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中华异史 > 第203部分

第203部分(2 / 2)

郑森将那些通过海上贸易和海盗袭击方式得来的大量钱财送到湖广,从林清华手中换取大量先进的武器,而林清华也从郑森那里得到了足够的粮食和金钱,使地方经济很快的复苏起来。

永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647年很快就这样过去了,虽然偶尔有些小规模的战斗,但毕竟大部分时间还是安定的,经过近一年的修养生息,湖广、河南、四川、陕西、贵州的情况已经开始好转,尤其是四川与河南两地,由于这两地的屯田与水利建设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因此,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除了本地使用之外,已经可以少量的支援其它地区了,而且由于各地流民被大量的安置在土地肥沃的地区,再加上地方剿匪部队的不懈努力,各地治安也开始好转,在一些地方,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土匪流寇的影子了。

作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林清华始终没有放弃对吏治的整顿,通过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监督制度,一大批贪官污吏或被关进大牢,或者人头落地,而大批高等学堂中的学员则被提拔上来,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比其他官员更加清廉,但毕竟吏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澄清。

经济的恢复,治安的好转,吏治的相对澄清,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得早已凋零的长江沿岸贸易得到了恢复,除了江西以东一段长江之外,从江西九江到四川叙州,这数千里的长江航道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来来往往的商船,久已不见的繁荣景象慢慢的再现在人们的眼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镇虏军工兵部队成功的炸毁了三峡江段的大部分明暗礁石,使得长江上游的通航情况大大改观,商船可以从长江中游直接航行到四川腹地,而且川江夜间不行船的传统也开始被胆子大的商人船工们抛弃。

为了商业的顺利发展,林清华还命令工场开始生产通用货币——银圆。

银圆由林清华亲自设计,分为大银圆与小银圆两种。大银圆重一两,含银八成五,正反两面均刻着飞龙,单位为“壹圆”。小银圆重一钱,含银也是八成五,正反两面均刻着凤凰,单位为“壹角”。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作为辅币的铜圆,单位为“壹分”,其体积比铜钱要小,为铜铅合金,其中铜含量为六成。

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为一比十比一百,即一块大银圆兑换十块小银圆,一块小银圆兑换铜圆一百枚。与此同时,铜钱的回收也逐渐展开,并将最终废除铜钱的流通。

林清华知道,自己规定的银圆的银含量稍微偏低,为了防止受到西洋银圆的冲击,同时也为了吸引人们使用,他命令工匠研制新型水力冲压机,以便能够在银圆与铜圆的表面冲出精美好看的图案,而且为了防止不法份子凿边盗银盗铜,在银圆与铜圆的的边缘还滚出了细齿。

由于此时的宋应星已经完全被林清华所编写的工艺书籍迷住了,而且很想亲自试一试,于是,林清华便任命宋应星为工场督造官,命他带领工匠试制水力冲压机。经过数十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第一台新式水力冲压机很快被组装在了川东的山岭之中,而其冲压出来的第一批银圆就让林清华非常的满意,在紧张的筹备了近半年之后,三座大型银圆工厂就成立了。工场制出来的银圆一进入各地市场,马上就受到了商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人们立刻抛弃了使用不便的碎银,大量的收入银圆,以至于银圆对碎银明显出现升水现象,一块银圆可以轻易的兑换到更多的同样银含量的碎银。林清华抓紧时机,立刻用银圆大量兑换民间碎银,利用这种差价,狠狠的大捞了一笔,使得已经渐渐走上正规的财政收支第一次出现少量盈余。

林清华设计制造的银圆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至于这种银圆很快出现在了南洋市场上,不仅中国商人大量使用这种银圆,而且连西洋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也开始接受这种来自古老神秘的中国的硬通货,他们将这种银圆拿到香料群岛,买入大量香料,并将其运往福建,从中国商人手中换回大量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再运回印度、中东、欧洲进行销售,南洋的贸易更加繁荣。

林清华当然知道,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交通工具与道路的改进,所以,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宋应星手下的工匠们很快就造出了非常实用的四轮马车,并立刻投入了批量生产。当然了,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打算,林清华同时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将专利的概念引入中国,而这种他所“发明”的四轮马车,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种专利产品。这样一来,所有想制造这种马车的人,就必须向林清华交纳专利费,每间工场按照工场规模大小,每年交纳五百至一千圆银圆。虽然收入不多,但毕竟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与四轮马车相配套的重要措施就是道路的建设,经过从各处流民中招募来的铺路大军一年多的努力,武昌至西平寨,再到西安的道路已经建设完成,虽然并不十分的漂亮,但却足够耐用,大大的方便了各地商品的交流,同时使得军队的调动非常的便捷。

考虑到今后发展生产、科技的需要,度量衡与标准量具的制订与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林清华与宋应星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的度量衡被制订下来,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全部的度量衡都规定为十、百、千进位制,这样就方便了日常计算,比如,规定一斤蒸馏水的体积为一升,而一升为一千毫升。作为现代工业所必不可少的标准量具,也很快就在林清华的工场中得到了使用,所有的量具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单位。

虽然新的度量衡刚开始实施时产生了一些混乱,但半年以后,大部分百姓与商人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的度量衡制度,并通过贸易将其传播到了福建、南洋等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商人们熙熙攘攘的来来往往中,时间很快的逝去,转眼已到公元1649年一月初,也就是大明永历二年农历十二月。

由于林清华的苦心经营,湖广一带终于摆脱了战乱的阴影,百姓们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不仅生活安定了,而且多数人的口袋中有了些余钱,百姓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躯体,好好的享受一下过年的乐趣了。

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街道上比平日里更加的热闹,而所有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各自提着自己购买的年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好奇的左顾右盼。

在众多购买年货的人们当中,一伙身穿各色衣服的汉子显得尤其引人注目,很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手敏捷的好手,而他们此刻正护卫着一名年轻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向前缓缓移动。

林清华看着身边的一切,心中的兴奋劲儿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很希望这种热闹劲儿能够一直的持续下去,永远也不要终结。

林清华迈开大步,在街道上快速的奔走着,他走得飞快,看得高兴,但却让跟在他身后的卫兵们非常的着急,他们满头大汗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并用警惕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林清华走到一间很普通的茶楼前停下脚步,并抬头看了看那间茶楼。

“八方茶楼!喔,有意思,可惜没有四方茶楼气派。”林清华喃喃自语道。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满头大汗的卫兵,奇道:“这么冷的天,你们居然也会出汗?”

卫兵队长苦着脸说道:“元帅,您走得太快了!这里人又多,我们?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