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143部分

第143部分(2 / 2)

“这――”吴有发笑了笑。心里想道:这个李书记怎么啦?他这句话真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突然,吴有发灵机一动,说:“我的直觉告诉我:李书记一定不会让我们为难。”

李劲松试过不少同志,他们的回答都是这样:只要有办法变通,我们一定为您办到。

对于这种党性不强的作风;李劲松深恶痛绝;觉得这样不行;长此下去;还了得?

于是,在大会小会;个别谈心中;反复强调;要求各级领导,党员干部;必须形成一个制度,凡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不管是谁,都不能做,谁做就惩办谁!

当下,吴有发的回答;使李劲松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算是服了。

李劲松想不到吴有发竟是这么机灵,把这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退了回来,且绵里藏针。

他心里想道:一般的情况下,自己这样说,没有人敢直接这样回答的。

“李书记,为何这样大笑?是我说错了吗?”吴有发毕恭毕敬地说。

“没错!你这样回答太正确了!”李劲松说完举起一杯酒和他们三人碰了一下,一饮而尽,然后放下酒杯,高兴地说:“吴有发,有水平!够原则性!”

“李书记,何以这样说?”吴有发假装莫名其妙的样子,脸上堆满了笑容。

李劲松咳了一下,笑着解释说:“我刚才是打算试探一下你们的原则性强不强,想不到你竟能给我一个这样的答复,很好!很好!”

“还不是你李书记关怀的结果?”吴有发,谢伟新,陈兴旺松了口气,齐声说。

说句心里话,吴有发当时对李劲松说的这句话,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好!答应吧,违反原则要犯错误,不答应吧,李书记这边又得罪不起,好在他向来都是一个党性很强的同志,不信邪,不管是谁,凡是违反政策的事决不干。

酒足饭饱后,侍者撤去碗筷,摆上茶。

李劲松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茶,然后放回茶几上,对吴有发他们说:“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我们正是这个意思。”吴有发满面笑容地说:“李书记今天找我们来一定有要事相商,何不说出来,看我们能不能帮上忙?”

“吴主任,你多心了,我们找你来是了解一下你们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李劲松觉得,自己找他们来总不能一开口就要他们帮办事,那样做多少是带有一种官气,一种官大压三级之气。

李劲松心里想道:我就是要人家帮忙也要想一个周全的办法,让他们自己心甘情愿的去干,这样才算具有领导水平,领导艺术。

于是,李劲松补充了一句:“你们还是具体的说说你们信用联社的情况吧!尤其是今后的发展规划,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农村信用社可不能不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呀!”

吴有发听了,觉得李劲松末尾这句话,发人深醒,字字如千钧,得认真的考虑一下再答,要不,答错了岂不惹李书记见笑?

好在吴有发天生是一个强记高手,素有“活电脑”之称,对于联社的整体情况,不管在什么时候问他,都能一口气说出来,且不差分毫。

吴有发认为:作为全市农村信用社的一把手,如果不知道全市整个机构的运行情况,甚至连全市有多少个网点都不知道,有多少个职工都不知道,那他就不配坐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所以,在他的带领下,市信用联社所属的整个领导班子,真正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党性强,作风过硬,技术过关的思想革命化队伍,正是由于建设了这样一支坚强的团结的革命化的领导干部队伍,全市农村信用联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当下,只见吴有发不慌不忙地说:

“我市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经营效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呈现出了社政、社企、社农等多赢局面。

一、在存贷业务经营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现“鸟枪换大炮”的转换过程。

市农村信用社创建于1951年;到今天;共经历了五大转换时期。

1951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展开工作;信贷员背着背包;走村串户;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储蓄存款;办理存贷业务;发展生产;被老百姓戏称为“背包银行”。

1980年;改为隶属于中国农业银行领导;扮演的依然是“背包银行”的角色。

1986年后;农村信用社飞速发展;存贷业务规模迅速壮大;决定创建县域农村信用社联社;县域内各乡镇单独建设基层社办理业务综合楼;为方便群众办理存贷业务;各个乡镇均建设了办理业务综合楼;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全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了真正的老百姓兴家创业致富的坚强后盾。

1996年;又改为隶属于人民银行领导。

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村信用社有办理存贷业务综合办公楼网点89个;干部职工5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人才289人;占全社业务骨干50%,存贷业务从1998年起就实现了电子科学技术信息化网络管理;2001年开始;实现了在省内全境各个农村信用社办公网点;办理通存、通取、通兑业务。

截止今年3月底统计结果,全社各项存款加股金余额1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1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31。6;;各项贷款余额11。9亿元,比去年末增加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6;,新增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额的60;;涉农贷款余额8。2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6;;近三年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4亿元,平均每年累计发放额递增4。7亿元。实现了“鸟枪换大炮”的转换;实现了广大农民不论走到那里都有一个家的感觉,真正从心里称赞农村信用社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坚强后盾。

二、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不断更新观念;关注三农;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真正地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兴家创业的“金融保姆”、“经济参谋”、“及时雨”。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最好的金融纽带作用,在强练“内功”,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协助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富民政策,促进广大农民群众逐渐走上了富裕发展的道路,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了“江州人民自己的银行”。我们主要抓好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业务水平,深入、细致地开展支农服务活动。

A、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全力支持春耕生产。信用社始终把支持春耕生产当作“重头戏”来唱,每年都要投放专项贷款来支持全市的农业春耕备耕,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以今年为例,截止3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已累计投放春耕生产信贷资金8202万元,支持农民购买化肥29637吨、农药7586万斤、种子723万斤、农机具3641台。

B、进村入户,送贷上门,密切与农民群众的鱼水情。随着农村经济领域不断有新事物、新情况出现,农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生活也有了新的想法和要求。对此,信用社信贷人员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与农民兄弟交朋友,了解农民的生产状况和资金需求,给农民朋友当好“金融保姆”和“经济参谋”。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尽量让农民的投资需求得到满足,让有限的支农资金真正成为“及时雨”、“雪中炭”。

C、是建立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从去年起,信用社开始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项目,对全市广大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通过信用等级评定的农户只要拿着身份证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就可以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生产和生活所急需的资金,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今年3月底止,我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132560本,授信金额11。26亿元;已有12。4万多户农户前来借款,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2;,借款金额共7。44亿元。由于手续简单,办理便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项目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为农服务的一大“政德工程”。

第二、突出重点,支持特色种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A、以点带面,支持传统养殖业扩大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为了鼓励缺乏养殖信息和技术的农民及时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展养殖,实现增收,信用社通过重点支持养殖示范户,以点带面,带动全市禽畜养殖业的发展。

B、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支持发展新兴种植项目,带领农民闯市场。如经调查后,发现近年来造纸市场对速丰桉树的需求量较大,即组织专项信贷资金300万元支持农民种植速丰桉树。截止今年3月底,共支持全市速丰桉树达12000亩,已有近4300亩成材待砍;又如去年冬天,支持北部六个镇发展二次发酵蘑菇种植,发放贷款58。3万元,支持农户62户,种植蘑菇11。5万平方米。

C、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帮助农民建设生态家园。为了促进农民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信用社有针对性地调整信贷资金结构,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近几年来,累计发放支持生态农业发展专项贷款1。6亿元,支持农民发展“稻-渔”、“猪-沼-果”、“果-草-牛”等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D、大力支持推广“公司+农户”等经营组织形式,支持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针对性地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开发和生产。如支持南部几个盛产竹子的乡镇,发展了20多家竹编小企业;引导这些竹编小企业不断扩大加工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