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执宰大明 > 第679部分

第679部分(2 / 2)

“王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卑职就不相信那些玉门关的守军能挡住我军前进的脚步。”见李云天的神色变得凝重,林馨不由得意气风发地说道,只要能把李云天安全送出去那么就是她和城里明军的胜利。

李云天闻言心中顿时一暖,他清楚林馨的意思,想要护送他杀出一条血路,不过这并不是他所希望看见的。

从目前的局势上,李云天意识到自己先前对温都有些轻视了,故而给了温都可乘之机,从玉门关调兵参战。

“其实,咱们还有一路援军,如果他们能及时赶到的话,咱们就能告别当前的困境。”说实话,李云天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沉吟了一下后向林馨说道。

“还有一路援军?”林馨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意外的神色,她并不知道李云天口中的援军指的是什么,难道李云天还有什她不知道的杀手锏。

李云天并没有告诉林馨他口中的那一路援军的身份,而是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好像在考虑什么事情,林馨见状退了出去,以免打扰了李云天的思绪,心中暗自猜测着李云天口中的援兵指的是谁。

此时,南城城门外的一个阴凉处,温都神情严肃地望着城墙上厮杀在一起的明军和帖木儿帝国、北元的士兵。

令温都感到欣慰的是,由于他手下的士兵源源不断地通过云梯爬上城墙,这使得城墙上的帖木儿帝国和北元的士兵们逐渐站稳了脚步,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意味着明军将无力反击,而一旦占有了城墙那么就等于攻破了城池。

“将军,我军在城墙上立足已稳,看来这敦煌城已经是咱们的囊中之物。”望着城墙上的激烈厮杀,一名立在温都身旁的帖木儿帝国将领不由得开口笑着说道。

“大明的忠武王阴险狡诈,在没有攻占敦煌城前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与那名将领不同,温都则显得小心谨慎,摇了摇头后说道,在李云天面前他不知为何有一种你那以言语的压抑。

“将军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忠武王这次是插翅难逃,除非天上掉下来大明的援军!”另外一名帖木儿帝国的将领闻言不以为意地笑道,他觉得温都太过谨慎了,已经有些不像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帖木儿帝国战神。

“哈哈……”周围的将领闻言顿时大笑了起来,很显然,关西地区已经没有大明的援军,至于青龙城的人,即便想要前来救援也要先过太平这一关,他们并不认为一直躲在青龙城的明军敢贸然挑衅城外的太平等人。

“杀呀!”就在那些将领肆无忌惮地笑着的时候,身后的西南方忽然传来了一阵沉闷的喊杀声,地面也微微颤抖了起来,似乎有无数的人马向这边奔来,这使得那些将领的笑声嘎然而止,纷纷好奇地扭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温都顿时脸色大变,很显然,从西南方奔来的这些人并不是帖木儿帝国和北元的人,因为他并没有再调其他的兵力。

因此,这就只有一个可能,来的那些人是大明的援军,可现在关西都在帖木儿帝国和北元的控制下,大明的援军真的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不成?

与此同时,敦煌古城内。

“我终于知道王爷说的援军是谁了,关西的明军除了王爷外还有白侯爷和忠义王在与敌军周旋,据悉追他们的敌军有五万,双方兵力相当,白侯爷和忠义王应该能轻松应对。”

柳眉微蹙的林馨想到了李云天所说援军的身份,禁不住一拍桌面做了起来,她刚才把关西的人物都捋了一遍,想起了白安和脱欢帖木儿等人,近来公务繁忙她差一点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白侯爷和忠义王如果能及时赶回来的话,敦煌城的战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双手支着腮坐在林馨对面想着心事的云娜闻言面色一喜,禁不住开口说道。

“王爷与他们有过约定,让他们最迟七月份回来,想必白侯爷和忠义王现在正在返程的途中,只要咱们再坚持几天的话说不定他们就到了,届时就能接应王爷离开!”林馨的脸上禁不住闪过兴奋的神色,白安有五万大军,肯定能杀出一条血路救出李云天,只要李云天没事的话她也就安心了。

第995章 廊房议事

两天后,京城的大朝如期举行,其中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东察合台汗国的求援,以及帖木儿帝国向大明呈递的要统一察合台汗国的陈情。

本来,对大明来说这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两个西域番邦之间的争斗而已,不过随着娜尔莎在四方会馆刺伤那名外地公子哥,以及其凭借着热情奔放的西域舞在京城声名鹊起,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关注到了这两件小事上来。

尤为重要的是,辅政大臣们对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出现了严重分歧,导致朝堂上文臣集团和勋贵集团逐渐出现了对立。

恐怕娜尔莎和多鲁尔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由于近些年一直被讲武堂下面的骁武军和水师压着,大明的那些勋贵现在是憋了一股子劲想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故而对出兵东察合台汗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说起来两人还要感谢李云天,如果不是李云天率领骁武军和水师南征北战,又清剿了倭寇,给大明勋贵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恐怕大明勋贵根本就看不上这次西域的战机,谁愿意劳师动众不远千里地跑去荒芜蛮夷的西域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仗?

自从李云天让林馨前来告诫娜尔莎不要拿面纱的事情做文章后,娜尔莎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大明朝廷高层对是否援助东察合台汗国有着巨大的分歧,否则的话李云天也不会显得如此小心谨慎,故而心中顿时对大明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升起了巨大的期望。

上朝前,东、西千步廊的廊房文武百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今天的这次朝会。

实际上由于辅政大臣中文官和勋贵的势力相差无几,故而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力量处于一种均势,再加上双方的侧重点不同,故而很少在内政上爆发什么激烈的冲突。

而能令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进行一场大规模冲突的事情,现在也唯有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的事情。

文官集团自然不想劳军远征,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战争,毕竟东察合台汗国不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实在是师出无名。

可勋贵集团们则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战机,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以证明卫所军并不比骁武军差,故而以东察合台汗国事关西域安稳为由坚持出兵。

在千步廊侯朝的这段时间,文官勋贵们自然要进行最后的商议,那些能进得了太和殿的官员再辅政大臣们的示意下已经清楚了各自在大朝时的角色。

“忠武王呢?”东千步廊内,张辅扫了一眼聚集在房间里的勋贵重臣,有些意外地问向了身旁的周征。

由于此次大朝事关着勋贵集团的荣誉,故而张辅和周正等勋贵集团的首脑已经齐聚一堂,商议着在大朝上如何对抗文官集团的发难。

与之相对应的,杨士奇和胡滢等内阁、六部的文官也聚在一起商量着阻止朝廷出兵的办法,在他们看来勋贵集团这次出兵完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想要趁此建立军功以及给卫所部队正名,实属劳民伤财。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势力不相上下,故而双方都很难压倒对方。

这个时候,李云天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先不说讲武堂一系的新兴勋贵在朝堂上拥有不小的力量,文官中的新兴势力也与李云天关系密切。

所谓的新兴势力,指的是李云天当年查办两淮盐道贪墨大案时因功得以从南京调任京城的三位部院堂官,即潘兴民、张韬和秦克。

其中,潘兴民由南京刑部左侍郎迁为京师刑部左侍郎,张韬由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为京师户部左侍郎,秦克由南京大理寺左少卿迁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