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吕明子也是一改一开始孤傲的态度,提出了很多战术,这个家伙实在是个疯狂的冒险主义者,一场战争,如果他有大于三成的把握,他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压上手头所有的筹码,来搏一搏,要是胜了,那自然是一场大胜,要是输了,白千羽也不敢想象这个家伙还有什么可以回旋的余地,但是偏偏吕明子的战术都是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出发,换句话说就是奇计叠出,听的大汗淋漓之际,不得不佩服吕明子实在是一个战争的鬼才。
经过短暂的调整,和后勤物资的调配,白千羽的大军终于开拨,杀往齐国,十七万大军经过整顿之后白千羽挑出了十四万军队,剩下的三万作为押解后勤辎重的部队,三万后勤部队看起来是一个很夸张的数目,但是白千羽知道并不多,这次战争的补给线会拉的很长,很长,三万人可能还不够,由于自己是在对手的土地上作战,所以补给是他的第一问题,而白千羽的目的是能够彻底的占领齐国,而不是攻克齐国这么简单,如此一来势必不可以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推进,这样一定会造成齐国普通百姓强烈的抵制情绪,会给自己增加更多的麻烦,当然白千羽也没有期望对方可以欢迎自己,自己虽然打着反侵略的旗号,但是那些齐人不会买帐,所以必要的杀戮手段还是需要的,这个任务自然交给吕明子那支疯子军队。
有时候杀人放火就像是吸毒一样,吕明子的那些手下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战斗方式,习惯了这样的攻城,破城,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战斗力,若是强行压抑他们非但发挥不出他们的战斗力,甚至会象一把双刃剑一般割伤自己。
白千羽不知道吕明子是如何压制那些人的,反正那些人在吕明子的带领下显的很是安份,这个家伙还真的有一手。
由于知道了吕明子的性格特点,白千羽放心的将前军交给吕明子带领,前军四万人全是吕明子本来的手下,也只有他可以带领这支部队!
J结合阳千里在齐国内部,利用骑兵的神出鬼没,吕明子这四万前军实在是给了白千羽一个大大的惊喜,任何时候战场上的情报都是第一要素,都是最重要的东西,阳千里看来就是最适合去搞这些情报的人选,而吕明子再结合这些情报,对不同的城市,进行不同的战术,避实就虚,遇到实在难啃的骨头就轻轻跳过,留给后面的中军,若是那些难啃的骨头,愿意出来偷袭自己,那就更好,再阳千里的配合之下,实在想不到还有谁可以偷袭他们的。
对于自己军队再齐国取得的优势,白千羽却没有现场去观看,甚至没有领军,虽然他还挂着统帅的名号,但是实际的事务全部由韩愈代为处置,白千羽留在了齐国,不是白千羽不想去参与到对齐国的战争中去,主要是三个理由:第一,对于齐国的反侵略战,虽然现在自己这边形式大好,但是远远没有到说是胜利的局面,齐国的主力军团还没有出现,就算边境的二十万大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拉回来,拉回一半总是没有问题的,何况北海城的布局是个切切实实的易守难攻的布局,除非自己的军队可以翻过号称第一山的泰山,否则想避过北海直接进攻临淄的可能性是没有,但是翻过泰山的可能性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那实在是不可能!现在白千羽就算是在军中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抓紧这段时间处理好手头的事情再去和韩愈他们会合!
