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完全能理解总编的难处。
如今招聘员工最大的难点,就是应聘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
哪怕设置了学历门槛,但问题是,依照现在的初等国民教育章程,最低三年就能毕业了。这里面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基础识字、学习宗教知识,区区三年能学到多少东西呢?称之为扫盲更贴切一些。
而同样是初等学校,有的学校里已经是神学、算术、艺术都有所涉猎了。
各个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实在太大。
很显然,总编需要的是后者,而非前者。
这种差距,到了中学时期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变得更为分明。
从二十一世纪随便提溜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过来,其知识面以及审美功底,大概率能令总编感动到哭泣。
乔安想了想。
她还真有解决的办法。
朋友,你听说过校招、定向招聘、校企联合培养吗?
作者有话要说:
*注·双盲实验:我完全是门外汉,我只能用大白话转述一下,也许还有错误,至于更详细准确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就不赘述啦[狗头叼玫瑰.jpg]
第263章 安娜·卡列宁娜
总编见乔安还在沉吟,还当公爵小姐并没有认识到现在想要招聘到合心意的员工究竟多么困难。
他端起茶杯,一口气饮下全部的茶水,然后更加直白地说:“您比我更清楚,现在到底有多少饿狼正在暗地里对着出版社垂涎欲滴。他们做不到挖走我们的老人,却能让我们再也得不到能力出色的新人。”
“不要急,这不是一件难解决的事情,还记得我们之前是从哪里解决的约稿难题的吗?”
乔安没有急着向总编安利“校招”这一招聘途径,而是极有耐心地引导着问。
她当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向这个世界不断抛出超时代产物,但是这未免有些不负责任,说难听点的都可以称一声揠苗助长了。
总编原本有些焦虑的思绪,因为这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而顿了一下。
他太清楚出版社成立以来的一路坎坷,旁人只看到一派蒸蒸日上,但是他心里可记得分明,从周刊到小说集册,从至关重要的文章内容,再到锦上添花的小说封面,哪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他们也算是半被动的,与莫斯科城内的各大高等院校时不时地开展合作,不管是为了约稿,还是为了进行宣传。
忽然间,他意识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