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校、将……”莫不计喃喃自语,“喔,不错,这些称呼倒不算太离谱,只是不知公爷怎么称呼?”
林清华说道:“我准备在‘将’之上再设一‘元帅’,我就是这元帅了!你以后就呼我为元帅好了。”
莫不计想了想,随即又道:“不过,依莫某之见,如今我军根基未稳,似乎不宜这么早就与桂王公开决裂,我以为应按照明初朱升所说‘广积粮,缓称王’为好,不知公爷,哦,不,不知元帅意下如何?”
林清华点头道:“这个道理我也懂,我当然不会那么傻。如果桂王不主动惹我,我也不会去主动进攻他的,至少在四川平定之前,我是不会跟他计较的,我的这套制度只是在镇虏军中施行,并不会在别处施行,这个你尽管放心好了。”
莫不计道:“元帅能够这样想,莫某十分欣慰,能够在元帅帐下效力,莫某实在是荣幸的很。”
林清华笑着说道:“先生过谦了!没有你们的帮助,恐怕要想安定天下的纷乱局面着实不易呢!”他抬起头,望着那滚滚而去的长江,轻声叹道:“不知如今四川的局势如何了?”
******************************************************************************
扬子江两栖战:
1、战役经过:明朝中兴二年,即西元1646年,日军十万人从日本出发,在荷兰与英国联合舰队的护送下,于农历三月十九抵达长江口,他们在消灭郑芝龙率领的小船队后,立刻逆流而上,准备偷袭南京。……农历三月二十二,镇虏军与日军于长江边激战,郑森率领的战舰队则与荷兰、英国联合舰队发生混战。……农历四月初十,困守太湖水寨的日军余部被全部歼灭,至此,本战役全部结束。
2、战役影响:
中国方面:此次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避免了一次可能遭受的大规模入侵,而且由于此战是镇虏军与郑森武装部队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对于双方来讲,意义重大,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重大转折。
日本方面:由于日本远征军全军覆没,所以日本国内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此战德川幕府几乎倾其全力,共派出十万军队,其中属于幕府的直属力量占到了一半,而这些人中,幕府的精锐力量旗本武士与御家人武士就有近一万两千人阵亡,这样一来,幕府留在日本国内的武装力量就大为削弱,无法形成对于其国内其他大名的压倒性优势,因此幕府对于各地的控制力量渐渐削弱。此战之后不到一年,日本就爆发了全面内战,内战持续五年之久,直到日本国内的一支由向井氏领导的倒幕力量异军突起,才在两年后终结了德川幕府的统治,确立了天皇的统治地位。
亚洲方面:由于荷兰意识到他们在战略上的失误,因此他们不得不改变亚洲战略,亚洲的战略格局发生变化,随着英国人的乘虚而入,亚洲的海洋争夺变得更加残酷而激烈,但当郑森的力量渗透进来之后,局势就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
欧洲方面:由于荷兰的海军上将马顿_特罗普在扬子江两栖战中首次尝试了战列线战术,虽然此种战术在长江之中运用的并不算太成功,但马顿_特罗普显然意识到了这种战术在海洋之上的巨大优势,因而他将这种先进战术在整个荷兰海军中推广开来,使得已经显出颓势的荷兰海军焕发新生,并在随后爆发的英荷大海战中表现出色。不过,荷兰的这种海上优势只是暂时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荷兰的亚洲领地开始被迅速蚕食,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欧洲,尤其是处于分裂状态中的德意志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
……
以上资料摘自《镇虏军征战史之对外战争篇》。
第四章 夺鼎 第二十节 川江夜雨
暴雨倾盆而下,毫不留情的将豆大的雨点儿撒在长江上、群山间,四周一片哗啦哗啦的雨声,除此之外,再也听不见别的声音。漆黑一片的长江上,也象那黑沉沉的夜空一样黑,看不见任何东西,在这密密匝匝的暴雨形成的雨帘中,什么也无法看清。
忽然,一道明亮的闪电刺破苍穹,在黑沉沉的夜空中展露峥嵘,当那最后的电光从夜空中彻底消失的时候,一阵隐隐的轰隆声远远的从那闪电爆裂处传来,雷声在群山间久久的回荡,并传入了长江之上的一艘小渔船里。
闪电的电光之下,渔船暴露了它的行踪。这艘停泊在江边的渔船不大,长三丈,宽近一丈,吃水很浅,船上遮了个很长的篷子,几乎从船头一直延伸到船尾。
从那船篷上的小小窗口隐隐透出了些许的光亮,一暗一明的灯光显示出这船上有人。
渔船中确实有人,而且人还不少,靠近船头的一端,正坐在九条汉子,除了船老大之外,还有八名纤夫,而在靠近船尾的另一端,则坐着另外三个人,从他们的服色来看,似乎他们都是读书人。此刻,无论是船老大、纤夫,还是那三个看起来象是读书人的船客,他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
船老大和纤夫们正在吃饭,而那三名读书人则正聚在一张小几之上,小声的商议着什么。
船夫的饭菜很简单,除了一盘简单的花椒野菜汤之外,就只剩下窝头了。看起来纤夫们确实饿坏了,他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面前的那些食物,全然没有注意到船老大的神色已经有些不大对头了,虽然这些都只是最最简单的食物,可是这毕竟也是船老大出钱买来的,如今世道不好,生意难做,在船老大看来,这些纤夫不是在吃窝头,而是在吃他的心。
心情不佳的船老大很快就停止了进食,他心烦意乱的将手中拿着的筷子放下,坐直身子,看了看这些饿死鬼托生的纤夫们,眉头越皱越紧,他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等这回生意做完,就辞退两名纤夫,免得浪费窝头。
“船老大,你过来一下!”那坐在船尾的三个读书人看见船老大放下筷子,便以为他吃饱了,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人便向他喊道,“我有事问你。”
船老大不敢怠慢,立即从纤夫们身边挤了过去,蹲着身子挪到了那三人身边。他望着那名看起来年纪稍微大些的人,问道:“三位叫小人来,不知有何吩咐?”
那人道:“我问你,这川江之上真的不能晚上行船吗?”
船老大陪着笑,说道:“客人有所不知,自古川江以险著称,有道是‘行昼不行夜,行深不行浅’,就是说不仅晚上不能冒险前行,而且连在浅水的地方也要多加小心。”
“那是为何?”那人显然对此很感兴趣。
船老大说道:“回客人,那是因为川江有些地段十分的险要,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更有些礁石隐伏在水下,假如船到了这种地方,那么就会出事,说轻点儿是搁浅,说重点儿,嘿嘿,那就要……!”他显然有些忌讳这样的事,因而并未将下面的话说完,他顿了一顿,又说道:“其实并非所有的江段都危险,只要过了这险峻的峡江一带,就可以放心的行船了!”
那人略微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又问道:“那依你之见,何时能够出这峡江?”
船老大说道:“这可说不准,如果这老天不捣蛋的话,那么最晚再用五天就能出去,但若老天不做美,再把这暴雨这么昏天黑地的下下去,恐怕就得多耽搁几天了!因为这雨下得有些厉害,上游的水势猛涨,这拉纤就拉不成了,所以必须等雨停了再走。”他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即使这雨马上停,恐怕还要等上两天才能走,因为上游的水势还没下去,也无法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