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2 / 2)

昨天晚上,龚汉民为李劲松要到了王敏君的电话号码,王敏君在娘家。李劲松与她通了一个钟头的电话。

王敏君答应帮助做通朱国亮的思想工作。

但是,王敏君也感到没有多大的把握,因为这里牵涉到山庄34个人,每年300多万元收入的利益。对于这样大的一项收入,不要说他们,就是王敏君,开始也想不通,后来,反复读了李新民的日记,终为所动。

现在,要她做通这么多人的思想工作,她觉得也没有多少胜算。

怎么办呢?

王敏君百思皆无良策。

4月15日中午,她从娘家回来,知道市委书记李劲松三到山庄见不到朱国亮是张国生做的好事后,心生一计,把张国生唤到跟前。

只见她月眉倒竖,双眼圆睁,浑身颤抖,用手指着张国生,好一阵子才说出话来:“你这个人越来越不像话了,你这样做是陷庄主于不义!”

张国生自知此次是自己的不是,一声也不敢吭,任凭王敏君骂了个够。

张国生,是朱国亮手下第一谋士,为何却这样惧怕王敏君?

看官不知,这王敏君的母亲乃是张国生的姑姑,张国生小时候大半时间都是在姑姑家度过的,与王敏君亦算青梅竹马,从小玩到大的表兄妹,既是表兄妹,为何王敏君竟敢教训起张国生来?

说起来,也算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八年前,张国生引种了朱国亮的冰糖荔后,由于前几年经验不足,生长缓慢,致使果园生产资金出现严重困难。王敏君知道后,将自己攒下的私房钱5万元送去,使他得以渡过难关。

此外,王敏君还经常抽时间去指导张国生的工人进行细心的管理。

因此,张国生对王敏君感恩不尽。

尽管后来,张国生作为山庄的第一谋士,为山庄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终是忘不了王敏君对他的恩德,可见张国生也是个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人中丈夫。

在张国生的眼里,他一生最敬重的人除了朱国亮就数王敏君了,故王敏君责骂他的时候,他一直都没有还嘴,他觉得王敏君说得没错,只不过为了山庄的利益,让她痛骂一顿也不冤。

王敏君骂了张国生后,觉得还不解气,高声地对张国生说:“你马上给我把国亮找回来,就说我病了!”

“好!”张国生连忙拨通了朱国亮的手机,按王敏君的意思说了一遍。

王敏君见张国生被自己骂成这个样子,也不吭声,心里暗暗高兴。

于是,再生一计,对张国生说:“你去找众兄弟到一起,好好商量一下,不要因小失大,陷国亮于不忠不孝,留个千古骂名。”

张国生应允,决定到酒店订几个包厢。

他认为,王敏君说得没错,这样躲着不见市委书记,绝不是办法。

话说朱国亮接到妻子病了的电话后,心急如火地往回赶,至于李劲松还在不在山庄,则一点也不计较了。

朱国亮回到山庄还没有待车停稳,就打开车门,急匆匆地往屋里闯,刚进入客厅,王敏君就从里面出来,她给朱国亮沏了一壶茶,端到朱国亮面前,给他斟了一杯。

朱国亮看在眼里,心里感到奇怪,听张国生的口气,她病得不轻,现在却见她一点病的样子都没有?莫非……

朱国亮这么一想,自知今日定遭她痛骂了。但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道:“听说你病得不轻?”

“你真想我病?”王敏君知道丈夫装蒜,但并不想点破它。

“哪会呢!”朱国亮故意嬉皮笑脸地说。

王敏君也索性做个人情与他,扑到朱国亮的怀里,一边双手朝着朱国亮宽阔的胸膛轻轻扑打,一边呢喃地撒娇说:“你真坏!”

