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辽东、外东北地区广大农村的普通农户,家家户户都是余粮满仓、鸡鸭遍地,虽然农民餐桌上虽然还是有些寒酸,但是副食品已经占有很大比率。
菌类、鱼类、奶制品、肉制品、蛋类等各种副食品,都已经走进了普通农民的家庭,大大的丰富了东北地区的饮食结构。
现在遍布远东各个控制区的几十个种子培育中心、几百个家禽家畜育种中心和大批菌类培育中心、鱼塘鱼苗培育中心等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基地,都是几年前在东北地区打下的基础,然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如今辽东、外东北每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是远东各个控制区最多的地区。极大的缓解了公司进入中原以后,面对的粮食紧张问题。
另外,除了粮食谷物的生产,东北地区农业的农、林、牧、渔等方面,包括农副产品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林业、牧业、捕捞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也是公司进入中原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在远东控制地区的春耕期间,组织各地基层的普通农民,大规模推广玉米、甜高粱、马铃薯和地瓜等新品种的种植,并圆满的完成了各地新型农作物的春耕任务。
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农业技术极其落后。即便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平均亩产也不到三百斤。而且几辈子传下来的传统种植技术,更是在广大农民的心里根深蒂固。
远东公司想要在短时间内转变他们的传统观念,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公司农林部却没有放弃,利用这些年在东北地区培养的大量农业技术员,深入中原控制区农村的各个基层中队,手把手的教授农民新的农业种植技术。
公司各地的基层单位,利用冬季几个月的时间组织了冬训,平时训练队列、内务和体能,以及开展扫盲、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利用大量的时间,开办了农业技术学习班。
教授控制区所有农民先进的现代农业知识、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制作土法有机肥技术、青储饲料的制作方法等各种知识。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控制区的广大农民基本都转变了传统的农业观念,也认识到了新型农作物的各种优势,并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
在今年春耕期间,公司在中原的所有基层管理干部、基层农业技术员、远东军指战员、武装警察和民兵、公司各部门的员工等各个单位,几乎都下到中原控制区的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种植新型农作物。
在面积如此广袤的中原地区,轰轰烈烈的推广普及新型农作物,对公司农林部来说绝对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一旦某些地区出现了问题,影响了今年秋收的产量,势必会影响公司控制区的稳定,也会失去中原百姓对远东公司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
但是农林部却依然顶住压力,依然决定大规模推广新型农作物的种植。如果不是农林部在东北地区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员,根本无法完成这个壮举,更没有底气做出这个看似颇具风险的决定。
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辽东的春耕生产,终于开始了。整个辽东、外东北地区到处都是一片无比繁忙的景象。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辽东的部分地区,农户们并没有着急下地干活,而是每天都围在自己的耕地边上,看着各种各样的“铁牛”在田野里呼啸奔驰。
各个农机试点的基层农机分队,每天起早贪黑的驾驶着各种型号的农用机械,在田野里肆意狂奔,也让东北地区的老百姓见识到了“铁牛”的威力。
以往一家几口人驱赶着耕牛,想要完成几亩地的春耕任务,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每年的春耕期间,对农户们来说绝对是一次难熬的经历。
现在各个基层农机分队的一辆辆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拖拽着各种农用机械,发出剧烈的轰鸣,在耕地里迅速的来回作业。
仅用了小半天的时间,就无比轻松的完成了几百亩的春耕任务,这也让所有的农户都震撼的目瞪口呆。
一些种了半辈子地的老人,甚至双膝跪地,咣咣的冲着田野里的“铁牛”磕头。他们满脸涨红,嘴里念念有词,很多人都是老泪纵横。
尤其是当一百一十马力的大型蒸汽动力拖拉机和六十五马力中型蒸汽拖拉机出场的时候,更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李明和高建国、王和等人,都被这些大家伙威武霸气的气势震撼到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农机分队的表现
这些天大队农机小队非常辛苦,他们的任务非常重,要负责大队所有耕地的春耕工作。虽然农机小队拥有四台小四轮拖拉机和四台手扶拖拉机,其他的农用机械也非常充足。
可这毕竟是农机小队第一次接受如此繁重的任务,而且农机小队的十几名驾驶员都是新手,对拖拉机和农用机械的使用都不是很熟练,工作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
大队部的农机维修小组,只有组长一人曾在辽东工作过两年,算是技术成熟一些,剩下的几乎都是刚毕业不久,刚从农机维修培训班出来的年轻人,根本无法保证农机小队所有设备能够顺利运转。
一旦在春耕期间出现大面积故障,势必会影响春耕的工作进度,要是耽误了春耕生产,那就是一件大事了。
好在自从李老根被提拔为农机小队的小队长,就天天领着所有的驾驶员和农机维修小组技术员,把小队的所有农机都彻底的检修一遍,保养工作也做得非常充分。
李老根这辈子从来没管过人,更别说当官了,上任的第一天连腿都抖了,大队长宣布完任命,让他对大家讲几句话,可李老根张了半天的嘴,愣是紧张的一个字都没有蹦出来。
最后还是教导员开导他一番,李老根才算是说了一句话:“如果大伙信得过我,那我就领着大伙一起干……”
李老根在农机小队的人缘非常好,这是他的优势,但是换个角度看,其实这也是劣势。几个维修小组的年轻技术员,平时跟李老根没大没小的,小组突然换了个位置,对他开展工作并不利。
但是李老根却根本不在意这些,上任的第一天,就带着大伙检修小队的农机设备。他总是感最辛苦的工作,一直趴在农机的底下,一天下来浑身弄得跟泥猴似的,还尽是油渍污泥。
这也感染了小队的其他人,人家小队长都干到这个份上了,你若是再偷懒,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而且辽东各地的广大农户,都是底层的穷苦人出身,也都还保持着朴实肯干的本色,所以也都跟着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经过农机小队的积极准备,春耕开始后农机小队的各种机械都没有出现大的故障,偶尔有一些小毛病,也会在第一时间修复,使得农机小队各种设备的出勤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李明和高建国、王和这几天,也一直在这个支队视察,分别跟着各个农机分队考察各种农用机械的使用效果。
高建国看着一辆辆轰鸣的拖拉机咆哮着在田野里奔驰来去,他也忍不住手痒,干脆亲自上去担任了临时驾驶员,过了几天的瘾。
通过几天的考察,李明等人对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各种动力机械的评价非常高,最让他们满意的是农用机械的出勤率,几天下来很少出现大面积“趴窝”的情况。
而且各个农机分队的生产效率非常高,按照目前的生产进度,如果各个农机小队的农用机械依然保持如此高的出勤率,预计整个支队的春耕任务,将大大的提前。
这还是在各个农机分队的驾驶员,业务还都不是非常熟练的情况下。如果公司各个国营农场那些熟练的农机操作人员,生产进度将成倍增长。
最兴奋的要属支队的广大农户,各个基层中队的男女老少,现在天天蹲在田间地头,兴高采烈的观看着“铁牛”在田间里来回穿梭。农户们的欢笶声、农用机械的轰鸣声此起披伏,组成了一幅热火朝天闹春耕的繁忙景象。
一个个“铁牛”在他们的田地里呼啸奔驰,随着各种“铁牛”咆哮着驶过,露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