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中华异史 > 第32部分

第32部分(1 / 1)

>绞跬献殴倬撸雍幽弦恢弊叩焦愣儆闪焦阆虮弊撸系霉倬钇A。詈蟪贸⒈招椋痪倌孟铝顺ぐ玻还詈蠡故鞘О芰恕!?br />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这种战术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性的战术,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消灭敌人,还是要靠大规模的战役,把敌人的主力部队消灭,并且控制住交通要道,掐住敌人的咽喉,使其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和能力。李自成恰恰就是因为把这种战术当作了唯一的宝贝,乐此不疲,并以此打进了北京,但也正是因为他没有一块稳固的地盘,才会那么快就被打了回去,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真真正正是个流寇!那张献忠就更别提了,他连李自成都不如,若不是赶上了连年灾荒,饿殍遍地,人心思乱,他们最多是两个青皮罢了。”

洪熙官望望林清华,问道:“听侯爷的口气,似乎对李自成和张献忠十分的不屑,那你为何对李自成的成败那么关心呢?还带头主张朝廷与其联合?”

林清华道:“那也是迫不得已呀!如今天下糜烂,朝廷的官军只知虐民,不知战斗,而那群官老爷却只知内斗,不知团结,若任其发展下去,清军必将个个击破,那我中华就会万劫不复了。现在李自成统治陕西一带,而我们则在这豫南扎根,若是我们向直隶、山东进攻,则没有后顾之忧,但若李自成被清军消灭,则清军就将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压来,我们恐怕难以抵挡啊!”

当天下午,马满原率领的五千骑兵就全部在寨外集合,接受林清华的检阅。

林清华在洪方二人的陪同下,从骑兵队的东头一直走到西头,三人均身着镇虏军的新式军服,腰挎宝剑。见到林清华行起了军礼,马满原大喝一声:“全体都有!出刀!敬礼!”

随着这一声命令,所有的骑兵都“唰”的抽出了腰刀,骑在马上行起了骑兵的持刀礼。

林清华望着整齐的骑兵阵形,心潮起伏。这些骑兵全部都穿着新式的军服、军靴,头上也戴着新式的头盔,而且身上穿着的军服外边都挂着一副胸甲。这些胸甲是林清华按照西方骑兵胸甲设计的,动员了寨子中所有的工匠,花了五天五夜赶制出来的,其重量轻,防御性能好,足以抵挡普通弓箭的射击。骑兵所用的刀大部分还是普通的腰刀,但所有的军官都用上了寨子中铁匠打制的马刀,这些马刀也是林清华根据西方马刀设计的,但稍微增加了重量,林清华打算以后全军换装这种马刀,不仅骑兵要用,而且步兵军官也要将其作为指挥刀。除了刀之外,每个骑兵还拥有四支短枪,其中两支别在腰间,另外的两支则插在马鞍的两侧。

林清华登上早已搭好的木制检阅台,环视了一眼全军,然后高声喊道:“弟兄们!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你们一辈子中最难忘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孤军深入清军的后方,和清军周旋了。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平时我怎么教你们的,你们就怎么去做,要把学到的知识变做战场上的经验。所有的人都要记住我说的话,绝对不能跟清军硬拼,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见到清军的粮草就烧!见到清军的银子就抢!但是一定要记住,你们不是为了战死沙场而战斗的,你们、我们和这里所有的人,战斗的最终目的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

方世玉紧跟着喊道:“驱逐鞑虏,光复中华!驱逐鞑虏,光复中华!”

底下的骑兵听到这句话,也纷纷高举手中的腰刀,高声喊道:“驱逐鞑虏,光复中华!驱逐鞑虏,光复中华!”手中的刀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白光,犹如一片银白色的海洋。

林清华随后向身边的马满原说道:“马师长,出发吧!祝你马到功成,凯旋而归!”

