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宅师 > 第361部分

第361部分(1 / 2)

>“不过等我补完屋顶的瓦片之后,回家好像翻看书册,却有了新的发现。”

适时,村民笑眯眯:“我发现几本书册之中,有两本是我们家的家谱,剩下两本就是我爷爷当年的一些笔记。在笔记之中,就有那个大师帮我们村堪舆风水的一些记载……”

“真的?”一瞬间,众人的眼睛一亮,惊喜交集。

“范大爷,我骗谁也不敢骗你呀。”村民笑呵呵道:“您要是不信,尽管跟我回家看看,我把笔记拿给你过目。”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哇。”范离二话不说,就率先迈步而去。反正他也知道村民家在哪里,也不愁找不到地方。

其他人自然快步跟上,不久之后就来到了村民的住宅中。

走到门口,方元仔细打量,发现村民的住宅占地面积不小,前厅后院,再加上十几间大屋子,错落有致的围绕天井分布,颇有几分气势。

难怪村民说自己祖上是缙绅之家,这就是最大的依据。不过可惜,祖上再阔,也与后世子孙的关系不大。村民现在也要沦为种田为生,风光不在。

还有就是,再有气势的宅院,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屋墙檐顶也逐渐变得陈旧起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鲜亮丽,甚至呈现出残败的迹象。

或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残败的古建筑无论再怎么宽广,估计也不及一间几十平方的现代化水泥房住得舒服。

当然了,如果城市开发到这里,那么这些破破烂烂的大宅屋,就是非常值钱的东西了。不是房屋值钱,而是地皮值钱,这就是现实。

不过想来那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整个村的村民也没有余财翻建新宅,只能居住在祖宅之中,不时修修补补,得过且过……

“吱呀!”

来到门口,那个村民直接推开大门,然后转身笑道:“大家快进来,先到大厅里坐着,喝杯水。”

这住宅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地面却打扫得十分的干净。一尘不染肯定谈不上,但是绝对没有什么垃圾。细看之下就可以发现,地面是由青砖横叠铺成,一块块砖头十分密集,构成了井然有序的图案纹理。

方元从中走过,也难免有些感叹。旧社会的工匠,尽管由于材料的限制,修建不起高楼大厦,但是对于各种细节的讲究,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了。

作为专业的设计师,方元自然清楚古代建筑讲究细致入微,相比之下现代的建筑,或许可以建造得非常高大,但是却十分的粗犷。

但是再粗犷的建筑,也架不住人家效率高,空间广阔啊。如果按照传统的手艺建房屋,类似地主老财居住的大宅院,没一年半载的工夫可修不好。不过在同样居住面积的条件下,现代工人估计一两个月就全部搞定了。

追求效率的结果,自然是有得必有失,在细节上肯定没有传统的大宅子讲究。反正进入这栋宅子之后,方元目光游动之间,就发现了许多很有寓意的东西。

门框、墙体、柱础、窗棂、横梁等等地方,无一不是经过精雕细刻,形成了美轮美奂的石雕、砖雕、木雕、绘画纹饰。

当然,这些精美的纹饰,也随之时间的消逝,一点一点的褪去了往日的富丽堂皇,慢慢地蒙尘暗淡,没有了丝毫神采……(未完待续。。)

第638章 祥云捧月

望着暗淡无光的住宅纹饰,方元忍不住感叹起来,时间果真好比一把杀猪刀,刀刀戳心见血啊。不仅人挡不住,房屋建筑也一样败在刀下。

在方元感叹之中,众人也在村民的引领下,轻快走过了天井,来到了正堂厅里。这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有八根柱子支立四方,有四面八方的寓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厅正前方,那里供奉了村民的祖先牌位。在牌位的后头,则是一幅三宝佛平面木雕。

所谓三宝佛,也有横纵之分。横三宝佛,那是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纵三宝佛,则是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以及未来弥勒佛。

现在村民家里供奉的就是纵三宝佛,宽大的平面板如屏,在能工巧匠的巧手浅雕绘刻下,三尊大佛跌坐其中,可谓是宝相庄严,十分肃穆。

不过经过多年的香火供奉,在烟火的熏陶下,三尊大佛自然也有几分乌黑。再加上村民可能有些懒,或者不敢对佛陀不敬,所以平时极少清扫灰尘,以至于浅雕上蒙了一层厚灰,让人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反正其他人打量了两眼,就不再多看了。

此时,村民取杯倒水,一一分发给方元等人。做了这事之后,他才笑道:“范大爷,你稍等一下,我去把书册拿来。说实话,我文化不高。爷爷写的笔记,又是那种繁体字,我也看不太明白,一会儿还要您老多多指点。”

“好说,好说。”范离笑道:“你去拿来吧,大家等着呢。”

村民点了点头,立即转身而去。过了几分钟,他才匆匆走了回来,手上多了几本书册,而且是那种比较古老的装线书。

类似这样的装线书,方元自然不也陌生。他外公传下来的风水笔记,有不少就是用宣纸裁剪成页,然后折成蝴蝶形式,再装钉缝线成册的书。

古代的书籍,不管是印刷版本,还是手抄本,基本上是这样的形式。

这个时候,看到村民把书册拿出来,范离立即迎了上去,伸手道:“给我看看。”

“范大爷,你小心点儿,这些东西放久了,有些酥脆。”村民提醒一声,就把几本书册交到范离手上。

“放心,我懂。”范离接过书册,也没有急着翻看,而是一本一本的摆在干净的桌面上,然后仔细端详封皮上的文字。

其他人也纷纷凑了上来,低头一同观看。

古人装书,非常的讲究。每一页大小相等,外面还要包上封皮,免得拿书的时候蹭去了书页上的文字内容。

另外在封面上,肯定还要书写一些文字,免得与其他书册混淆了。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总结,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书籍模样。

“游氏家谱。”

“茂堂笔记!”

从封面的文字就可以知道,村民并没有撒谎,书册的确是很久以前的东西,字体工整,用毛笔书写而成,不过由于藏得久了,笔墨有几分暗淡,充满了古朴的意味。

一番打量之后,范离伸手翻开青蓝色的封皮,其中里头的书页已经发黄,而且有一点点发毛起丝的痕迹。也难怪村民让大家小心轻拿轻放,不然真的很容易毁了书册。

众人把家谱放到一边,直接细看笔记书册的内容,发现开篇是村民爷爷对于自家情况的一些综述。比如说自己这一支游氏族人的起源、发展,还有现状。

方元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闽南游氏,竟然是发源于王氏。五代十国年间,闽国君主由于残暴,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被部下发动兵变所杀。然后闽国就陷入了长年内乱之中,闽国王室子孙纷纷融入民间,改王姓为游……

这个村子的游氏一支,就是当年闽王的后代。当然,这到底是真是假,就无从考证了。反正人家就是这样说,而且脉络分明,由不得你不信。

总而言之,游氏一脉在闽南生根发芽,分居各地,传到第五代,到了明中期,有族人参加抗倭队伍,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朝廷的嘉奖,成为一镇总兵。

那位总兵,就是村子的始祖,他调任在附近为官,然后带上族人迁移过来,择地聚居,安居乐业,开枝散叶,才有了现在的村子。

既然是择地聚居,自然少不了风水师的踪迹。村民爷爷在笔记上也记述明白,当年那个总兵为了能够兴旺家业,特意请人到赣州重金请了一位享誉盛名的大风水师回来,让他帮堪定村落的选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