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彼岸〉—书中世界的彼岸,也就是真实世界。象徵静琉最终回到现实,成为真实
我一直认为,一个能贴合内容的章节名,不只是分类,而是一种预示与伏笔。当我一口气写好了每个章节的名字及具T大纲後,就可以正式动笔,投身静琉的世界了。
另外,我写每个作品的时候,都会为它匹配一首主题曲,让我更好的沉浸在故事里面。写《字里行间》时共有两首主题曲,一首是故事里也出现过的,王菲的《梦中人》。那完全就是这个故事的气氛,梦幻又虚实交错。另一首主题曲,是谷祖琳的《小菊》。相当冷门的歌曲,但是我以前第一次听过之後就有很深印象,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歌词喔。《小菊》对应的,是静琉面对小麴的心情。
只要打开文件、戴上耳机,这个世界便会自动在我脑中展开。文字像是自己走进来的,角sE的声音、表情、情感,全都主动浮现於我笔下——
我只是那个记录故事的人,一切彷佛早已存在於「字里行间」。
*********************
关於故事设定,或是故事中没有清楚交待的细节…
正如现世静琉在最终章《静琉》所言,她写下书中静琉的世界,是为了赎罪。她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害Si了小麴,只有自己苟且偷生,所以一次又一次在书中杀Si自己。但无论她在书中把自己杀掉几多次,她的罪恶感依然没有减轻。她未曾察觉,自己真正渴望的,不只是赎罪,而是原谅。
书中静琉对「生」的,反过来拯救了现实中的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一些没有清楚交待的设定和细节:
书中的世界会不断重启,是因为作者一直在修改、删改、後悔、推翻——这是她与命运对抗的方式,也反映她对现实的执念。
故事前期除了描写书中世界的日常,同时亦加cHa过很多细微的—
角sE没有完整名字,因为他们本就是中的人物,没有「全名」的必要。
许多场景细节不断重复例如yAn光洒落的位置,是因为的场景设定本来就有限。
静琉的记忆会出现空白与断层,是因为中未写出的日子,便不存在记忆之中。
她无法说清自己与小麴是如何认识的,也想不起与晴海从何时开始变得熟稔,因为那根本就没有被写下——自然就「不曾发生」。
这些小细节,都是我有意安排的伏线,想让读者在无意间慢慢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本书。」
有很多角sE光有名字,却没有剧情,正正因为我要强调他们的「空洞感」。某些角sE身上特意营造一种「他本应有故事,但最终却甚麽都没有」的空洞感,彷佛只是场景的一部分,例如家俊、诗琳、Gina,其实都是为了加强读者对「虚构世界本质」的T会。
主角有时表现得b较老成、内敛,行为未必像一个普通高中生,这也不是偶然。因为写下这一切的,是三十七岁的静琉。
「酒红sE的幼带背心搭配薄薄的黑sE短外套,深蓝sE牛仔布短裙,踏着一双洁白的球鞋。」这也是2000-2010年间,时兴的少nV打扮,是静琉回到过去的象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由於是重演人生,才会身处2012年前的世界,明明2013年後香港已经没了高考。也因此,书中人物的交流还是用「传短信」的方式,因为那时候还未流行这类即时通讯软件。
*********************
关於故事想表达的事…
故事的主题是「虚构与真实」、「命定与选择」、「存在与书写」。
整个故事,其实是静琉与自己的对话,是她放过自己,以及她对自己的赎罪。
静琉与书一同起火,而书即世界,世界即她自己。书代表世界蓝图,而烧书就等於烧掉命运本身。当她选择烧书,就等於宣告:「如果你不容许我改写,就连你写下的一切我都不要。」这不单是情绪爆发,而是本T层级的反抗。
最後的对话,不只是一场「角sE与作者」的对话,而是一场灵魂对自己内在创伤的和解。
反抗的背後其实是理解,而理解的尽头,是原谅。
结局最大的悲剧点,是书中世界得救了,但那不是现实。书中的静琉,终於被现实的「我」所接替,而我留下来,是为了承受、纪录、活着。「我终於成为了真实。」但亦因此,必须面对无法被修补的现实与Si亡。她们不完全是两个人,但也不完全是同一个人。
这个交换并非牺牲,而是一种互相成全——让其中一个版本的「自己」,留在有小麴晴海的世界,而另一个,带着一切伤痛走出虚构、成为「真实」。
