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商行是我母亲的嫁妆,如今我还鞋便是家里人管着的,我也是做不了主的”林熙菡话一落,兰嬷嬷脸上露出了笑意,崔诗韵的确有个商行,做的却是南北通货的生意,里面也有些米粮贸易
薛翔不明就里,心里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不想为难林熙菡,又觉得回去很难面对哥哥
林熙菡见薛翔为难,心里暗想还真是伤不起的老实人,“薛三哥,薛大人认了我做义女,哥哥也是我的哥哥,薛家的事儿也是我的事儿如今若是用到了九娘,九娘也该出分力我想让我母亲嫁妆中的商行托付给薛家哥哥们托管一二”
薛翔原先林熙菡怕是不愿意的借口,现在坦荡说了这话,心里又羞愧,便道,“如此这般,便谢过妹妹了只是……”
薛翔想这托管义女嫁妆大胤朝也是有的,按照大胤朝的例儿,无父无母的孤女,父辈给认领了义女,一般义父家等同原家有教养义女,置办嫁妆的义务,也有托管未出嫁的孤女嫁妆的权利
大胤法律孤女母家遗留嫁妆都是三房监视的,嫁妆清单于衙门备案,母家一份,父家一份
至于嫁妆留在父家,还是母家,或存在银号都是随各家的
有上红契义父义母的,更是嫁妆单子也要留一份义父家的,将来添妆也要根据原清单添加,不能违律出丑的
更有父辈的孤女被欺压,大多数单子是四方共存,嫁妆却是一半留在银号,一半留在父辈放心的义父家的
薛翔心里犹豫,觉得好像有些不妥,但想着又不曾违例失礼,本来九娘年纪鞋自己又不会侵吞也侵吞不了林熙菡的嫁妆,替她管着也是应该的
“好,就这么办吧”
兰嬷嬷一笑,暗想这小姐的嫁妆留在京城国公府,怕是那贪财好利的大太太这侵吞的事儿还真做得出来小小姐到底是林家人,也是不好揭发国公府,不然世人闲言碎语也经不起的
可薛府不同了,不过是个义父家的,单子在三处,崔林两家人还活着,碍于情面也不会让薛家侵吞的何况薛家原先没问这事儿,就没打算接收这烫手山芋,这嫁妆中的产业,管得好增收了是应该的,管得不好,薛家便被怀疑侵吞了产业,损了名声
林熙菡心里是不愿意折腾老实人的,这要是薛二爷在,万万是不答应的,可从林祥寄来的信儿,怕是等到自己回了京城,这崔诗韵嫁妆铺子里的人都变成了国公府大太太的人了
往日还是帮衬些薛家人吧
“三哥,这我写封信给你和二哥,毕竟这铺子商行里的管事儿,你们也是不知道的”林熙菡想想顺便也将林玉煊那个私产上的商行管事写了上去,“这两个管事都是母亲的商行管事,一个管内地的儿,一个管着南岛外郝儿”
薛翔也不是什么心细的,他扫了一眼,便将信件塞到了自己怀里,便道,“妹妹,这次我来,除了商行的事儿,更主意的是家父遣了一对家冬用来护住你的安全,你二哥觉得这一年怕是大胤都是灾祸连连,再说林家宅门大院的是非多”
薛翔说完将信件递给林熙菡,林熙菡见了都是薛虬殷切的关心嘱托,信末才淡淡交代了一队人马,给林熙菡用于平日里出外安全,更多用来外面使唤的
林熙菡心里有些淡淡感动
“他们如今都在山下扎营,听从你调配”薛翔说完给林熙菡递了给令牌
林熙菡看了一眼令牌,道,“这对家丁原是军营的”
“原是乡户,都是立过大功的,但这朝廷不是那英勇善战的好兵就能一直厮杀战场的他们各地服徭役的乡兵,虽是骁勇不凡,但没权没势的,又没什么特别大的贡献,很难升任官员,战时多去,身上又有些暗伤,便退了下来父亲舍不得这些老兵,便收用做了护卫家丁”
薛翔叹息不已,林熙菡在薛家待久了,也知道些大胤兵制,乡兵除非大功,一般功劳不过是些银钱,难升任官员
再者大胤兵员珍贵,上战场乡兵都是炮灰用最差的武器,吃最糟的饭菜,得最少的兵响,却做最危险的任务,冲在最前头,死得最多,得不到军功升不了官
故大胤有服兵役,十死九生,生者十有九残,半活半佛像王大人那种能够从服徭役从乡兵调到府兵,最后还年少为官的简直是少有的传奇,堪称盖高照,这也是为何王家对韩家忠心不二的原因