马满原坚定的望着林清华,说道:“请侯爷放心,我一定将将士们平安带回!”随后把手中的马刀插回刀鞘之中,骑上战马,率领着士气高涨的部队浩浩荡荡的向北而去。

林清华望着战士们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的祝福他们,这些人中有多少能回来呢?虽然他对自己的骑兵游击战很有信心,但战争不是儿戏,清军也不是浪得虚名,为了万无一失,他特意嘱咐马满原必要时把部队分成几部分,分头行动,以此来迷惑清军,互相掩护。他隐隐的感到这次行动对他的骑兵师来讲将是一场真正的考验。

送走了骑兵师,林清华终于静下心来处理寨中的事物。西平寨虽然不大,但寨中的事物还是不少的,大到寨子的防御,寨中物资的调配,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寨主一人处理,虽然有寨民大会,但那主要是处理刑事案件和严重纠纷,其它的各种琐事仍需他这个寨主来决定。

林清华望着屋里那一摞一摞等他处理的文书,感到疲惫不堪,他认为应该组织一套管理机构来管理寨中各种事物了。

说干就干,林清华把寨子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区,每个区设一个区长,区长由该区居民选举产生,针对现在文盲多的现实,林清华改变了选举方法,所有的候选人一字排开,坐在一张长桌后面,用一条窄布条将他们的眼睛蒙上,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一个罐子,居民走到他们面前,将手中的白色石子投入自己中意的候选人面前的罐子里,每人只能投一票。投票结束后,在居民们的监督下由寨主亲自唱票,得票最多且超过一半者当选,若没人超过一半,则得票数位于前两名的人自动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当选。凡是年龄达到二十岁且未犯过罪的人即可参加选举和投票,为了公平起见,候选人的直系亲属不能参加投票,而且也不能旁观,只能呆在家中,直到选举结束。

经过几天的准备,西平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政府官员的正式选举已准备好了。出乎林清华意料的是,准备工作时,最难的不是说服人们参加投票,而是说服寨民去当候选人。中国的百姓早已习惯了被管理,对于这种新生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毕竟大家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得罪人的事情可没人肯干。万般无奈之下,林清华只好用物质刺激的办法来鼓励人们参选,他让人贴出告示,郑重承诺每位区长的月俸为十两银子,任期为三年,并给每人配五名助手,在任期内,其家中的田地免税。

告示贴出去两天,还是没有人前来报名参选,直到林清华将月俸银子提高到每月十五两,才有了些效果。第一个向林清华报名参选的是寨东头的张屠户,他喝的醉醺醺的,一进屋就大大咧咧的问林清华:“你说选区长每个月有十五两银子可拿,是不是真的?”

林清华闻言一楞,这张屠户可是他这里的常客,平时没少惹麻烦,不是卖给别人的肉缺斤少两,就是喝醉了酒和人打架,只是因为这些事都不是很严重,才没有上法庭,不过还是三天两头让人押来请林清华主持公道。刚见到他进来时还以为他又是来闹事的,没想到他居然会来报名参选。林清华正寻思怎样答复时,那张屠户却不耐烦了,说道:“能就能,不能就不能,快给个明白话吧!”

林清华本想拒绝他参选,但考虑到张屠户完全符合条件,而且也没有犯过罪,不能因为他喜欢喝酒打架就把他的权利剥夺,毕竟现在寨子中像他这样喜欢打架的人不少。

想到这里,林清华说道:“欢迎,欢迎。只要符合条件,谁都可以参选,你能第一个来报名,这就说明你的参政意识很浓嘛,我鼓励都来不及,怎会拒绝呢?来,来,来,到这画个押,然后你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参选了。”

张屠户听到此话,有些犹豫,说道:“我不识字。”

林清华一拍脑门,说道:“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呢?不要紧,你不识字我就念给你听,以后当了区长了,会有识字的人协助你的。”说完便将候选人报名表上的各种内容念给张屠户听,包括注意事项、候选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当选后的职责范围,都详细的解释给他听。

