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2)

>涝抖蓟嵩诳看暗牡胤搅粢徽盘ㄗ樱ㄗ由厦娣抛拧霸ち簟钡呐谱樱宦鄱胰死床焕矗还亲魑涝兜募湍睢?br />

她和董湘滢成为这里的座上客,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正靠近学校附近,来去都很方便。后来慢慢地上了瘾,就是进了大学,也要争取每个星期都来一次。

店老板去下单了,老人环顾着店堂,一切还都保留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格,朱红的窗框,糊着玉色窗纱,大厅的横梁上悬着仿古绢丝八角宫灯,里面点着一根红烛,朦朦胧胧,仿佛正在燃烧着,烛影婆挲,斜映在玉色窗纱上的阳光里,有一种灵动轻渺的美丽。

老人不停地点着头,似是慨叹似是伤感,好一会儿才转回身来,“小姑娘,没有你的帮忙,我今天恐怕还等不上位子呢。想不到,几十年过去了,这里的生意竟然这么红火了。想不到…想不到呀…小姑娘,为了谢谢你帮我的忙,今天我来请客,好吗?”

她连忙摆了摆手,“老爷爷,您甭跟我客气,虽然咱们是第一次见面,可是能见就是有缘呀,您老人家几十年才回到这里来,我这个做晚辈的请吃一点小吃算不得什么的,这点小东道我还请地起。况且,之前我也常常陪着我爷爷一起来吃的…”

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她,轻轻地抚着胡桃木的桌面,突然笑道:“小姑娘,你是董家的人?”

她微微有些诧异,“您知道董家吗?”

有店员陆续地开始上点心和小菜了,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一桌子,领班的那个笑道:“董三小姐,听说是您点的餐,大师傅们都是精心准备的,请您慢慢地享用。”

她微笑着道了谢,又招呼着老人品尝那些美味佳肴,一阵罗唆过后,就把刚刚的话题给错过了。老人用小勺舀起一个馄饨来,仔细看了一看,方轻轻地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似乎是在寻找几十年前的记忆,半晌却摇了摇头,“哎,没有从前的那个味道了。”

她当然无法接受这个结论,自己也吃了一个,味道鲜美地几乎想把舌头也一道吞进肚里去,想了一想,方才醒悟,从前的记忆,与美不美味之间似乎并无关联,留藏在记忆里久久挥散不去的是这地方,在这地方遇见的人,在这地方发生的事…她只是默默地陪在一旁,只怕打扰那老人与记忆相撞的瞬间。

老人微微一笑,“从前的时候,我和阿铨不管谁有了闲钱,就会约在这里请阿凤吃东西,她最喜欢吉祥的三鲜馄饨、豆沙酥饼还有凉拌三丝,想不到时隔五十多年,还有人和她喜欢一样的东西。”

她最喜欢的糯米鹚上桌了,却顾不上吃,笑道:“也许是惯性吧?记得小时候我陪爷爷一起来的时候,他总是喜欢点这三样东西,我也就慢慢地成了习惯。”

老人的目光渐渐有些恍惚,让人心里不禁有些凄凉之意。幸好店堂里播放了一首古琴曲,《春江花月夜》,潺潺的旋律,犹如小桥流水一般的轻扬曼舞,竟有扶摇直上云霄的洒脱与飘逸。好一会儿,老人喝了一口绿茶,“可惜呀,阿铨那个老家伙竟然也不等等我,就早早地跑路了…可恨我这次回来,却见不到他了…”

口齿有些含混,她听不清老人口中说的是“阿传”还是“阿栓”,也不知道那第三个相约在这里的人是“阿芬”还是“阿冯”,但隐隐感觉好象是个女孩子,那么应该是“阿芬”吧?也不好直接问过去,因为毕竟是不礼貌的,况且又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有些感慨,人到暮年时分,还有可供回忆的朋友亦或是女朋友,似乎也是一种幸福。

老人突然转换了话题,“你是个好心的姑娘…叫什么名字?看你的样子,好象还在念书吧?今年读大几了?噢,你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这次回到这里来,就象你说的,能够遇见一个投缘的小朋友,也是一件乐事呀,我总不能连好心请我吃饭的小朋友的名字都不知道吧?”