已经不再是单纯「角sE」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创作与自我之间的灵魂循环。也是她在文字中自我裂解、再自我修复的过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书中静琉是创作者现世静琉在极度後悔与自责之下,将「如果我可以重来」的执念投S成灵魂形态。这个灵魂投S就是静琉写《字里行间》时,对过去、对自己、对命运的激烈情感化为角sE本身。最终,书中静琉经历完一切,回到现实,拥有所有记忆,并最终回到写书的那一刻。她会对自己说:「今次的我,已经尽力了。」那不是逃避,而是真正的放下,是真正原谅当年无能为力的自己。
什麽是真?当世界是虚构、命运早被写下,「我」的感情、选择、痛苦还是真实的吗?静琉一开始对所有事都抱有疑惑,但她最後发现,真实,不在於它是否「存在」,而在於它是否「被感受」。Ai是痛的、错的、沉默的,但它是真的。
什麽是「我」?当你活在别人笔下,被命定、被误解、被C控,你还可以选择做「自己」吗?静琉曾经迷失、沉默、逃避,但最後她愿意站出来,承认错、直面痛、甚至对抗创造她的存在。这份挣扎,本身就构成了「自我」的诞生。
要怎样原谅?原谅小麴的鲁莽、晴海的退後、自己曾经的冷漠与迟钝……最难的不是对别人说「我原谅你」,而是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一句:「我……可以原谅自己吗?」
「真实」的延伸——世界是否依然是虚构?
「自我」的延伸——我还是我吗?
「原谅」的延伸——不只是对别人,还有对自己
*********************
关於我身为作者的感想…
我一直都是个Ai幻想又多愁善感的人,写作是我从小至大的兴趣,也是我的梦想。
自15岁在PE连载散文、短诗、开始,我一直在写,从无间断,中间在不同平台以不同笔名连载过,包括香港高登、连登、纸言。不知道有没有旧读者从我的文字认出我来了?直至2017年我正式出社会工作,就没有再写作,甚至是有点逃避写作。我为自己的「作家梦」订下了限期,我只容许自己作梦直到大学毕业,毕业以後就要脚踏实地,工作赚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然而,这个梦仍然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还是很喜欢写作。
完成这个故事之後,我感到神清气爽,觉得心里很充实、也很满足。我真的很喜欢写作,很喜欢让自己沉浸在无垠的幻想世界里,那是很纯粹的自由。
整整七年,我完全没有写作。除了上述的工作原因,还因为在2017年时因写作发生过令我很受打撃的事件,才令我完全逃避写作这件事,不想记起,也不愿记起。但过去的一个月,我无论是在工作中、在放假、还是到德国旅游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满满的静琉。我很享受这种身处故事之中的感觉。这种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笔只是故事的载T,角sE以至故事,几乎是擅自闯入我的脑海中,借由我的手,将那个世界化成文字。
这个故事完成的一刻,我竟也有种被治癒了的感觉。
那七年的空白、写作曾带给我的失落,都被这个故事治癒了。
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写作《字里行间》的同时,不止拯救了静琉,也拯救了我自己。
《字里行间》是我完成得最快的一个作品,字数也应该是最多的。写的时候大致都很顺利,甚至有时觉得如有神助,故事内容不停的流泻进我的脑海里。然而,写的时候有时又会觉得很担心——这里解释得够清楚吗?有没有漏掉了甚麽伏线?这句对白会不会太突兀?这个情绪转折自然吗?这里会显得重复吗?字数够吗?总感觉可以写得更长一点、更好一点……然後就在这种忐忐忑忑、战战兢兢的心情之下,写着写着就迎来了最终章。
一开始只想着要写些甚麽来拾回写作的手感,起初我也只把《字里行间》视作练笔作,岂料愈写愈Ai这个故事、愈写愈无法自拔。我自己非常喜欢这个故事,非常喜Ai《字里行间》所描绘的世界。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如果,如果这个故事可以得到你的喜Ai,我会非常、非常的感动。如果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能触碰到你心里的某个角落,引起你的共鸣,那就是我身为作者,最大的喜悦。
衷心感谢你们每一位,愿意成为我笔下世界的旅人。
&>
2025年7月13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