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中华异史 > 第223部分

第223部分(1 / 2)

>褂幸桓鲋匾蚴沟镁负9换崆嵋紫麓锷甭局睢!?br />

郑森心中一动,问道:“什么原因?”

莫不计说道:“莫不计与楚国公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对于他的秉性了解的已比较清楚,别看楚国公杀起鞑子、贪官来毫不手软,但他却从来没有滥杀过读书人,因此,今日他也是不会下达这个杀戮命令的。按照如今朝廷政令的惯例,没有二位的印玺,朝廷的政令是发不出来的,而依莫某看来,楚国公是无论如何是不会盖这个章的了,所以嘛,若是靖海公真想杀人的话,恐怕只能以自己的名义下达命令了,这样一来,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靖海公杀了这些人,而不是楚国公杀了这些人。”

郑森沉默下来,在心里仔细的掂量着莫不计的话。

林清华笑道:“那你倒是说说,我为何不喜欢杀读书人?”

莫不计犹豫了片刻,说道:“莫不计斗胆瞎猜,楚国公大约是为了收天下士子之心。”

林清华摇了摇头,说道:“你猜错了!什么叫‘收天下士子之心’?我可没那闲工夫跟他们瞎废工夫,我不杀读书人,自然是有我的理由,以后你慢慢会明白的。有句俗话你大概还没有听说过,那就是‘屠刀既已拿起,就很难再放下’,杀戒一开,想止都止不住。”他顿了一顿,随即又道:“你今天有些反常啊!怎么这么多话?让我猜猜你的心思,看看我猜得对是不对。”

林清华闭着眼睛,装模做样的晃了晃脑袋,随即睁开眼睛说道:“其实你是想通过这种方法劝我们不杀这些人,是不是?”

莫不计有些惊讶,愣了片刻工夫之后,作揖道:“楚国公慧眼如炬,一下便看破莫不计的心思,当真让莫不计佩服。莫不计确实是想向二位替这些士子求个情,看在他们多数是受人蒙蔽的份儿上,放他们一马,这些人寒窗苦读多年,如今远道而来,到南京赶考,就盼望着有一天可以金榜提名,光宗耀祖,若是因为此事而断送了他们的前程甚至是性命,着实是冤的很,所以莫不计才挖空心思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还望二位元帅勿怪。”

郑森冷哼一声,说道:“这些人当真是不识好歹,前几年朝廷一直忙于征战之事,所选官员多半是从名士之中征募,科举几乎是摆设一般,今日我与楚国公两人刚刚辅政,就开恩科,有意让他们平步青云,可是他们偏偏不识好歹,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林清华问道:“你说这些人中有此次前来赶考的士子,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呢?”

莫不计说道:“至少有六成是此次赶考的士子,剩下的则多是张慎言的学生、好友和家人,也有少数混水摸鱼之辈,不过他们现在大多已经跑了。”

郑森说道:“我早就说过,东厂不可撤消,可是楚国公偏要撤消,现在知道东厂的好处了吧?”

林清华说道:“话不能这么讲!当初我提议撤消东厂的时候,你不是也没有什么异议吗?而且此举大受臣民称赞,百年弊政一朝革除,人人拍手称快,怎可说这样的话呢?”

莫不计见两人似乎又出现了分歧,便忙着说道:“即使东厂在,也无法及时查出这件事情。方才属下稍微打听了一下,得知那些士子原先并不知道详情,只是那张慎言领着人抬着供桌沿着御街走,一边走,一边散发揭帖,他们于是得到消息,这才赶出来,所以,与其说是有预谋,倒不如说众人是来凑热闹的,只有那张慎言等人是真正有预谋的,好象他们早已与那些罢职的大臣相互串联好了,只等今日动手闯宫,但似乎他们之中也并非人人都赞同,象那史可法、吕大器就没有与他们一起来,可见此事并非真的是棘手之事。依莫某之见,只需将张慎言拿住就可以了,其他的人或不予追究。”

郑森显然不太同意莫不计的话,他说道:“这件事的幕后也许有更大的阴谋,必须仔细查查,若没有阴谋的话,那黄道周怎会在朝堂上忽然发难?”

