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145部分

第145部分(1 / 2)

>福绵服装加工业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像这样的一个新的观念形成,和实现观念转变的整个过程,就是体现了福绵人具有卓越的‘产业洞察力’。”

吴有发有个至亲在玉林社工作过;他经常到他那里相探;说起福绵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比谁都清楚;心里想道::“福绵服装加工业的形成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制作服装,那时叫‘专业户’,销售市场主要在南江市工业品市场,90年代后,得到广东市场的牵引,于是福绵服装业扎根本土,面向全国,开始进入珠江三角洲与国内外服装大市场接轨,乃后迅速崛起。

业内人士说:如果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三年后;福绵管理区的大小服装加工厂将超过690多家,配套企业不少于150多家,整个区将形成了一个生产,加工,销售最现代化的产业链,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的服装加工业群体,整个行业从业人员将超过5万多人,占福绵区从业人员的30;,日产裤子50多万条,产品销往全国27个省市及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15亿元,占福绵区工业总产值的85;。

吴有发想到这里;认真地说:李书记;我明白了福绵没有发展服装的资源,但是福绵人具有卓越的产业洞察力,以独到的眼光,洞察到了他们具有的制作服装的手艺和本欲就是最大的“资源”,洞察到了这个“资源”蕴藏着的巨大商机,从而做出惊人之举,形成了一个福绵服装发展模式,实现了“鸟枪换大炮”的进程,造就了成千上万个在服装加工业这个市场中成功创业的产业领袖。这是一个多么成功的创业群体模式?还有,福绵‘裤子之都’这个区域品牌,当之无愧,是福绵服装发展的加速器,世人谈起裤子就知道福绵,谈到福绵就想到裤子,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福绵是我国和世界裤子的制造基地。

李劲松听了;高兴地说:“对!但愿你们今后更有眼光;真正把信用社办成为农民兴家创业的“坚强后盾”、“经济参谋”、“及时雨”。”

李居安在一旁听了他们的说话;也有很大收益;可却总不提正题;这怎么行呢?于是心生一计;说:“吴主任;社会上有传闻;说信用社小钱难贷是吗?”

李劲松知道李居安之用心;于是助他一下;说:“吴主任;有这样的事?”

吴有发连忙分辩说:“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不奇怪;因为从2001年5月开始正式启动以“开展农户资信等级评定和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为核心内容的“民心工程”活动后。开始走进崭新的信用贷款时代。贷不到款的农户是因为信用等级不达标。”

谢伟新怕李劲松和李居安不信;连忙举了个例子:

一天,我市有一个镇的一个村委会干部,想贷款3000元,结果被农村信用社拒绝了;而随后走进农信社的一个农村妇女,叫罗惠,就凭一个身份证和一个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半个小时不到就贷出了6000元。

当时,许多人不理解,村委会干部的面子咋不如一个农民?

这个镇的信用社主任陈海向人们道出其中的秘密:不是那个村委会干部的面子不大,而是他的信用档案上有他担保贷款逾期不还的不良纪录;而那个很快贷到的农妇,在信用社的农户资信等级评定中被评为“一级信用户”,在核定的额度内贷款,可随用随贷,不用审批。

谢伟新举了这个例子子后;怕李居安不明白;又补充说:

“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资金。过去,农民贷一笔款,担保、抵押、评估、论证,手续繁琐。农民与信用社双方互不信任,你怕我贷了款不还,我怕你不贷给款,“两怕”导致“两难”:农民贷款难,信用社放款难。

联社党委、班子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决定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支持三农,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

其办法由基层农村信用社员工会同村、队干部在详细调查申请农户的近年经济况、收入来源、家庭成员情况和个人资信状况等的基础上确定资信等级,核准授信额定。

农民的信用程度越高,等级就越高;等级越高,获得的授信金额就越大,贷款利息也就越优惠。

对那些不守信用,不按时还贷付息的农户,次年相应降低其信用等级,严重的不予再发证。

这在全市农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申请贷款户纷纷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声誉,提高信用等级;一些久拖不还贷款的农户积级还贷还息,争取再贷款。

到今年6月度止,全市20万多户农户中共有10万多户到农村信用社申请参加资信等级评定,共有8。3万农户领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

比如兴业镇罗村的罗志;是一位种葡萄能手。

他于去年培育并试种成功了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生长的育种葡萄新品种“容峰一号”。但资金紧缺成为横在他发展规模种植面前的一道坎。

在当地农村信用开展的农户资信等级评定中,他家被评为“一级信用户”。

于是;凭着农村信用社给他的9000元贷款,他种下了2亩“容峰一号”葡萄,建起了2亩良种葡萄苗圃,当年纯收入近3万元。

现在,靠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这个“小本本“,全市农村不少人走出了“两难”困窘,渐入“双赢”佳境。

农民们尝到甜头,更愿贷款;农村信用社增加效益,更敢放贷。

到今年6月底止,全市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余额为11。42亿元,存款余额实现连续三年每年比上年底净增1亿元。自2001年5月以来,共有2。15万户农民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到农村信用社贷款8352万元。

据统计,得到贷款支持的农户,人均每年收入80;达到3500元以上。

近日;我到清远镇竹塘村调研时,恰遇肖斌等十几个到农村信用社排队缴息还贷的农民。他们对我说:“过去,农民在农村信用社贷点钱没有关系很难贷到。所以经常是贷款时你让我跑5趟,还贷付息时我让你跑8趟;如今,拿着“小本本”贷款,就像拿着自己的存折到银行取款那样方便,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还贷款。”

李劲松听了谢伟新的介绍;深有感慨地说:“你们干得真不错!在扶持“三农”发展的过程中,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为切入点,实行信贷与扶持和构筑信用相结合的策略,全力打造社会信用大平台。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之间搭起了一道真诚与信用的桥梁,相互间顺利跨越了‘两难’的沟壑,实现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民的‘双赢’。”

李居安听了;知道有着落了;心里想道:农村信用社能够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利用信贷杠杆,有效调整农业贷款的投向,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往纵深方向发展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相信在支持养殖凉亭鸡上必定投入全力。现在不必再开口了;于是称赞他们说:“江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在这片有着2457平方公里、生活着120万人口的土地上,在当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扶持下,将会不断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田园致富神话;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将到处荡漾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科技气息。”

李劲松见李居安一反常态;知道他已放心了;但又怕他信心不足;于是心生一计;对吴有发说:“吴主任;能不能再举几个你们支持农民致富的实例;开开眼界?”

吴有发不知就里;以为是李劲松考他;于是想了一下;认真地说:

好!

例如:大新镇罗坡村一直有生产米粉的传统,但落后的手工操作及单一的米粉生产使其一直滞留在手工作坊的原始作业上。

2000年6月,信用社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扶持罗坡村发展特色米粉生产,有着市场好、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良好发展前景。作出决定:拨出300万元专项信贷资金,扶持该村走米粉生产专业化的道路。

该村有一人称“三叔”的农民在农村信用社的扶持下,购进米粉机,办起了家庭作坊,日加工大米800公斤,并发展养猪业,年收入达4万元,步入了富裕的行列。

现在罗坡村70户农民,户户搞米粉生产作坊,每年产干细米粉近1500万公斤,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加工产业链,每户仅米粉加工一项平均年收入约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米粉村”。

我们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市场意识。不但要支持农民发展生产,而且要帮助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植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适应市场、敢闯市场的能力,瞄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保证农民能够增产又增收。

比如:大新信用社以支持罗坡村农民进行产品改良为切入点,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发放科技农业贷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朝科技化方向迈进的举措就是一个成功的榜样。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