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想了想,道:“短短几年时间里,北汉已经经过了两场大规模的内乱,北汉汉王登位和这次贵族联合推翻摄政王,险些让北汉分崩离析。尤其这一次,乱局刚平定,按理来说,北汉摄政王应该是留在北汉,稳定局面,巩固势力……无论如何,都不该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离开北汉才对。”
“所以如果真的是他,那应该是封锁了他来西岭的消息。”楚彧道:“北汉的人以为他们的摄政王仍旧在黄金大帐之中运筹帷幄,而西岭的人,也只以为他还在北汉,不过是派遣了一支使节团前来和西岭联盟交好。”
“……等等。”
筱雨顿时皱眉,打断楚彧的话说道:“照我们的分析,他来这儿必定是要和我们联络的,不然他何苦千里迢迢前来西岭?而如果他与我们相见了,那等同于是,北汉和西岭至少有一部分的人知道,两国最高位的人会得以会面。那他瞒着的……”
楚彧和康康齐齐望向筱雨,不约而同地说道:“大晋。”
“没错,就是大晋。”筱雨定了定神:“曹叔要瞒着的,除了北汉的百姓,还有大晋。”
楚彧顿时陷入沉思。
曹钩子来西岭,总不会只是为了叙旧。以楚彧和筱雨对他的了解,曹录并非是这样分不清轻重缓急之人。
他亲自来,定然是有事要与他们相商。
瞒着大晋,也许相商之事和大晋有关。
筱雨呼了口气,道:“我们在这儿猜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倒不如等曹叔来与我们联络了,再听听他的意图。”
筱雨看向楚彧:“你注意到那侍臣的不对劲,他可有向你传递什么信息?”
楚彧摇头:“他注意到我在看他,便微微偏头躲开了我的视线,避过和我眼神对视。”
筱雨沉吟道:“看来他是觉得和我们相见的时机还不成熟……”
楚彧和筱雨都陷入了思考当中,康康却是莞尔一笑,道:“爹爹,妈妈,你们不要多想。现在我们所思考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猜测那侍臣便是北汉摄政王的基础上,要是并非如此呢?”
楚彧和筱雨便是一笑。
虽然只是猜测,但他们也算是基本上笃定了,那侍臣便是曹录。
康康这般说,多半只是为了让他们不要多费心神去想这件事情罢了。
这一支北汉使臣的待遇,远比之前那一批北汉使臣的待遇要好得多。西岭的群臣也愿意和他们结交往来,畅谈两邦的民俗风情的不同。
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他们几日,正事总要提上来说。
北汉使臣表示,打算先与西岭交好,再谋求与大晋的长久和平。
北汉和西岭交界的地方并不多,反倒是和大晋有更多的地方接壤。以往也多半是北汉和大晋之间生出许多战事。
自从曹录当上了北汉的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北汉的势力之后,便一直在推进北汉和大晋之间的和平。
不过,两邦虽然已经开始走上了相安无事的道路,但要长久和平,却并非易事。毕竟交战的次数太多,彼此之间也防范戒备,想要化干戈为玉帛,着实不易。
北汉使臣这一次出使西岭,一则是希望能够和西岭建立交情,有一个第三方的从旁协助,希望能够压制住大晋;二则也着实想借住西岭,提高北汉百姓们生活的所需条件,互通有无,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北汉使臣言道:“北汉牛羊肥美,马匹健壮,西岭若是有需要,北汉愿意向西岭提供牧场,输送牛羊马,助西岭农耕之便宜。反过来,北汉希望西岭能够向北汉输送粮食,在冬日时节,助北汉度过寒冬难关。”
这样的交易,康康当然乐见其成。
飞虎队的素质,康康并不怀疑。但西岭没有好马,这是让他头疼的事情。
步兵有了,康康想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骑兵,马必不可少。北汉若能让牧场为他们提供马匹,这当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康康一口答应下来。
意见达成了一致,接下来就要在马匹和粮食的数量上,定下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数字。
康康未曾参与此事,毕竟这样的唇枪舌剑,他不适合亲自加入。
都有合作的意向,但都想要让己方更占便宜,争论谈判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不会少,要想达成一个让双方都敲得定的数字,少说也要等上几日。
也就在大家的目光都被这一场必得持续好几日的争论吸引过去的时候,那名被楚彧认定为必然是曹录的侍臣,总算是前来寻找了楚彧和筱雨,亮明了身份。
果然,人就是掩藏了自己已离开北汉,前来了西岭的北汉摄政王,曹录。
“楚将军,筱雨,好久不见了。”
曹录笑望着楚彧和筱雨,感慨道:“我脑海中还印着你们当初在海国时成亲、新婚燕尔的场景,没想到一眨眼,你们孩子都一堆了。”
筱雨脸上一红,反驳道:“曹叔这话可说得怪,哪有一堆?”
