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匆匆来维克丘拉找我;他告诉一件让我感到惊讶的事他在凯碧涛山买了房子。我从认识他到现在;他一直住在那条游船上;这让我觉得他的生性很不安定;就像船一样到处漂流;无所根基;我还觉得他太陶醉于单身汉的潇洒自由中;他不会轻易安定下来过凡夫俗子的生活;我还认为他的女朋友很多;他的爱情短暂浪漫而频繁;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华丽绚烂却稍纵即逝。在我的眼里;他是个“永久牌”的单身汉。我真没想到他竟买了房子打算过起小日子了。难道一个美艳而超凡的海妖降服了他;使他拜倒在她的裙下;从此俯首帖耳?但不论怎样;他开始过常人的生活;我为他感到高兴。
他要我到他的新家看看;就在离咖啡馆不远的联邦街。
西雅图的人很实在;他们平时生活态度放松;衣着也很随便。听说微软的百万富翁们就穿着短裤和凉鞋去上班。那些穿着名牌的人未必真正富有;那些真正富有的人未必穿名牌。但西雅图人都知道凯碧涛山的名宅。那里的深院豪宅建于“摩登时代”之前;至今昔日的豪宅的风范依然。
本杰明的新家是一座塔斯科尼式乡村风格的赭黄色的别墅;橘红色的琉璃瓦屋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在房前有一个圆形的喷泉;汩汩地喷涌着水花;环绕着喷泉的是一条椭圆形车道;在车道两旁覆盖着碧绿的草坪;在房前和两侧花园里;缤纷绚丽的花朵互相争妍。
他带我进入宽敞的大庭;门庭的两侧*T*X*T*小*说*共*享*论*坛*分别是对称的客厅和餐厅。宽敞的楼梯延伸到楼上;在楼梯的转弯处;是一面宽大的玻璃窗。阳光从宽敞的窗子照射进来;使整个门庭显得宽敞明亮。一盏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水晶吊灯从二楼垂下来
我赞叹老房子特有的坚固的材料;怀旧情调;和匠心独运的装潢设计。
我们一起走进客厅;我一眼就看见在白色大理石的壁炉台上陈列着一个佛像;佛像只有头部;头像的造型和面部线条都很美;它眼帘低垂;面带慈悲;眉宇间一点朱砂;显得格外恬静安详。
本杰明做了个“请”的手势;我在一张雕龙滚珠的红漆长椅上坐下。他去厨
第二十四章 塔斯科尼式的别墅(1)…3
房端出一个木制托盘;上面放了一只茶壶和一对茶杯。我看着坐在对面的本杰明;喝了口热茶;我的后背沁出了汗。
餐室是意大利厅;他伸手在墙壁上的按钮上按了一下;悬挂在餐桌上方的一盏水晶吊灯亮了;他把灯光调得柔和一些。一张能坐十二个人的长方形餐桌摆设在餐厅的中央;餐厅的一侧;镶着红色大理石的橱子里放着手绘的意大利陶瓷餐具和水晶酒杯;另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描绘塔斯科尼田园风景的油画。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一个马赛克铺就的庭院;爬墙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的沁香。庭院里放着一张长方形的的木质餐桌;餐桌的两旁放着两条长板凳;我想象在盛夏的时候;当花园里的花草争妍;餐室的玻璃门向庭院敞开;客厅、餐室和花园连为一体;这里会是家庭晚宴的绝佳的场地。
第二十四章 塔斯科尼式的别墅(2)…1
书房的色调很暗;书房的四壁镶嵌着昂贵的雕花桃心木;书架很高;与天花板上的雕花连为一体。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成套的精装的书籍;窗前;银绿色的带着丝穗的帷幔低垂着;白色的大理石壁炉台的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三张镶在镜框里的手绘的欧洲古地图。从天花板上垂下的水晶灯映在光滑的桃心木墙壁上;四壁生辉。
我踏着柔软的波斯地毯;走到窗前;透过厚厚的帷幔;看到窗外的花园。本杰明在英国式书桌前坐下;顺手打开了台灯。室内的光线明亮了一些。
我走到占了一面墙壁书架前;最上一层的书我看不清书名;在我的视线所能及的地方;我看到柏拉图的《对话》、罗素的《民主哲学》、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马克思的《资本论》;突然;一个很眼熟的红色的带塑料皮的小红书引起我的注意;我情不自禁地伸手把他从书架上取出来是本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我不禁惊讶地叫起来:“你还有这个!”我打开第一页;一张薄薄的透明纸下是一张身穿军装带着红袖章的毛主席像。
