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太子身边的林清华望着这些人,耳中听着这些如雷灌耳的名字,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这些人可都是历史上的鼎鼎大名的人物啊,他们大多是东林党和复社的代表人物,都是忠于明朝的人,有的人在明亡以后自杀殉国,有的则至死都不肯致仕。
太子待众臣说完,朗声说道:“众位爱卿忠心可鉴,事成之后定有重赏,还望诸位今后戮力以扑,齐心协力,与孤王一道中兴大明社稷。林参将,你将明天的行事计划说给大家听听。”
林清华忙说:“臣遵旨。”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
“这是今天中午湖广总兵左良玉左大人差人送来的奏章。左大人在奏章中历数马士英祸国殃民的罪状,同时对伪福王篡位谋逆痛加批驳。奏章的详细内容我就不念了,明日早朝时就劳烦右都御史张慎言张大人在朝堂之上大声念出来,诸位便可乘机群起攻之。待时机成熟时,派一人到宫门旁吹响此铜哨,听到哨响,我便率领五百死士冲入宫内,将那逆贼一举拿下,则大事可成。”
张慎言接过奏章和铜哨,领头跪下说道:“臣定不负太子重托,太子只管坐镇王府,静候臣等佳音。”
太子说道:“众位爱卿快快平身。前几日,江北四镇也给孤王送来效忠书,表示与孤王齐心协力铲除国贼,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何愁大事不成?诸位快回去准备吧。”
待众人走后,太子对着林清华说道:“林爱卿,你认为此事可成吗?”
林清华道:“太子放心,臣拿脑袋担保,此事一定成功。”其实能否成功,林清华心中也没底,不过他也做好了一但失败便逃之夭夭的准备。还在瓜洲时,林清华便吩咐陈唯一准备船支与粮草,随时准备开溜。
七月的南京已经入夏,虽然才是初夏,但已是酷热难当。“南京真不愧是中国的火炉啊,才七月就这么热。”林清华想道。此时的他正坐在离皇宫不远的一个茶馆中,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喝着凉茶。从早朝开始,他和部下已等了两个时辰了,先后派了几个人去皇宫附近打探,但皇宫里一点动静也没有。“莫非宫中有变?有人告密?”想到这里,林清华心中愈发焦虑起来,手中的扇子摇的也更快了。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将林清华的思绪打断,一个派去打探的人跑进了茶馆,向着林清华气喘嘘嘘的说:“快快哨子响了,在东门。”
林清华霍的一声站起,掏出手枪,冲出茶馆,到了街上大呼一声:“行动!”
那些化装成乞丐、行人、樵夫的部下听到号令,纷纷从腰间和柴垛里抽出长短兵器,跟着林清华向皇宫东门冲去。一时之间街上鸡飞狗跳,行人纷纷躲避,街上的店铺也纷纷关门歇业。
林清华率众冲到东门,只见东门仍然紧闭,他便吩咐部下将背在身后的八个火药桶堆在门外,点燃之后隐蔽在墙边。“轰”的一声巨响,木门应声而碎。木门的碎片还未完全落地,林清华便率众冲进了皇宫。
待众人冲到武英殿前,只见殿前数百衣甲鲜明的禁卫军正在列队,本来他们是奉诏入殿镇压的,不料先是被一声爆炸声吓了一跳,接着就看见一群“暴民”挥舞兵器冲进宫来,当下不等列队完毕便迎了上去。
林清华手一挥,喝道:“杀!”
