看书本 > > 驿唐 > 第180部分

第180部分(2 / 2)

段迁迟疑了片刻,道:“这个你就不要问了,反正我们惹不起就是。”

丁雷不悦地道:“大兄,事到如今你还瞒着掖着,是不是信不过咱们兄弟怎的?”

马匀轻轻点头,表示同意丁雷的意见。

段迁见他两人都是这个想法,便道:“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有次与霍五喝酒,我趁他喝多了就问他主家究竟是何方神圣?他起先不让我问,后来我反复套他的话,他才隐约说了句主家的来路可不得了,那可是五姓七大家之一。他跺一脚咱们大唐都得颤三颤。”

丁雷、马匀倒吸了一口冷气,五姓七大家?这可了不得了。若说得罪了梅家只要隐姓埋名躲起来还有活路的话,那得罪了五姓七大家可就真是死路一条了。梅家有钱有势,在江湖上也有地位,可五姓七大家就不是有钱有势有地位那么简单了。无论在朝在野,五姓七大家的力量都不是梅家能够比拟的,更不是他们三个能够招惹起的。

三人再次陷入尴尬的沉默。过了许久,段迁才道:“这事不要再说了。你们两个赶紧把生意停了,看看梅家有什么动作再说。若是梅家真不肯放咱们一马,那咱们就只能跟他来个鱼死破”

丁雷、马匀心情沉重地点点头,然后辞别段迁各自回去安排。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三人从始自终都将注意力盯在了梅宗际身上,忽略了李潜。也许他们以为李潜不过是梅宗颍的义女婿,虽然是个武将出身的郎,对一般老百姓来说那是了不得的大官,而他们却并不放在眼里。更有可能在他们下意识里一直认为,李潜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都仪仗着梅家的势力,正是这个疏忽让他们犯下了大错,等明白过来时早已悔之晚矣。

段迁送走了丁雷、马匀,然后叫来了自己最小的儿子赵翊。赵翊今年只有十八岁,与他的两位哥哥不同,赵翊从小生的弱,而且不喜习武却好读书。出于对幼子的宠爱,段迁也不强求他,特意请来塾师为他启蒙。赵翊读书非常用功,前年顺利升入府学,明年应该去长安参加秋闱了。

赵翊来到见过段迁,看到段迁眉间又愁色,便问道:“不知父亲大人为何事愁?”

段迁摆摆手,道:“昨日有媒人来为你提亲,为父正在考虑是否答应人家。”

赵翊脸色微红,道:“孩儿尚且年幼,暂时不想定亲。”

段迁点点头,“为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明年你便该去长安参加制举,若能得咱家便成了官宦人家。到时何愁找不到对你前程有利的媳妇?不过,想要金榜得却并非有真才实学就可,朝若无人提携想要得也难。所以为父想让你马上去长安,想法结交一些勋贵子弟,看看能否找个门路关照一二。”

赵翊点点头,“父亲说的是,府学的学正也是这般告诉孩儿的。”

段迁道:“那就这么定了。明**便动身去长安。我让赵大跟着服侍你。他跟随为父多年,对咱家忠心耿耿,有他跟着你为父放心不少。”

赵翊拱手道:“父亲思虑周全,孩儿全凭父亲做主。”

段迁点点头。赵翊见他没有什么要交代了便起身告辞。望着赵翊的背影,段迁暗自叹息一声。段迁虽然无恶不作,但虎毒不食子,对儿子们他万分疼爱。老大赵栩,段迁一直想把他培养成接替人,所以赵栩成年后就跟着他做事,这次刺杀李潜便是赵栩亲自带队,想来凶多吉少。老早夭,眼下他膝下只有赵翊这么一个儿子。为了赵翊的安全,他才将赵翊借故支开。

赵翊离开后,段迁叫来的赵大。赵大原名二狗子,年约五十,生的瘦小干枯,不过做事颇为干练。他本是当年跟随段迁在江淮一带做无本生意的喽啰,因机警过人,颇得段迁赏识。段迁逃到信都后,原来的那伙贼人便各自散了。后来二狗子参加了杜伏威的江淮军,因他本领不济,一直得不到重用。辅公佑反叛时,他所在的队伍被唐军打散,他便一路向北逃窜,流落到信都。当时段迁正设粥棚赈济流民,机缘巧合与他重逢。于是段迁便将他留在身边,改名为赵大,在家里当管事。

赵大来到,躬身道:“阿郎有何吩咐?”