当然不能拒绝的,况且也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她微微一笑,“我叫董董湘凝,早就大学毕业了,现在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

老人喃喃自语着:“董湘滢…董三小姐…”

饭后,她还是抢着付了帐,老人也就没有再坚持。她看老人大约已经不太认得路了,便提议送老人回住所去。老人沉吟了片刻,笑道:“我想这个要求可能有些过分了,小姑娘,你下午的时间要是还方便的话,能不能替我做一回向导呢?老实说,故乡对我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下午原本打算和董湘滢去古楼那里淘点好东西的,现在被傅景诚横插了一杠子,连想不用想,肯定是泡汤了。反正她回家去也是听母亲罗唆这个周末去相亲的事,还不如做一回好人好事呢。于是,便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其实,老人去的地方都是在旧城区,芙蓉街,花鼓牌坊,文曲巷…一些仍在这个城市里,却已经浸染了现代化气息的古老遗物,来来回回,停停转转。她给累地够呛,老人却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幸而这次的结论却是无限欣慰的,因为从前的东西,一桩桩一件件,竟然都还在。

最后还一起去了浏云寺进香,似乎算是功德圆满了。老人却要跟她告别了,说是要独自一人在佛安殿里静坐一会儿,十分感谢她的帮忙。她本来并不放心,但看老人仿佛真的是想和菩萨单独谈谈心,也不好随意打扰,便写了一个电话给老人,并真诚地表示,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

出了浏云寺,再过两条街就是古楼的文化市场,她抬腕看了看手腕,才四点多钟,想想不如去转一转,也算对董湘滢有个交代。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是在空闲的时候随意而写的,难免存在硬伤或不尽人意之处,请同学们全当茶余饭后的调剂吧,不要过于强求。

谢谢支持!

她们最常去的那家店叫“memory”,是一间专门收购旧“货”的小店,书籍、录音磁带、CD、黑胶唱片,袖章等等,应有尽有。因为一次偶然,她竟然淘出一本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徐志摩诗歌选》,以后屡屡有惊奇的发现,便爱上了这里。与店老板也算混地很熟了,一般很少坐地起价,除非有特殊情况出现。

暗沉沉的店堂,四壁镶满了乌木书架,高高低低,随波起伏,好似飘荡在大海里的小舟,离开了码头,却也轻易到不了岸,充满了朝生暮死的荒凉。因为,总有那么一两件久远的“遗物”,隐藏在那高高低低的架子之中,只待独具慧眼的人去发现。

她一点一点地徘徊过去,总知道在什么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今天也很顺利,第一时间就找着一本旧版的《长生殿》,随手就放在一旁的书架上,反正除了她,就只剩趴在柜台上打磕睡的店老板,才是喘息着的活的生物。

随手又摸出一本上个世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本《辞源》来翻阅着。周围静极了,静地仿佛能听见那些古老的旧物在狭小的店堂里,轻浅地呼吸,自由地飞翔。旋即响起的微小声响,好象那书中的人,窃窃私语的声音,而她听地有些入了迷,慢慢地也就忘记了天光。

突然在那寂静之中,“叮灵”一响,仿佛正在做着催眠的病人,一下子被意外的刺激清醒了过来,才发现刚刚有人在描述的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草原,都是骗局。四周仍是昏沉老迈的空气,但是由那青色窗户上,却透进一捧橘红色的霞光,仿佛在那窗外正点燃着一把火种,蓄势待发。

大约是刚刚才上的油漆,绿色的大门边框,翠润如荫,门框里面镶嵌着一块摩砂毛玻璃,上面雕着五颜六色的花纹,主题是醒目而刺激的蓝和红,粗壮的蓝色枝干一路蜿蜒着,张牙舞爪地占据了最有利的地势,却让那小小的红色花蕊,悄悄地绽放在角落里,若不是因为那凹凸不平的设计,也许会被永远地淹没。

有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那红花蓝海中,突兀地如同桃花源里未经同意的私自闯入者,面目反而模糊地隐退在那玻璃之后的晚霞里。

倒是似睡非睡的店老板抬起头来,看了一看,竟又趴了下去。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