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爹爹,你看这里。”纪晓棠让纪二老爷将书卷翻到最后。
纪老太爷在整卷书的最后,不仅写了批注,还写了其他的东西。
纪二老爷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纪家祖上,竟然还有不得出仕的家训?!”
“祖父亲笔,应该不会错。”纪晓棠答道。
虽是这样说,纪二老爷也确认自己不会认错父亲的笔迹,但他还是站起身,从旁边取出一轴画来,将书卷上的笔迹与画上纪老太爷的题字仔细对比。
当然是纪老太爷亲笔无疑。
纪二老爷放下画,手里捧着书卷,明显是困惑了。
纪老太爷在抄录和批注了整卷论语之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情,还留下了一段话。纪老太爷在这段话中透露出纪二老爷从来不知道的一件事。
纪家祖上只让后辈子孙耕读为业,并不允许子孙出仕。纪老太爷怀念自己的父亲,说他才高八斗,却一直遵守这条祖训,只考了个举人,就不肯再向上考,就此隐居于市,只专心教导纪老太爷念书。
纪老太爷的父亲虽然一直遵守祖训,但是据纪老太爷的观察,老人家并不是没有遗憾的。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天下人谁能够免俗。
纪老太爷在父亲去世后,守完了孝期,就参加了科举。一开始,纪老太爷只是想出去验证一下自己的学文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而随着他一路高中,最后竟半推半就地参加会试做了官。
“怪不得父亲才学出众,参加科举却极晚。”而且做官的时候,虽然尽忠职守,但对于升迁等事却看的极淡。
“如果祖父没有出仕,怎么会有纪家如今的情形。父亲和大伯的一身才华也无处施展。”纪晓棠不失时机地道,“所以说,这祖训并不是不能改的。”
“你还是在为你小叔说项。”纪二老爷抬起头看着纪晓棠。
“爹爹,给小叔一次机会不好吗?小叔不会读书,可他也有他的长处,就不该让世人看到小叔的光彩吗?”
这句话,比什么让纪三老爷光耀纪家的门楣,还要打动纪二老爷的心。
纪晓棠了解纪二老爷,自然知道该怎样说话。
纪二老爷沉吟了一会,就对纪晓棠摆了摆手。
“这件事来的太突然,我得好好想一想。”
纪晓棠也就不再催促,她相信,纪二老爷会想明白的。
第二天,纪二老爷没搭理纪三老爷和纪晓棠。
“你爹爹就是古板。”纪三老爷向纪晓棠抱怨。
第三天,纪二老爷终于肯看纪三老爷和纪晓棠了。
纪三老爷就眼巴巴地。
纪晓棠胸有成竹。
纪二老爷扶额。
“习武并不是件容易事,你要是受了伤,老太太那里就过不去。你先去问过老太太。”纪二老爷的口风松动了。
纪三老爷立刻就去找纪老太太,不过三言两语,就说的纪老太太点了头。
“你二哥答应了,那就好。刀枪无眼的,学点儿拳脚,把身子练结实了就好。”纪老太太认为纪三老爷只是想玩,因此就嘱咐道。
纪老太太点了头,纪二老爷也无奈。
“习武可以,强身健体。至于武举……,也不是朝夕间的事。”关于这件事,纪二老爷还没有做出决定,“我再写信跟大哥商量商量。”
只要肯让他习武,纪三老爷就是达成了心愿。至于武举,在他还是小事。
纪三老爷只是想保护一家老小。
纪家要请武师,自然不是难事。一时间传话出去,自荐或者来荐人的就络绎不绝。
经过一番考校,武师的人选很快就定了下来。
