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最后的童话 > 第18部分

第18部分(1 / 2)

>

“他的演技怎么样我倒还不是很清楚,”易正懒懒地说道,“可是有一点我还是知道的,就是这个袁刚仁的醉翁之意不在舞台剧。”

凌俊奇道:“这倒奇怪了,你认识这个人还不到半天,怎么知道人家志不在此?难道你还会看相不成?”

“知道一个人,不一定要认识他很长时间的。”易正回答,“看他的言谈举止,大概也就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总之,我就是觉得这个人不是为了发展舞台剧而来的,而是为了进入一个社团而来的。”

说到这里,易正又回头看看一言不发的文清明,“不信的话,你问问清明这家伙,看看他又有什么感觉。”

迎着凌俊与易正的目光,文清明心知无法继续保持沉默了。他只好挠挠头,舞客奈何地说道:“我没有易正那么好的观察力,我可看不出来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的。我最多只是看出他不是一个为了话剧而参加我们的人。因为……”文清明仔细地想了一想,考虑着应该怎么措辞,“……因为,在我有时候特地提到一些关于话剧的事情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面没有一种应有的热情。”

凌俊笑道:“清明你还能够从别人的眼睛里面看出什么来么?厉害厉害!佩服佩服!那么你还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到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文清明也不由笑道,“你当我是神仙吗?我也不过是凭着直觉胡乱猜测的,是真是假都不知道。你要是想知道的话,不如自己去问他。”

文清明口中虽然这么说,但是他知道,其实自己在这个叫做袁刚仁的新生眼中还另外看到了一种若有似无的东西,只是由于这种感觉现在实在太微弱了,微弱得文清明都不能肯定这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所以文清明考虑再三,还是没有说出来。

那是一种渴望得到什么东西的感觉。

那是一种站在山脚下面的登山者在仰望着山峰的时候,想要征服高峰,想要将所有峻岭踏在自己脚下的感觉。

但愿只是自己的错觉——文清明对自己这样说。

之后的一段时间,文清明便将所有的演出节目事项都推给易正与凌俊等老生负责,因为他只想专心去考虑新生的训练事项。

天才也许存在,不过至少文清明目前还没有遇到。

如果真的有天才这种人物出现的话,那么到时候就再由这个天才为自己制订一个规则好了。现在,由于这种人还没有出现,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所以文清明必须要为绝大部分的凡人着想一下。

经过这一年多以来的舞台生活,他总算明白,把没有一些最基本的简单培训步骤都没有经过的演员直接就放上舞台去演戏,就和把赤手空拳的士兵扔到战场上面去同一道理。毕竟,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上了舞台之后自然就会演”的事情的。

实际上目前话剧队之中演员的素质水平其实普遍较低,很大部分根本还没有到达上台的要求,有鉴于此,他认为加强演员们的平时基本功训练尤为紧要。

按照文清明的想法,在平时当有剧组开始排练新剧的时候,有时间的演员和想要学习一些东西的队员最好应该尽可能到排练场地处观摩。一来可以获得一些表演的经验,二来也可以对剧组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让双方都可以得益,共同进步。而且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发现一些有潜质的新演员,挖掘演员的长处。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队员们平时的空余时间各有出入,所以每周的例会时间对各位演员——即使对于文清明自己而言都是一个机会。在例会时,除开正常的会议时间,应该留有适当的时间让演员展示其才艺。这个做法对于发掘各种类型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思,是一个理想状态的的模型,至于在现实之中能够做到多少,实在还是有待斟酌的。

不过无论如何,文清明还是有很多事情想要做的。

首先就是要把这个处于混沌之态的话剧队混乱的责任分清理直。

文清明想使用“编制”这把利斧劈开这胶着不清的混沌,好让清澈者上浮为天,混浊者下沉为地,让这个有事一起做,无事大家逃的部门众人能够各司其职。

所以,他曾经与几名老队员,譬如是易正、凌俊等人商议过如何将这纠结成一团的话剧队分组的事情。

编剧组是必然要存在的。没有编剧组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为话剧队众人提供能够演绎的剧本。若然无米,任她是何等巧妇,只怕也是有心无力。文清明是最为大力提倡将编剧者独立成组的人。因为他认为,目前所有的剧本都由他自己一力承担,先不说他何时会江郎才尽的问题,就舞台演出而言,剧本类型总是千篇一律,对于演员和观众来说都是祸而非福。只有建立起编剧组,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凌俊等人也担心地问过文清明:“如果没有人报名编剧组呢?”

