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情况不熟,难以选才。有的领导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或有的领导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连干部的基本情况、来龙去脉都搞不清楚,选任干部只能人云亦云,轻率决策。
二是世俗观念影响,难以选才。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一些领导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上,使用干部没有胆识,求稳怕乱,仍用过时的用人惯例,一味地考虑论资排辈。
三是人情关系干扰,难以选才。一有人事变动,各种关系网、说情者便会闻风而动,老上级、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七大姑、八大姨打电话,送纸条,托人说情,往往是把一些不合格的人选甚至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蠢才推到你的面前,干扰人才的选拔任用。
四是私心杂念作怪,难以选才。有些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买官卖官,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只能顺水推舟,昧着良心把不合格的人选安置到重要岗位上。
五是心胸狭窄,难以选才。有些领导自身素质不高,或昏庸无能,或刚愎自用,或鼠肚鸡肠。他们不忘过去的一些恩恩怨怨,对一些能干的人才抱有成见,认为不是自己的人,以种种理由不愿放到重要岗位。
六是求全责备,难以选才。有的人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有的人本质很好,但在枝节上有些小毛病;有的人才华横溢,但同时也锋芒毕露,不时会顶撞领导。把这些人放在某种岗位上,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才能和作用,但由于个别领导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而得不到重用。
七是搞平衡照顾,难以选才。有些领导提拔干部往往是这个部门提几个,那个部门也得提几个;你的部下上几个,我的部下也得上几个,搞相对平衡,求相安无事,而不是从工作出发,选贤任能。
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得到重用,首先必须有一种好的选人和用人机制,其次,领导者必须做一名“伯乐”,会相马,善选才。为此,应该做到:
一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决破除传统观念和世俗的束缚,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拘一格,启用人才。
为官“三难得”(4)
二是出以公心,任人唯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可掺杂个人的私心杂念,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
三是公道正派,排除干扰。要行得正,站得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顶住各种关系网和说情风,用好的作风选出作风好的人,规范选人用人行为,以一身正气消除在用人上存在的最大腐败。
四是依靠群众,民主推荐。解决用人方面存在的弊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阳光作业”。通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的方式,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规范干部选用程序,增加透明度,加大监督力度,力争把各类优秀的人才最大限度地选拔出来。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造就和选拔千百万优秀人才。如果你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真心实意广纳群贤,就一定不会再感叹人才难得了。
为官底线(1)
排球、网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比赛,球场上都有底线。球出了底线,就会丢分。领导者做事也有许多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原则。如果我们做事出了原则底线,同样也会丢分,这个“分”就是人品,就是党性。
○交往底线
○用人底线
○办事底线
交往底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谁都需要与他人交往。领导干部也是这样,由于其身份的特殊,与四面八方的交往自然比普通人要多。但领导者在交往中如果交了不该交的人,伸了不该伸的手,到头来只能自食苦果,自受其害,追悔莫及。所以,领导者交往应守住最基本的底线。
交往,不能认错人。交往首先要看对象。与一个好朋友交往等于多了一个参谋,多了一个同伴。成功的时候,可以和朋友共享;痛苦的时候可以与朋友分担;疑惑的时候,可以向朋友求教;困难的时候,可以找朋友帮助。真正的交往,同声相应,志趣相投,真诚相待。领导干部就应多与诚实善良、品行端正、经验丰富的人交往,并把他们当作良师益友,从中受益。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国著名记者穆青和许多劳动模范都有很深的交往,他和铁人王进喜、植棉能手潘从正、红旗渠排险队长任羊成都在交往中成为好朋友,正是凭着这种真情的交往,穆青从他们身上受到陶冶和启发,才写出那么多的好文章,受到了众人的敬仰。而我们有些领导则不注意交往的对象,结交不少“酒肉”朋友、“大款”朋友,与这些人接触交往时间一长,铜臭味就多了,党性原则就少了。胡长清的垮台,与他交往了一个自以为是“要好朋友”的周雪华有关,仅此人就向胡长清行贿200余万元。许多领导干部犯错误,都是在与一些不善不廉者交往中不能自拔,一步步地滑向犯罪深渊的。
交往,不能伸错手。正常的交往,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发展友谊,方便工作。上下级、同事之间逢年过节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都不为过。在交往过程中,不属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