本杰明走到我的身边;从我的手里接过红色的语录本;翻了儿页;他也笑了起来;“这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为学生免费提供的。那时候;我自以为是个共产主义者……”
“多有TXT小说共享论坛趣!”我不知道在那时的“美帝国主义”的高等学府的图书馆也向学生提供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
小时候;我见妈妈攒了一皮包的语录本和像章;最小的语录本像火柴盒那么大。但是那时我和本杰明的世界多不一样啊。我把语录本打开;翻到《纪念白球恩》;我念了一段:“白求恩同志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
本杰明哈哈地笑起来;突然;他的眼眶湿润了。
此刻我们在分享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可是那段历史在我们各自记忆里;内容多么的不同啊。
参观完毕他的新居;喝完他泡的茶;我要告辞。
临走的时候;我对他说:“我很喜欢你的新家;但不知为什么;只是一种感觉罢;我觉得你的家里还欠缺什么。”
本杰明点点头说:“这是个宅;而不是个家。它缺乏一个家的必要元素。”
“女人?”我不太肯定地问。
第二十四章 塔斯科尼式的别墅(2)…2
“女主人。”他纠正了我。
我笑了。
本杰明默默地陪着我朝大门口走去。
“本杰明;你到底多大了?”我突如其来地问他一句。
他需喏地问:“你考虑过问这个问题的后果吗?”他看着我;眼神里常有的狡结消失了;带着一脸的困惑。
“……?’我不解地看着他。
“那你也要告诉我你的年龄了。”他的声音很低;眼神里闪过一丝不可言喻的表情。我的心一跳;我的血液在奔流;一直涌上我的脖子;涨红了我的脸。
我对自己的如此反应感到惊讶而难堪。我朝他笑了一下;想逃跑一样离开了。到了花园门口;我凭直觉知道他在看着我的背影。我停下;但我没回头;我举起一只手臂向他挥了挥手。
我想到身体里的不正常细胞;我也许随时会死去。年龄和岁月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太阳每一天都是崭新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我的现在时;而我就百分之百地生活在现在时里。
第二十五章 完美中的缺憾…1
一年一度的国际电影节又到了;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部电影参加影展。在国外的电影院看中国的电影的机会难得;一有消息我就奔走相告;约朋友们一起去看。这次参加电影节的是一部新拍的古装片《梁祝》。我约我的编辑马丁;丽莎和芭碧在百老汇的“埃及影院”见面。
电影向美国观众们展现了一个中国家喻户晓古代爱情故事。
电影以缓慢的节奏开始;剧情在优美的画面中渐渐展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双飞”。我一边看一边有点担心;美国的观众会理解那样的爱情故事吗?电影里没有武打;没有床上戏;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甚至连拥抱接吻都没有。
很快;我就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低估了美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他们被诗歌一样的画面吸引住了;他们被女伴男装祝英台迷住了;男女主人公含蓄、朦胧的感情令美国的观众领略到一种风格完全不同的爱情。当我感动得流泪的时候;在我周围也是一片稀里哗啦的抽咽。
当电影结束的时候;观众席上爆发出的经久不息掌声;那掌声是发自肺腑的
我看看坐在我旁边的马丁;他在稀里哗啦地捶鼻涕;芭碧也在擦脸上的泪。
看完了电影还不到晚上十点钟;我们又一起到离电影院不远的酒吧。我们的话题仍离不开刚看完的《梁祝》。
丽莎说祝英台是一个勇敢的;追求个性自由和平等的女权主义者;但她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得不扮男装才能离家求学。她的反叛精神从与梁山伯同居一室、拒婚和化蝶都能体现出来。
芭碧说实际上这是一部很浪漫很性感的电影。
马丁说梁山伯有同性恋倾向;因为他爱上了扮成男装的祝英台。
我说梁山伯不是同性恋;因为梁祝以兄弟相称;是结拜兄弟;是兄弟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