话音未落,众人便如饿虎扑食一样扑向禁卫军。那群禁卫军平时养尊处优、锦衣玉食,哪里是久经沙场的士兵对手,片刻之间便被杀得落荒而逃。
林清华制止了部下的追杀,带领众人杀进武英殿。
武英殿中早已乱成一团。群臣本来在天刚蒙蒙亮时就已入朝,但皇帝因昨晚酒色过度,一直到日上三杆才起床。早朝一开始,张慎言就将左良玉的弹劾奏章当着众人的面念了出来,念到马士英祸国殃民时,那马士英的脸色就变得极为难看,念到福王是假冒的时,马士英再也忍不住了,口中不停的念道:“狂悖至极!狂悖至极!”还从张慎言手中夺过奏章撕个粉碎,向皇帝奏道:“臣请讨伐左良玉。”还未等皇帝发话,群臣便对马士英痛加斥责,紧接着更有人对福王的身份提出了质疑,要福王或者拿出证据或者退位。其他蒙在鼓里不知根底的大臣见势不妙,纷纷闭口不言,明哲保身。马士英与皇帝看见这个阵势,心知不妙,赶忙下令禁军进殿弹压。但禁军尚未进殿,众人先是听到一声巨响,跟着传进耳中的是殿外的喊杀声,众人正茫然间,就看见林清华率众冲进了殿。
林清华命令手下看住群臣,不许任何人出入,抬头便看见一个身穿龙袍、缩在龙椅上瑟瑟发抖的人,心想:这便是皇帝吧。于是迅速冲了过去,一把揪住那人衣领,将其掀翻在地上,用手枪顶住他的脑门,恶狠狠的问道:“快说,是谁让你假冒福王篡夺大明江山的?不说实话,我一枪崩了你!”皇帝见人冲进殿时便已吓的半死,待被林清华掀倒后,更是吓得屎尿齐流,虽然来人只是用一个奇怪的东西指着自己的头,但料想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整个人完全吓呆了,只是张着嘴:“啊、啊”却半个字也吐不出来。
林清华只好低下头去,小声对他说:“别慌,你只需点头,但不许摇头,否则我宰了你!”这句话皇帝总算听懂了,忙点了点头。
林清华大声问道:“是马士英让你假冒福王的吗?”皇帝忙点点头。
群臣见状,立时群情激愤,先是对马士英破口大骂,接着便把马士英围了起来,你一拳我一脚的打了起来,可怜马士英戎马半生,竟被一群文臣活活打死。
林清华趁此机会令手下将皇帝绑了起来,堵上嘴后押回潞王府严加看管,并派人去接太子入宫。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太子便被潞王亲自护送,用小轿抬入宫中。在清除了马士英的余党并宣布全城戒严后,太子朱慈琅便在众臣的簇拥下,身穿一件从后宫找到的龙袍,于武英殿正式登基称帝,改元中兴,并大赦天下。
第一章 历史转折点 第七节
“恭喜威毅侯,如今威毅侯圣眷正隆,又得御赐金锏,他日前途必不可限量。”侯方域笑眯眯的向林清华道喜。
“同喜,同喜,侯大人如今入了吏部,在张大人手下做侍郎,他日必可高升。今后我们同僚之间还要多多亲近,互相照应啊。”林清华忙回礼道。
“那是当然,不如今晚下官做东,在媚香楼宴请威毅侯,不知威毅侯肯否赏脸?”侯方域立即顺着杆儿爬了上去。
“这个那好,恭敬不如从命,今晚我一定去。”林清华想了想后说道。毕竟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好嘛,况且此人这么巴结自己,不能不给人家面子嘛。
“好!一言为定,今晚酉时下官在媚香楼恭候大驾。”侯方域说完便入轿先走了。
林清华随后也坐进自己的官轿,令轿夫回府。林清华坐在又小又闷的轿子中摇来晃去,虽然有些头晕,但仍止不住的回想起今天上朝时的情景。太子登基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的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国事,首先便是对参与政变的有功之臣大加褒赏,文官均升了一级,又任命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吕大器为礼部尚书,江北四镇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因拥立有功,均封了侯,而远在武昌的左良玉也特被恩旨封为宁南侯。小皇帝对立了大功的林清华更是青睐有加,不仅封了他为威毅侯,并挂兵部侍郎衔,而且还御赐给他一支金锏,并晓谕群臣道:“如见此锏,如朕亲临!”
如此的皇恩浩荡,让林清华不觉有些飘飘然,同时他也发现众官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酸溜溜的。
“侯爷,到了。”一个尖细的声音将林清华的思绪打断,接着轿帘便被掀开。
林清华走出轿子,发现给自己掀轿帘的是一个小太监,约十五六岁的样子,和小皇帝差不多大,眉清目秀,脸色煞白,见到自己连忙跪下,而轿子一侧也跪满了人,从服色看,是丫鬟和太监。
林清华正纳闷时,一个领头的年老太监说道:“老奴祁海率全府上下七十七口恭迎侯爷进府。”
这威毅侯府是皇帝特地赏给林清华的,此府邸原是大太监韩赞周的,作为马士英的死党、弘光皇帝的心腹,韩赞周在马士英倒台的当晚便被下入天牢,这些太监、丫鬟本是府里伺候韩赞周的旧人,此时已随着府邸一同赏赐给了林清华。
林清华忙让众人起身,说实在的,他对这个时代动不动就给人下跪很是反感,不仅自己给皇帝下跪时觉得别扭,而且也见不得别人给自己下跪,便说道:“以后在府中就不要给我下跪了,见了我只鞠躬就可以了。”那祁海却道:“侯爷,那岂不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