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回到江都。
其后数年,突厥侵犯边境,炀帝再次出任行军元帅,率兵出灵武,没有遇到敌兵而回师。
等到太子杨勇被废黜后,高祖立炀帝为皇太子。
这月,应当接受封立太子的策命。
高祖说:“我凭借大兴公的爵位成就帝业。”于是令炀帝出宫在大兴县居住。
那天晚上,狂风大雪,地动山塌,居民房屋大多损坏,压死一百多人。
仁寿初年(601~605),奉高祖命令巡抚东南地区。
此后高祖每逢在仁寿宫避暑时,就令炀帝留守,代行处理国政。
仁寿四年(604)七月,高祖逝世,炀帝于仁寿宫即皇帝位。
八月,护送高祖的灵柩回京城。
并州总管汉王杨琼起兵谋反,诏令尚书左仆射杨素率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九月十二日,任用备身将军崔彭为左领军大将军。
十一月初三,驾临洛陽。
初四,征调成年男子数十万人挖掘壕沟,从龙门向东连接长平、汲郡,抵达临清关,渡过黄河后,再延伸到浚仪、襄城,最后到达上洛,用以设置关卡加强防卫。
二十一日,下诏令营建东都。
十二月初三,任命右武卫将军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
初六,任命柱国李景为右武卫大将军,任命右卫率周罗睢为右武侯大将军。
大业元年(605)正月初一,实行大赦,更改年号,立妃子萧氏为皇后,改豫州为溱州,洛州为豫州,废除各州的总管府。
初五,立晋王杨昭为皇太子。
初六,任命上柱国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上柱国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延寿公于仲文为右卫大将军。
初八,任命豫章王杨日柬为豫州牧。
十七日,派遣八位使臣巡回视察各地风俗。
下诏书说:从前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关键是在于爱护百姓吧?既使人民富裕又进而施行礼教,家家丰裕、人人富足,所以能使风尚淳朴,习俗敦厚,远方的人前来归顺,近处的人安定。
凡政治稳定、事业成功的,大都经由这条道路。
朕恭敬地承继了帝王之位,安抚培育黎民百姓,日夜恐惧戎慎,好像面临大河深谷。
虽然努力遵奉前辈的功业,不敢出现差错,从长远来看,处理政事的策略、手段还有许多缺欠。
况且国家幅员辽远,人口众多,朕未得亲临各地,询问民间的疾苦。
常常忧虑那些隐居不仕的人尚未被举荐,受冤的人还不曾申冤,一物失所,就会损害谐和的气氛,四方有作恶犯法的事,责任在朕身上,所以日夜增多叹息,戎慎恐惧充满胸怀。
现在刚刚开始施行政教,应实行宽大政策。
可以分头派遣使臣,巡视各地风俗民情,宣扬风俗教化,举荐选拔那些沉抑下层、不得升进的人才,为无辜被囚的人申冤。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田的人,要给予优抚。
对难以生存的鳏夫、寡妇、孤老、孤儿,要适当加以帮助救济。
对信守节义的男人,气节高尚的妇女,要在其家族乡里中予以表彰。
对高年的老人,要授给官衔,并且依据另外的条款,赐给他们粮食和布帛。
患重病的人,供给侍候他的人,虽有侍养之名,而无救济供养之实,要查核清楚,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抚恤侍养。
如果有声名显著,操行美好纯洁,以及在学业才能上有一技可取的,都应访询选择,引领他们入朝任职。
所在州县的官员,要按一定的礼仪送遣他们。
对那些败坏政事、危害人民、不利于时世的,使臣还朝的时候,应全部记录在案,奏报朕知。
一月十八日,任命吴州总管宇文弼为刑部尚书。
二月十八日,任命尚书左仆射杨素为尚书令。
三月十七日,命令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迁徙豫州城下的居民来充实那里。
十八日,下诏令说:“倾听收集众人的议论,与平民百姓商量,所以能审辨政治、刑罚的得失。
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