林清华念完后,抬头望了望张屠户,见他两眼似睡似醒的眯着,站在那里摇摇晃晃,也不知他听明白没有,当下也不往下想,说道:“张屠户!张屠户!你听清了吗?如果同意的话,就在这里摁个手印吧!”说完用手指了指报名表上签字的地方。

张屠户本来已开始打盹,被林清华猛的一喊,立时醒来,看到林清华让他摁手印,二话不说就在报名表的正本和副本上各摁一个拇指印,然后怀里揣着报名表的副本,在林清华叫来的两个亲兵的护送下一步三摇的回了家。他怀里揣着的这个副本在很多年后被他的子孙于一个空酒瓶中发现,后来被他落魄的曾曾孙卖给了一个丝绸商,丝绸商又以天价卖给了一个神秘人,最后几经辗转,被中华民主法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永久收藏。

林清华看着手中的第一张参选报名表,苦笑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可叹呀,可叹!没想到这划时代的第一步竟是一个酒鬼迈出的。”说完他就亲自将这划时代的第一张参选报名表贴到了选举告示的旁边,并亲手写了一张表扬张屠户敢为天下先的告示,对张屠户的这种英雄气概大加赞扬,要全体寨民向张屠户学习。

这张告示和张屠户的报名表一贴出来,就在寨子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议论纷纷。平时与张屠户玩的好的酒肉朋友也到林清华那里报名,说要给张屠户造势,而那些与张屠户曾经发生过矛盾的人想:凭什么他张屠户敢选,我就不敢去?不行!我一定要争口气,我也去报名!于是乎,短短的两天时间,就有八十多人报名参选,其中又以寨子东头居多,占了一半。“大概是因为张屠户的‘仇家’多吧。”林清华这样想道,“嘿,好你个张屠户,想反悔?门都没有,昨天酒醒了就跑过来,要退出选举,要不是我灵机一动,说如果退出的话就要赔给我一百两银子的墨水钱,恐怕就让你得逞了。嘿嘿,跟我斗,再修炼修炼吧!哈哈哈!”

一阵“阴险”的笑声从林清华的屋子中传出,吓得几只在他门前撒欢的黄狗落荒而逃。

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十三节

选举终于结束了,张屠户听识字的人念着当选名单,舒了一口气,幸好没被选上,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那天喝醉酒后,也不知是哪根筋发疯,他糊里糊涂的就报了名,结果晚上硬是被听到风声的婆娘拽下床来,又哭又闹,死活要他去回了林清华。这么一闹,他的酒也醒了,想起当上区长的话就要天天像林清华那样调解寨民之间的纠纷,真是烦也烦死了,况且难免与人结怨,真是吃力不讨好,于是他硬着头皮去找林清华,哪知林清华开口就要他赔一白两银子的“墨水钱”,“我的妈呀!这哪是墨水呦,简直是金水!把婆娘卖了我也赔不起!”他当时就这样想着,无奈之下只好回家,那还想哭闹的婆娘在吃了他一顿打后也就老实了,这才安生下来。

张屠户心中暗暗的庆幸着,但当他看见那些当选的人兴高采烈的被人抬着游行时,心中又有些些许的失落,他吐了口吐沫,小声骂道:“什么玩意儿!不就是平时会说客气话嘛?不就是平时喜欢帮帮这个帮帮那个吗?不就是给义学修房子没要钱吗?靠着这点小恩小惠就当了区长,先别高兴,到时候有你后悔的。当区长有什么好的?不就是每月十五两银子嘛?不就是三年不用交田税吗?老子多杀几头猪不就来了吗?什么玩意儿?还说要严惩闹事和打架的,还说要严惩奸商,我呸!”这些话小声的骂出来,张屠户的心里显然好多了,忽然想起答应几个朋友去一起喝酒的,这才意兴阑珊的向寨东北角的小酒馆走去。