曾师傅是南少林嫡传子弟,负责教授纪三老爷拳脚功夫。李师傅曾是边军骑兵校尉,就负责教授纪三老爷的弓马。还有一位全师傅,则负责教授枪棒。
纪三老爷不仅自己习武,还在心腹的家人小厮中挑选了一批根骨上佳的,跟随他一起习武。
铜钱、知了,平安和富贵也被接了回来,也跟着纪三老爷在院子里扎马步。
纪晓棠并不是想让纪三老爷从武举做官,她只是想让纪三老爷训练出自己的一队护院。忠心于纪家,能够在乱世之中保护纪家老小的安全。
是的,乱世。
这就是这些天,纪晓棠和纪三老爷秘密商议的结果。纪晓棠在未雨绸缪。
这队护院的作用,还不仅仅如此。
纪晓棠注定不会为这个决策而后悔,相反,在以后的许多时刻,她都无比庆幸及时地做出了这个决策。
还有纪三老爷……
浪子回头金不换。
纪晓棠不再是孤立无援。
第十八章 心腹
天气渐暖,纪府各房里都在准备换季的衣裳。纪晓棠贴身的衣裳从不用针线房的人,只交给房里的丫头们亲手打理。
“太太刚叫我去给了这几个尺头,姑娘看看喜不喜欢。”锦儿从外面笑吟吟地进来,手里托了几个尺头,让纪晓棠挑拣。
纪晓棠有些心不在焉,略打量了打量,就随手挑了月白的软绸和一个湖蓝的软缎。
“其他的,你和绣儿看着挑拣。”纪晓棠吩咐锦儿。
锦儿就自作主张,另外给纪晓棠又挑了大红和鹅黄的尺头,去跟绣儿商量着要给纪晓棠做针线。
纪晓棠看着外面天气晴好,就留下锦儿和绣儿看屋子、做针线,自己让小丫头豆儿和珠儿提了一罐甜汤和几样点心,就往前面来。
前面的轿厅旁边有个跨院,房舍并不多,但地方却宽敞。如今,这跨院已经被收拾出来,给纪三老爷带着人习武之用。
纪晓棠沿着一条窄夹道向前奏,又过了穿堂,沿着抄手游廊拐进一个月亮门,就到了跨院里。
跨院台阶下摆着一张桌子。纪三老爷就坐在桌子旁边,绛红直缀外散披了一件长袍,正看院中的武师带着一众小厮们蹲马步、踢腿、打拳。
这群小厮已经被操练了几天,看起来颇有些气势了。
纪晓棠在门边略停了停,心中暗自点头。
纪三老爷已经瞧见了纪晓棠,冲着她招手。
纪晓棠就领着小丫头走到纪三老爷跟前。
曾师傅那边也瞧见了纪晓棠,忙让小厮们住了,就过来给纪晓棠见礼。
与另外两位师傅不同,曾师傅是纪晓棠的外祖父推荐来的,之前已经给纪二太太和纪晓棠见过礼。
纪晓棠还了一礼,一面让小丫头倒了碗甜汤给曾师傅喝。
“曾师傅尽管带着他们继续,我在这里无妨的。”纪晓棠又道。
曾师傅是个实心的汉子,听纪晓棠这样说,又抱了抱拳,真的回去继续操练小厮们。
纪晓棠在桌边坐了。桌上堆叠着些书册,纪晓棠翻了翻,并不是四书五经,而是一些非常实用的书札之类,其中竟然还有两本账册。
“子曰诗云认得我,我不认得它。倒是这些东西,我还看的进去。就是有不大明白的,问问书房的师爷,或是账房的管事们,也都容易的很。”纪三老爷就告诉纪晓棠。
纪三老爷是不指望从科举上晋身了。不仅如此,在组建护院队伍之外,纪三老爷似乎对一应庶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纪三老爷这是打算要操持起纪家的庶务。
纪晓棠看了纪三老爷一眼。
“辛苦小叔了。”纪二老爷已经发现了纪三老爷这方面的才干,只是暗地里还会说纪三老爷不务正业。但是纪晓棠却知道,纪三老爷为什么会这么做。
纪三老爷实在用心良苦。
“说什么辛苦,我从前不管这些,如今略看看,却正适合我做。晓棠,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