韩副总兵的确称得上王大人的伯乐贵人
林熙菡听了心中对薛虬感激不已,这些老兵的确可遇不可求,便提醒薛翔道,“薛三哥,那个我家下人在惠州便发现了有个京城商行,很是奇怪从去年就开始到处收购粮食,而且好似早早知道了胶州匪祸,提前做了胶州匪祸的买卖……”
林熙菡细细与薛翔说了那商行事儿,又让兰嬷嬷唤了安伯等人过来给薛翔叙说了一些细节
薛翔听了也很是凝重,他想得多,若是这商行是祸乱朝纲的人置办的怕是大胤大祸,便又重新问了安伯一些事儿,心下焦急的想要和哥哥汇报一下,去查探一下这商行
“九娘,三哥还先行了,有事让队长陈英通知我”
“这商行不管是不是些为非作歹的人开的,他这种发灾难财的商行的确不是什么义商我家商行便是从南衡岛运了粮食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特殊时候还是该做些特殊手段,大不了日后再扶持他一把”
林熙菡提醒薛翔,她心中有种感觉这个商行的主人绝对和胶州匪祸有关,特别是林氏夫妇的死绝对和他脱不了关系
“知道了”薛翔心里清楚,接过安伯手中的资料,匆匆赶了出去
第六十一章 真假
送走薛三爷,林熙菡就立刻唤了季嬷嬷儿子季希逋商议了一番,出了五十两银子赠与薛大人送来的乡军使唤
这对乡军出自薛大人齐下,送给林熙菡必有过人之处的,林熙菡主仆也是不能亏待了的Sg
再说在山下扎营着实艰苦了些,林熙菡尊敬这些保家卫国的士兵,心中更不愿意他们跟着自己受罪
季希逋是季嬷嬷的儿子,虽是下人又是瘸子,气度韵致却一般小户人家的家主还超绝些,到底原来是做大管事儿的,后来又是自己营生的小地主,见识比寻常人还多些
林熙菡遣他去接待那些桀骜不驯的乡军再合适不过了,既不失礼,让乡军觉得主家小看了他们,又不会让乡军认为林熙菡主仆都是老弱病残,没什么可以压制得住他们的
大概过了两时辰,林熙菡等人做了些功课,季希逋回了话,说了乡军态度,又道,“小姐,这批乡军农户上来的,都是些战场上的老油条,本领是有的,忠心却是问题”
季嬷嬷听了心焦,见林熙菡未曾阻止,便急急道,“那可怎么好,这大灾难的没个安稳的若是依仗他们,半路倒把主子扔了,其实冤得紧不靠他们吧,我们手上又没个人手,新买来的家仆都是年纪青的,又老实本分的人,手上是没什么惊人手段”
季嬷嬷话说得在场都有些心焦,要知道每次天灾人祸,伴随的都是饥荒,瘟疫,还有强人的烧杀抢掠
季希逋见老母急切,也不曾卖关子,道,“小姐,你看前一段时间再胶州,您买了一批奴才你看不若,我们用了起来,送到那些乡兵处学些防身手段”
季希逋的意思大概林熙菡猜的出来
当日林熙菡除了买了六个伴当丫鬟,两个屋里伺候的,两个管账的丫鬟,还是买了一批家丁婆子,那些都是青壮年,训练些好歹也有些用处,少拖后腿
林熙菡想了一下又道,“我那六个小伴当年纪着实小了些,也没什么男女之防,不若也去学着”
林熙菡当日贴身丫鬟六个乃是胶州陈二奶奶挑的,大户人家贴身丫鬟都是跟着小姐一般大鞋从小和小姐长大,小心调教才有了一翻忠心耿耿,故这六个小丫头都比林熙菡大不了几岁
年纪鞋不顶事,平日里屋内也没什么活计指派她们,往日不过与林熙菡伴着,但林熙菡自然早智,不喜一帮小丫头跟着,便被兰嬷嬷领了下去调教
兰嬷嬷事儿多,便让自己几个有些技艺的婆子教着,林熙菡见这些小丫鬟闲着也不是个事儿,这下学些武艺,不指望她们护赚只消能有大灾时,不要拖后腿儿
“到底年纪小了些,留着也办不成事儿,反而累得小姐使人指教,去学习武艺也是好的”
林熙菡话一落,旁边兰嬷嬷听了也觉得是个理儿,点头又道,“小姐屋内除了贴身跟着的二等丫头惠儿巧儿,屋内管着钱财和往来的二等丫头梅香秋桂,便只有三太太送来的大丫鬟朱槿,实在没什么使唤的人莫不如再挑些家生子进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