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闯三关 > 第188部分

第188部分(2 / 2)

建设中国知青史迹长廊的意义就在于为人们提供解读知青的现实读本,凝聚干百万知青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知青精神”,知道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人们深深的懂得今天的“上山下乡”的使命、意义和价值的不同。

张德智看到这里;心里很不平静。

他对佟青、江浩和杨维民说:“当前国家就业形势和压力相当严重。就2006年来说吧,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其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高校毕业生为413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但实际上城镇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大约有1100万人,1400万人难以就业、失业或处于半失业状态,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也只有72。6;。其中研究生92;;本科生82;;高职大专生62;。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合格报考人数与计划录取数的比例是43:1,热门职位超过200:1。”

“是呀!”江浩也深有同感,接着张德智的话茬说,“随着就业高峰的来临,随着失业、待业、半就业人员的不断增加,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和风险也将日益增大,如何分流数以千万计的无业人员,并不是靠出台几项劳动政策、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能完全解决的。”

“我也有同感。”杨维民说:“毛主席在六十年代提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是出于缓解当时的就业压力,同时使青年人得到艰苦奋斗的锻炼。而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呢?大都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城里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农村的从上学开始也不会参加任何农业生产活动,但他们只要没有找到工作,就依赖父母,即使有工作也要先看累不累,辛不辛苦,待遇好不好。以致基层工作、脏活、累活越来越没有人干。很明显:江洲市委书记李劲松策划建设欢乐园、建设中国知青史迹长廊,开发旅游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人们解读知青史,而是尝试重新倡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来缓解就业高峰压力、使青年人得到锻炼,二来给缺乏知识和技能的贫困地区带去知识、技能和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素质,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张德智觉得他们两个的看法有道理,于是也接着说:“这种尝试很好,不过当代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安排,有针对性、选择性、区域性、时间性、计划性的统一派遣;对参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由政府给予适当的工资性补贴,并对知识青年在贫困地区“上山下乡”的成绩和结果给予跟踪、指导和考核;对愿意扎根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在“上山下乡”期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不仅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而且应该优先安排或录用为当地政府公务员,甚至地方领导干部。”

“对!首……”江浩差点就说出首长这两个字了。于是连忙改口说,“首先,我们应该十分清楚的知道:中西部地区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需求实在是太重要了,其次是必须明白:如果由知识青年自己选择去向,说句心里话,春风难渡“玉门关”,再次是必须知道:如果作为国家的一项强制性政策措施,所有的大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国家派遣,到贫困地区开发扶贫锻炼一到三年,才能回城就业,就不同了,不仅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使广大学生在艰苦的地方得到锻炼,为当地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真正、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佟青对江浩的拙劣表演感到好笑,但对他的说法却也感到很有道理。

张德智认为江浩的说话正确;于是说:“推行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三大好处,一是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和新农村建设的真正重视与关怀,使人们认识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基础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农村文化知识、精神面貌的彻底改变;二是使人们认识此举无论是从分流和缓解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或从树立大学生新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门路方面讲,还是从根本上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都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三是符合国情。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与需求。”

于是;大家继续走走停停的一边走一边看那些曾经鼓舞了整整一代人的知青史迹的文字和雕塑。

当走到长廊最后的时候,一篇文章的内容再次让他们停下脚步;专注的看了起来:

原来这是欢乐园以中国最著名的老知青侯隽的一篇文章作为整个中国知青史迹长廊的结束语。

留下一片绿荫传承一种精神

侯隽

知青生活作为一段历史离我们已十分遥远了,但每个当过知青的人无论当时是以什么形式下去,也无论后来的生活状况如何,对那段知青生活的记忆,无不刻骨铭心。因为,那段经历记录了我们一代人在广阔天地付出的青春和汗水;记录着我们面对现实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也记录着我们的苦乐年华。这段经历,锤炼了我们的意志,造就了我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干百万知青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知青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种精神,定格了我们许多人的一生,使“爱国为民”成为知青一代人的共同秉性。

为将这一精神传承下去,也为激励我们知青一代人与时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尽点绵薄之力,从2003年开始,我和邢燕子、董加耕等几位老知青,决心以一生的积累为代价,在天津市宝坻区——我和邢燕子当年下乡的地方,筹建一个“凝聚一代人情结、记录一代人风采、弘扬一代人精神、鼓舞一代人奋进”的“中国知青村”。

“知青村”定位是以知青文化为核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载体,综合开发养老、康疗、会议会展、商贸物流等相关服务性产业。力图利用知青文化品牌,为知青朋友和有志青年打造一个创业平台和展示窗口。

几年来,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始终坚持如一,不言愁、不放弃,艰难地一步步向前推进。承蒙广大知青和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总还是有了一些进展:

一是为了“留下一片绿荫,传承一种精神”,我们种了以长寿树为主的百亩“知青林”;建造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基石山和“不染亭”;竖立了“中国知青村”和“志在四方”景石等标志性建筑。以此来物化我们的精神财富,体现知青文化特色。

二是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了“知青”图形服务商标,以及“知青村”文字商标。

三是为了联络更多的朋友来关注和参与“知青村”的开发建设,我们建了“中国知青村”网站,弘扬知青文化,宣传知青品牌,展现我们知青一代人与时俱进、笑对人生的时代风貌。

四是经多方努力,“知青村”已列入当地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心服务区”所需的200亩建设用地,今年也正式列入宝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年11月中旬,我们又在北京通州开办了“知青村”饭店,想利用这一窗口增进我们的友谊,云集更多的知青和有识之士,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及招商引资,加快“知青村”开发建设步伐。

同时,为弘扬知青文化、体现知青精神,“知青档案陈列馆”也在规划和筹备之中。

目前,位于“知青村”东3公里的宝坻城区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卫星城,“知青村”置于规划的宝坻新城境内;位于“知青村”北3公里的天津宝坻经济开发区,已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按照宝坻以现代物流、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功能定位,“知青村”所在地史各庄镇的行政区、居民区和“知青村”融为一体,划归“天宝组团”,成为近期城市开发的重点;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宝武公路(省级公路)也正好从“知青村”西经过。

这都为“知青村”打造服务品牌,开发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有意来京津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投资置业的朋友提供了有利的创业平台。

我们由衷地希望广大知青?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