朱国亮知道没事了,一把抱起妻子,在客厅里转了个圈,然后双双坐到沙发上。

其实,王敏君这是欲擒故纵。

她觉得,要做通丈夫的思想工作,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得从心里想办法才行。

但怎样才能从心里解开这个结呢?得在情理之中去寻找突破口。

她认为:要帮一个人解开一个结,急是不行的,越急越解不开。

突然,王敏君想起了一件往事,于是轻声地对朱国亮说:“国亮,还记得果场开始有收成后,第一个到果场来订货的那个老板吗?”

“当然记得。”朱国亮不假思索地说。

“听说他去年作古了。”

王敏君揉了揉眼睛。

“是呀!想起他,我们都应该认真感谢他。”朱国亮感慨地说。

“当初如果不是他提醒你,教你那样干,也许……”王敏君不想往下说,她觉得丈夫是那么乖觉之人,说话、做事何用全亮根底?有很多东西,只提起,余下的让他自己说出来,也许更好!

事情也的确是这样,朱国亮本无心再想这些旧事的,现在经妻子这样一提起,竟勾起了对这件往事的追忆。

其实,这件往事对于朱国亮来说,是刻骨铭心。它是朱国亮人生的转折点。

那是八年前的一天,朱国亮又迎来了一个丰年,此时,他在上级领导和众多父老乡亲的支持帮助下,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已经不再是负债累累的朱国亮了。

但是,随着果树一天天长大,收获一天天多起来的时候,朱国亮遇到了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不知道将果子卖给谁。怎么办呢?朱国亮每天看着满山的果子发愁。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个人。四十多岁的样子,中等身材。一到果场,就东张西望。不用细心去考究,就知道这个人必是非常精明的生意人。

朱国亮热情地接待了他,来人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他说,他叫车建辉,是一个专门从事贩运农产品到大城市去卖的生意人。因闻朱国亮的冰糖荔是世间的珍品,故跟寻到此。

朱国亮喜出望外,连忙将自己连日来的担心告诉了他。

车建辉听后,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兄台不必担心,依我看,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此话怎讲?”朱国亮此时还是一副“农民头脑”。

“你会撒网抓鱼吗?”车建辉觉得农民的脑子就是比不上城里人的脑瓜子聪明,凡事都要说得明明白白。于是想用撒网捉鱼来做解释。

“不会!但见过。”

“其实,做生意也如撒网打鱼一样”。

“有道理!但我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鱼多了,会把网撑破,鱼少了,网不到鱼,没有鱼,网就闲着了。”朱国亮被车建辉这样一点,立刻明白了。

“问题就在这里。”车建辉觉得朱国亮实在是太聪明了,于是说,“这还不好办?鱼多了用大网,鱼少了用小网,没有鱼,不撒网。”

“哦!”朱国亮听到车建辉这样说,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了,车建辉的意思:搞产品销售就像结网捉鱼一样,只不过把捉鱼的和结网的目的倒转了过来,捕鱼的结网是为了捉到鱼,而农民搞产品销售进行结网是为了把产品卖出去,目的虽然不同,但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感激地对他说,“兄台这样说,我明白了。但是,捕鱼的网,有专业生产,到处有卖。而销售产品的网却没有现成的,这张网怎么结呢?兄台肯教我否?”

车建辉觉得朱国亮是个可造之才,将来可使自己在他身上获取最大的利益,今天总算没白来这一趟。

于是,认真地说:“其实很简单,给自己的产品建立销售网络和结网捕鱼一样,可大可小,一个只要能捕到鱼,一个只要能卖得完就行了。”

“你的意思是说,给自己的产品建立销售网络,也同结网捕鱼一样,有多少鱼就结多大的网?”

“说是,又不全是!”车建辉觉得光这样说也不行,于是说,“捕鱼的时候,鱼少也可以用大网,网撒得大,鱼就捕得多;而产品销售网络则不同,如果没有那么多产品,供应不了这么多网点,这张网就不能结得太大。此外,做生意,还要讲究信用,你如果没有那么多产品,网结大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