林清华知道他仍对黄道周耿耿于怀,遂说道:“黄道周应该是与张慎言串通好了的,看起来朝廷中还有人对我们辅政不满呀!”

郑森恶狠狠的说道:“岂有此理!看我怎么收拾黄道周这个吃里爬外的匹夫!”

林清华不想与郑森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便将话锋一转,说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件事?依我看,这些士子恐怕不会自行退去,我们还是要想点儿办法。”

“这还不容易?派兵丁乱棍将他们打走便是!不走的,抓!”郑森显然想尽快将这件事情了结。

莫不计忙说道:“不妥。俗话说‘刀枪无眼’,这些士子整日抱着诗书苦读,身体孱弱,怎经得住那些身经百战的兵丁们的殴打?”

林清华很是赞同莫不计的话,他点头说道:“不错。而且这样一来,虽然事情很快就能解决,但是以后一定会留下很多的后患,与其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

郑森问道:“那依楚国公之见,如何是好?”

林清华沉思片刻,说道:“最好的办法是尽快举行科考,既可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又可以分化他们。”

“分化?怎么分化?”郑森问道。

林清华说道:“在考题上做文章。”

第五十三节 秀才与泼皮

天依然是黑沉沉的,虽然已经是辰时多了,但是街道两边的店铺里仍然是一片黑暗,只有那偶尔出现的几盏灯光在黑暗中隐隐闪烁。

大雨已经差不多停了,但是天空中仍偶尔的飘下几滴雨点儿,滴在那坑坑洼洼的街道上,滴在那黑瓦的屋檐上,滴在行人的衣服上,滴在那有些破旧的油布伞上。

这是一条有些偏僻的小街,虽然它离御街不算远,但是,很显然,这里平时就没有多少人经过,而现在就更是冷清了。空荡荡的街道上看不见多少人,只有一家布匹店的几个伙计忙着进进出出,将那刚才暴雨来临时来不及收起的遮阳蓬放下,并将其搅干。

当这些忙忙碌碌的伙计将手中的活计忙完的时候,街道的另一边传来轻轻的“嗒嗒”声,几名伙计扭头一看,却见一名身穿青衫的儒生正向着这边走来,看起来三十岁左右,他的左手紧紧的将一本书抱在胸前,而右手则提着一把收起来的油布伞,伞尖不时的滴下几滴水珠,脚上的那双布鞋已经完全湿透了,看起来他应该是刚刚经历过刚才的那场暴雨。

儒生走过几名伙计,向他们望了望,随即便又转过头去,继续沿着街道向前走。很快,他就走到了这条小街的尽头,并停了下来。

他抬起头,看了看紧邻着御街街口的一座小酒铺,他略微犹豫片刻,随即走了进去。

酒铺里与街道上一样,也是空荡荡的,没有一位客人,店里仅有的一个小伙计正懒洋洋的躺在一条斜靠在门框上的长凳上,小伙计架起二郎腿,眼睛半睁半眯着看着那乌云密布的天空,还有那从屋檐上滴落下来的雨点儿。

儒生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后便走进店里。

那伙计翻身坐起,两手撑住膝盖,向那名儒生看了看,随后缓慢的站了起来,跟在儒生身后走入店里。

那儒生走到一张油腻腻的桌子边,俯身看了看那桌子边的一条长凳,随即便将右手中拿着的油布伞轻轻的靠在桌子腿上,接着便将左手中抱着的那本书打开,从中拿出一张很厚的纸,将其轻轻的铺在那同样油腻腻的长凳上,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他才慢慢的坐在了那张纸上。

伙计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儒生忙完这一切,然后才不紧不慢的问道:“秀才爷,今天您点什么菜?还按照前两天上菜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