林清华对这次的选举非常满意,不仅是因为很热闹,而且结果让人很放心,像张屠户这样人缘不好的一个也没选上,被选上的都是一些平常人缘好的、乐善好施的人,虽然这些人大都家境比较富裕,属于有产阶级,但只要百姓选他们,林清华就认为没必要干涉,因为林清华相信这样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暂时受了蒙蔽,但最终还是会觉醒的,况且还有自己这个“指路明灯”呢,应该不会出问题。

林清华也知道光靠善良和乐善好施是不能治理好地方的,必要时还是需要一些暴力的,用暴力来对抗那些不法之徒,让他们明白法律是神圣的。因此林清华特意从镇虏军中挑选了二十名士兵,由他们充当区长的助手,其中有四人是识字的,其他的则都是身手敏捷的好手,负责保护区长的安全和执行区长的行政命令。为了防止出现腐败现象,林清华将这些区长助手的月俸也定为每月十五两,以达到高薪养廉的目的。

经过林清华的这一番努力,寨子中的面貌涣然一新,秩序也变的更加井井有条,打架闹事的明显少多了,因为各区区长都是当地人,在调解纠纷方面很成功,虽然还有些蛮横不讲理的,就像张屠户这样的人,但他们在吃了几下区长助手的皮鞭后,也立即收敛了许多。

但这一切都是林清华用银子堆出来的,镇虏军离开南京之前,二女曾将府中的存银大部分交给陈唯一带到西平寨,但这些银子总有用完的一天,何况军队的军饷也要从这里开支,银子就越发显得紧张,林清华为此苦恼不已。

“看来不仅要截流,而且要开源了!”林清华暗暗想道。但此时的中原大地战乱频仍,百姓把糊口都当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哪里还会有银子呢?林清华虽然知道河南在后世是重要的煤炭产地,煤炭资源丰富,但他也知道,河南的煤炭大多集中在豫北的太行山至伏牛山一带,离西平寨远得很,况且早已落入清军的掌握,现在他寨中制造枪炮所需的煤铁还是用银子从各处买来的呢。看来开矿是不行了,那怎么办呢?林清华忽然想起了盐,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盐,这可是宝贝呀!历代封建王朝无不把盐作为赋税的重要来源,甚至实行专卖,有时盐税可达到全部税收的一半甚至更多,而那些靠贩盐发家的两淮盐商更是富可敌国。现在明朝的江北“四镇”更是将制盐、贩盐作为军饷的主要来源,可见盐的利润之大。西平寨附近不产盐,所需盐全部由外地输入,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条是从长江沿江而上,再溯汉水而来的海盐;第二条渠道是四川的池盐通过川北的小道由马帮运来;第三条渠道是豫东南的汝宁所产的井盐。四川已被张献忠占领,此渠道早已不通,而那海盐是寨中居民食盐的主要来源,但自从左良玉占领湖广以后,他对过往的盐商课以重税,使得盐价飞腾,百姓已买不起海盐。这两条渠道均被堵死,西平寨的盐就只剩下汝宁一个来源了,但汝宁是刘洪起的老巢,自从林清华夺了西平寨后,他虽不敢来报仇,但却断绝了对西平寨的食盐供给,并扬言除非林清华交出西平寨,否则就不向西平寨供盐。开始时林清华提高了食盐的收购价,使得汝宁的一些胆子大的盐贩冒险运来几车盐,但在刘洪将这些盐贩全部灭门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向西平寨运送食盐了。万般无奈之下,林清华只好派人直接从南京收购食盐,通过长江偷偷运回西平寨,开始还顺利,但当镇虏军与左梦庚发生冲突后,左梦庚就阻断了汉水的水路交通,使得运盐的工作变得相当的艰难和危险,林清华已经为此损失了好几十人了。

林清华是绝对不会将西平寨交还给刘洪?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