而第二个原因无疑是战后的安抚工作,这个世界大棒加蜜糖是永远有用的,黑脸白脸也永远需要有人来扮演,既然吕明子已经当了黑脸给了那些本来不安分的人一个大棒,剩下的白千羽这个统治者就是应该出来收买人心,给点好处了!伪善的事情虽然在某些贵族的眼里不值一提,他们甚至已经看穿了白千羽和吕明子一唱一和的好戏,但是白千羽根本不会在乎这些人的想法,他们这些人只是海上航行的小船,可能稍微的大一点,真正的主角是海水,也就是那些平民百姓,只要那些百姓认为白千羽是一个好官,甚至将来可能是一个好的君主,那就已经足够了,收买人心,当然要选择大部分人,贵族不听话可以找个理由杀掉,但是百姓不听话就不可能全部杀掉,只能够好好的安抚,白千羽现在做的无疑就是这样的工作,战后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已经习惯了被统治的百姓绝对不会关心现在到底谁在统治他们,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吃饱穿暖而已!修复几坐被毁掉的城池虽然麻烦但是只要有钱一切都能够解决,重建的事情办的很快,快到白千羽一个劲的感叹金钱的魔力。
对于百姓,钱不能够买到所有的东西,但是可以买到百姓的人心。
对于贵族,武力不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解决贵族的性命!
当然相对于前面两个理由,第三个理由才是让白千羽不得不留下来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那个可怜的郭明。
郭明只是一个富家子弟,没有什么本事,吃喝玩乐倒是蛮厉害,但是没有一点点他老爸郭纵办事的精明,虎父无犬子这个俗语完全不能够引用在郭明和郭纵两个人身上,不过郭明还是有两点好处,第一他很识时务,马上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明白了现在楚国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第二他嘴巴很甜,很受郭纵的喜欢,郭纵那么多儿子里面除了郭纵唯一的女儿郭秀以外,郭纵最疼爱的就是这个郭明了。
当白千羽透露出要继续春申君和郭纵的协议,把这件事情谈拢的时候,郭明马上就送信回魏国通知他老爸这件事情。
倒是让白千羽惊讶了一番郭明的识时势,也省了白千羽一番口舌。
从郭明的嘴里白千羽还是知道了不少东西,郭纵选择楚国作为他下一个根据地也不是随便选择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从表面上来看,强大的秦国才应该是郭纵的第一选择,其实不然,秦国的基本政策和其他国家不同,在秦国兵器业必须牢牢的把握在国家的手里,绝对不容许象魏国那样,兵器业把握在一个外人的手里,当然由于秦国本是游牧民族发家,所以在秦国国内,养马并不是被国家所垄断,养马放牧是秦国安家立命的根本,是绝对不可能集中到国家,或者说王室的手里,秦国就有不少名动一时的大马商,由于这个政策郭纵是万万不能够去秦国的,除非郭纵愿意在秦国当一个普通的富家翁,这显然不可能,从郭明的态度来看,郭纵很想效仿吕不韦,接着商业上的优势在政坛里面插一脚!
不过衰败的魏国显然不是郭纵的目标,就算得到了魏国那又如何?这次秦国攻打魏国,差点就灭了魏国,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魏国不可取,何况是精明的郭纵?
其次就是赵国,赵国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惜赵国第一贫瘠,第二树大招风,秦国发动十次战争倒是有七八次是冲着赵国去的,加上赵国君王昏庸,手下奸臣当道,郭纵一个外来人去了,恐怕被他们吞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剩下的韩,燕,当然想都不用想!
唯一的考虑就是齐国和楚国,齐国位置偏安,短期内没有什么危险,何况齐国和秦国关系不错,至少是表面上的盟友,转移到齐国这个主意不错。
相对的楚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他也和秦国接壤,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出现,加上楚国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口都是上上之选,尤其是楚国正处于铁制兵器换代青铜兵器的时候,放眼诸国除了楚国还没有其他国家有实力可以这样做,这和军队的战斗力无关,完全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表现,魏国也在换代,不过这全是郭纵一个人的功劳,眼看魏国势不可为,以利润为第一要素的商人,怎么可能再为魏国付出太多!
总之齐国和楚国都是不错的选择,郭纵都派出了使者去接触,相对而言,郭纵还是比较侵向楚国,理由很简单,在齐国,田单已经慢慢的失势了,而在楚国春申君虽然失势,但是手头封地江东十三城,占了楚国总面积的将近一半,这可是春申君完全可以控制的东西,田单在朝中是威风,可惜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就算是造反,手里的实力远没有春申君那么多,老谋深算的郭纵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