文清明只是无可奈何地道:“那就去抓人过来编剧组好了。”

文清明这样说倒不是信口开河。他知道其实即使在话剧队中也有人能够写一些小品相声之类的小型剧本,只不过由于这些人懒惰惯了,加上文清明太喜欢将所有事情包揽上身,结果众人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一旁的拉拉队员,于是这些人就更加不愿意动手了。

文清明也是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

自己不应该是一个把大家的工作都抢光的人,而应该是一个懂得如何分配工作给适当的人选去完成的人。

自己虽然是一个编剧、是一个导演、是一个演员、是一个幕后配音人员、是一个幕后音乐、灯光的效果师,但是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这个话剧队的队长。

自己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兴趣,还要照顾整个话剧队中所有人的兴趣。

这是文清明之前一直忽略了事情。

在之前如此之长的一段时间中,文清明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的原因是在“燎原”中的时候,他就已经习惯了单枪匹马地在这所学校的舞台上以一个随心所欲地驾驭文字的文人身份出现,而当时大家都是在他的身后,等待着他杀开一条血路。

可是现在,自己的身份已经不纯粹是一个狂傲的文人,不再是一个独行侠,而是一个团体的领跑者,所以他也应该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事方式了。

众人建议分出来的第二个组别,就是导演组。

导演组对于话剧队众人而言,其实是一块鸡肋。文清明向来都认为,一名导演的本身应该首先是一名最苛刻的观众,他对自己的作品应该是最挑剔,要求最严格,最严谨的。因为话剧队众人永远不会知道所有的观众在欣赏他们的话剧的时候会有什么要求,想要有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所以他们自己就必须将他们能够考虑得到的所有可能都考虑进去。而这个问题要由谁来考虑呢?

当然是由剧组的导演来考虑。

导演是一部话剧的总策划者,在话剧开始排练到上台演出,乃至结束之后的善后工作,导演在自己的心中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架构图在心中。包括跟进话剧排练的进度,场景的安排设计,幕后工作的筹组等各方面,导演都必须兼顾好各工作之间的安排。

在话剧排练的过程之中,导演应该由始至终扮演一个最苛刻的观众的角色。即使是演员的走步稍有差池也应该及时纠正。因为如果导演对自己的作品宽容的话,观众就会成为最严厉的批评家。

这苛刻二字说来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导演能够投入到自己导演的话剧之中,真心地希望自己的话剧能够尽善尽美的话,自然就会能够将处于雏形的话剧完善,并且将其带上舞台。

可是,现在文清明就是没有办法在队伍里面找到一个苛刻的人。

甚至连处事认真得让文清明觉得还算差强人意者都是屈指可数。

易正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所谓的导演组,因为他害怕在文清明列举的各项要求的一夫当关之下,恐怕是纵然万夫也莫之能开。(奇书网 Www。Qisuu。Com)

“你准备让这个导演组空置吗?”易正担忧地问文清明,“不如还是听我说,暂时把这个导演组归到编剧组里面去算了。反正幕后组都已经合并到编剧组里了,也不差这一个空壳子了吧?”

文清明坚定地摇摇头,丝毫不肯松口,“导演在一个剧组里面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不能不将其专门分组出来。即使是让这个组空着都好,也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小组存在。只要这个小组存在,总有一天会有适当的人来担起这个责任的。”

“可是你不觉得这样会让我们的机制变得很臃肿吗?”就读经济系的凌俊托着下巴说,“本来我们的人数就不是很多,还要分成几组,好像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

“也许就象你所说的那样,”文清明也不得不承认凌俊的话确实有其道理所在,“可是,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以后的人也能够可以知道路要怎么走而已。”

凌俊与易正对望一眼,“那就暂时先设立这个组。如果确实没有必要,以后我们再将它撤除就好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