“一个西岭皇帝,一对双胞胎,一个掌上明珠,还帮人养了一个小女娃……还不是一堆?”曹录哈哈笑道:“你们真是好福气,儿女双全啊。”
楚彧已经屏退了殿中伺候的人,请了曹录坐。
“我就直觉是曹爷,果然。”
楚彧未曾唤曹钩子“摄政王”,这似乎让曹钩子很是满意。
“见到你们,就跟见着了家人似的。”曹钩子笑言道:“虽然如今说这样的话,也有些不合时宜了。”
的确,他们一个为北汉,一个为西岭,哪里还能称得上是家人?
“我瞒着人来,是有件事,想要和你们商量商量。”曹钩子严肃地道。
☆、941。第941章 意
曹钩子在北汉待了一段时间,整个人看上去更加魁梧壮硕了。一旦变得严肃起来,更有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筱雨刚要说话,却忽然偏头朝殿门口望了过去。
“康康——”
话音刚落,殿门就被人打了开,康康漫步一般地走了进来,看到曹钩子也一点不意外。
“北汉摄政王?”
康康望向曹钩子,轻声问了一句。
曹钩子顿时哈哈大笑。
“不愧是西岭天选之子啊!”曹钩子眼带欣赏地看向康康:“也不愧是楚将军和筱雨的儿子。”
“康康,来。”
筱雨招手让康康近前来,对他笑道:“真要论起来,你还得唤一声叔公。”
“哎,别别别……”曹钩子忙摆手道:“这般叫岂不是把我给叫老了?”
曹钩子莞尔,看向康康道:“两国邦交,也要分亲疏内外。如蒙西岭皇不弃,私底下同楚将军一样,叫我一声曹爷便可。”
康康便从善如流地唤了一声曹爷,也道:“曹爷可唤我楚康。”
楚彧接过话道:“起初我给他取名为康,姓仍为楚姓,是希望他能够身体康泰,福寿绵长。后来到了圣域,康康总要姓皇族之姓,便在前面加了一个圣字。”
“听说过,西岭帝皇名讳为圣楚康。”曹钩子道:“出生不啼,素有冷静端肃之名,非寻常孩童。”
康康淡淡一笑。
“方才在殿外,隐约听到曹爷说起,隐藏行踪跟着北汉使团前来西岭,是有事要与我父母双亲相商。不知道我能否在一旁旁听?”
康康轻声问道。
筱雨微怔,看向曹钩子。
曹钩子却是落落大方:“楚康若是愿意听,此事自然也该与你相商。”
曹钩子顿了顿,道:“如今大晋、西岭、北汉三国鼎立,论综合实力,大晋为先,西岭后起之秀,也不容小觑,而我北汉,雄踞北方,依仗天险屏障,也并不容易攻克。三足之势,任何一方有些许异动,恐怕都会酿成不小的后患。”
楚彧和筱雨面面相觑。
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北汉发生什么联系,曹钩子若是不提,他们压根就没有将北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见楚彧和筱雨这般神情,曹钩子自然也能猜测到几分。
他叹了一声,道:“看来你们还真的没太把北汉放在眼里啊。”
筱雨抱歉地解释道:“之前北汉未曾有过动作,这几年的时间里,也与大晋一向相安无事,我们本以为,北汉和西岭,没必要有什么交集……”
“这你可就想错了。”
曹钩子顿时一笑:“这天下,可不只是大晋和西岭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