段迁道:“明日一早你跟三郎去长安。多带些财帛,好方便三郎能结交勋贵子弟,看看可否为明年的制举寻到个方便门路。”

赵大点头应下。

段迁又道:“你是知道我根底的心腹,我也不瞒你。这次我遇到了个**烦。让你跟着三郎去乃是想保存一支血脉。若听到这边有什么变故,你便告诉他来龙去脉,不过,你千万要拦住三郎,不要让他做傻事。连我都没办法对付的人又岂是三郎能抗衡的?”

赵大一惊,“阿郎,小的愿留下来……”

段迁摆摆手道:“你能为我照顾好三郎便为我段家施了大恩,我泉下有知也感念你的恩德。”

“阿郎。”赵大感动不已,跪下道:“阿郎对小的恩重如山,小的粉身碎骨无以为报。现在阿郎有难,我岂能独活?”

段迁上前扶起赵大,“我知道你对我的忠心,只要你替我照顾好三郎就好,其他的都不必说了。”

“请阿郎放心,小的一定照顾好三郎,不负阿郎的重托。”

就在段迁为儿子赵翊安排后路时,丁雷和马匀也在为儿子安排。丁雷的前两个儿子早夭,老三丁三少这次参加了刺杀李潜的行动,至今下落不明。丁雷还有个小儿子,今年才十岁,乳名狗儿,乃是丁雷的第五房小妾所生。回到家里,丁雷便安排家人将第五房小妾和狗儿送到小妾的娘家,并给小妾留下了一大笔财产。按照丁雷的设想,即便自己出了意外,凭着这笔财产也足够他的小妾和儿子衣食无忧一辈子。

马匀为他儿子找的后路与段迁、丁雷不同。马匀干的是牛马生意,与突厥方面有许多接触。他只有一个儿子,很早就帮他照顾生意,所以频繁往来于突厥,在突厥有不小的影响力。马匀回到家便找了个籍口,让他儿子领着一帮心腹和大笔钱财前往突厥开办牧场。他儿子马泽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在马匀的严令下只得于次日动身前往突厥。

七月十五,元节。信都虽然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元节还是要过的。今年的元节与往年一样,由信都城的乡绅出资请来法力高强的黄冠真人在城隍庙设坛建蘸,举办法事。民间也在门户上贴上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下供品招待过往孤魂野鬼,为他们祈福减轻罪孽。

李潜来到信都正值七月十五午。为了不引起三杀堂的警觉,李潜将茂源商号的一百人分做两部分,让马三奎、谢志成各自带领一队,打着茂源商号的旗号提前一天入城,住在私人客舍,严密监控段迁、丁雷和马匀的动向。他让范旅率带着两百骑兵改扮成商队,打着合源商号的旗号入城。合源商号是负责河北道馆舍、民邮生意的商号,进入河北道地界后,所有人员的食宿开支全都由合源商号负责。而且合源商号还友情赞助了李潜三千贯,用作对众人的赏赐。这还是李潜竭力推辞的结果,按照合源商号主事人的意思,要送给李潜一万贯的。

李潜自己带着老许、庄小虎等五名亲卫和梅绍提供的十五名黑骑以及盛元商号的十五人,共计三十六人打着盛元商号的旗号住进了信都的驿馆。因为开办钱庄还有许多琐碎的事务需要马上处理,所以李潜将梁兴财留在洛阳。

七月十五日午,马三奎、谢志成、范旅率等各分队的负责人齐聚在信都驿馆,请示李潜下一步计划。

马三奎、谢志成两人先回报了段迁、丁雷和马匀的动向。当听到两人回报,段迁、丁雷和马匀三人依然在信都,而且毫无防备时,李潜不禁暗自欣喜。这几天他一直催促众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往信都,就是担心段迁、丁雷和马匀得知刺杀失败会有所察觉而隐匿起来,让这次出击劳而无功。那李潜的颜面可就丢大了。

得知三人还在信都,李潜放心了大半。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