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干脆躺在地上,认真回想刚才梦中的情景,心里感到好笑。
一会儿,他爬起来,掸了掸衣服,抬头看了看时间,离天亮还有一个小时,决定不再睡了。
他到卫生间洗漱完毕,觉得清醒了许多。
他给自己冲了一壶茶,坐到沙发上,又细细地重新品味了一次刚才梦中的情景。
原来梦中所想的东西,正是他到基层调查研究,接触了不少仁人志士所得出的结论。什么“科技城”?这分明是李居安公司里的情景。
李居安的公司建有十大计算机管理系统,要想了解公司加盟者的情况,确实是鼠标一点,尽可一目了然。
至于生产上的管理细节与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只是它还没有发展到“科技城”这样的规模。
其实,在江州市成立“科技城”,建立一个大型的电子信息网站,各镇建立一个电子信息馆,反映江州市工农业生产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发布全市各行各业的生产信息、供求信息、物流配送服务信息等等,是政府实施“科技兴农”的一种社会服务化设施,但是,人员和资金怎么落实呢?这要与刘市长合计才行。
电子科学技术信息化网络管理,介入各项经济建设的具体过程和生产合格的工农业产品的领域,是提高江州市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为拓展江州市的工农业产品走向全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战略决策铺平道路。
这些东西,都是读了李新民的日记,又与高大全、李少忠、谢平安三人接触后,在心中产生的想法。
几天来,李劲松基本上理清了一个概念:江州市工农业生产要走在全国的前列,必须向企业化,企业集团化发展,企业集团必须走在高科技发展的道路上。
就拿江州市水泥、陶瓷、三宝工艺制品这三大支柱产业来说吧,虽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了一点名气,但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不断投入高科技建设。只有利用高科技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不断地开发,不断地闯“三关”,才能适应整个世界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
此外,在江州市,工业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依照江州市的地域资源,能够有这样的发展是可喜可贺的了。
但是,在农村,农业、种养业的发展,依然停留在普通的水平上,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有的农户养不起耕牛,翻田、耙地都是人力操作。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的科学技术应该怎样去提高,作为一个地方的父母官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科技兴农”,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应该是怎样一种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客商”这种模式具有生命力吗?
李劲松现在正处在一种抉择的阶段。他十分清楚地知道:在中国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公司不计其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实力的,也有皮包公司,有真诚为客户服务的,也有欺诈拐骗的,无所不有。
此外,他还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些公司大都是以公司的利益为最大化的,如果是个人独资办的企业,更是以个人的利益为最大化。有的甚至还会挖空心思,放长线,钓大鱼,不择手段骗取山区农民的真诚。
李劲松记得:有一个外地人,来到与江州相邻的一个县办了一家养殖公司,老板以高额利润回收产品作诱饵,高价发放种苗,赚够钱后,宣告公司破产,卷款潜逃,使善良的山区农民蒙受巨大损失。
李劲松深深地知道:张家镇的普通共产党员——李居安创办的果业公司的运行模式,与这些公司截然不同。
一、公司没有以个人利益为最大化,旨在为农民营造提高生产技术与产品营销两个“平台”,保证农民有一个闯“三关”的依托、桥梁,为农民闯“三关”搭桥铺路。
二、公司在一系列活动中,并没有赚取最大的利益,只是充当一个中介机构的角色,只对客商收取正常规定的中介费,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完全是一种靠党的政策富裕起来的共产党员回报社会的一种作为。
这种公司具有多长的生命力?还有待探索。
但是,在张家镇已经深为农民拥护,这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分不开。
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科技干部,每天都配合公司对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诚然,对于这样一种利民利国的运行模式的公司,应该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但是,又不能违反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政企分开的规定。
那么,市委、市政府在这个未来的集团公司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党中央提出,新世纪前十年中国必须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江州市能不能实现?
这是李劲松每天要思考的问题。
经过几天来的调查访问和反复看了李新民书记留下的那些日记本里面记载的关于江州市如何奔小康的论述,李劲松完全认同李新民的看法。
他深信:如果李新民没有殉职,江州市百万人民奔小康的目标一定能提前实现。
李新民,他作为一个主要领导,已经清楚地知道:在一个占80%农业人口的市域里,惟一能保证他们过上小康生活的条件是什么。
他在日记中写道:江州市工农业各条战线都要迅速地行动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
一、江州陶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要继续加大高科技投入力度,再上三条生产线,争取每年再创财税收入二千万元;
二、江州水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再引进三到四条最现代化的轮窑生产线,争取每年再增加财税收入三千万元;
三、江州三宝工艺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加大闯“三关”能力,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办厂办企业,争取新增加盟企业二千家,实现每年再增财税收入,外汇收入一个亿人民币;
四、大力鼓励各方面的力量引进外资兴办各种企业,尤其是像张家镇那样,引进规模宏大的毛织制品企业,带动发展办厂,使江州市迅速地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毛织制品生产基地,扩大山区农民富裕劳动力十万人就业;
五、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工业园,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创建地方特色产品,创建天然净菜生产基地,建立天然净菜驰名商标,增加出口创汇,建设好菜篮子工程。
六、工业各条战线发展上去后,要反哺农业,支持农业、养殖业、荔枝果业生产向高科技发展,推广农业轻型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养殖业、荔枝果业生产必须向节本、提质、低耕、高效、减负、简捷、无公害、生态平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厂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七、加大投入教育力度,三年内建成江州教育城,实现江州市十二年高中义务教育;
八、民政局要加快社会福利保险事业建设,确保农村农民老有所养;
九、加快建设科技城的步伐,务必争取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厂家、特色产品企业,到科技城举办“科博会”,“农博会”,“工农业商品交易会”,举办“荔枝节”,不断提高江州市的知名度,拉动各项经济的发展;
十、加强公安战线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强化治安管理,保证江州市人民永远平安地搞建设。
最后,李新民还着重论述了一点:江州市,在全省中种下的荔枝最多,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