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带着这样一个,扭转法国在尼德兰南边形势,最不济也能重创法军主力的心思抵达了法国的东北部要塞列日附近。但很快,通过侦查和阿萨辛的情报,我发现我的想法还是有点太天真了。那位在战略与大孔代亲王战术上齐名的某法国子爵把北部防线打造得跟铁桶一样。
想要重创法军尼德兰军团,没有问题,那就等着后面的卢森堡公爵冲上来干掉我吧。
逃出去,也没有问题。法国的地形是西部和西北部都是平原地区,不像东部地形那样,高地丘陵。
在开阔的地形进行行军,不去攻城的话,根本不用担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卡,对沿途的法军数量众多的大小要塞也可以视若无睹,毕竟法军要塞里的守军最多也就一两千,数目根本不能跟我们相比,而那些要塞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平原地区里为保卫特定的重要城市提供地域性的防御功能。
我之所以把脱离地区选择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这里有萨克斯,有尼德兰人,也有卡尔十二,而其他地区,全是法军。而且,北部地形平坦,法军虽然要塞众多,但全部都是出于拱卫城市的目的而建设的,我们脱离法国而不是进攻法国北境城市的话,并不用进攻这些要塞。另外,由于这里正在开战,我们的抵达能为萨克斯的夺还进攻提供不少的变数。说不定还能再撤退的时候重创一下法军尼德兰军团的主力。
只是,考虑到背后一路猛追的卢森堡公爵,而法国尼德兰军团缜密的布防,我放弃了背后给法国尼德兰军团来一下的想法。只在简单地破坏了数个法军要塞以后,便向萨克斯驻防的军团跑去。
原本我以为我们会遭到法军的拦截,甚至会被卢森堡公爵的军队和法国尼德兰军团双重夹击,却不料差不多算是一路有惊无险地抵达了尼德兰境内。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萨克斯跟卡尔十二的配合,卡尔十二就是一个一脑门只会攻进其他国家首都的战略家,难怪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卡尔十二会跑去俄罗斯想攻占莫斯科。但这个家伙在战略上的低能被他用战术去弥补了。另一边,萨克斯是一个战术和战略差不到哪里去的色情狂。正好他们面对的又是一个战略很强,战术却只是优秀的蒂雷纳子爵。
像蒂雷纳子爵这种将领完虐低级将领是没话说的,但碰到了萨克斯和卡尔十二的组合,手头上的军队大部分又都是新征的新兵。面对尼德兰人四面开花,步步紧逼的策略,他保留主力,选择着重防守重点城市,用要塞拱卫城市,避免正面决战,消耗敌人补给,拖过过去一个月。虽然后面他改变了方法,但还是在一场战斗里被卡尔十二率领的大瑞典步兵团给击退。不过法军的尼德兰军团依旧是退而不败,牢牢地把持着他们过去获取的战果。但为了保住这些战果,法军的尼德兰军团只能看着我破开零星几个要塞,跟萨克斯胜利会军。
第151章这边的假如和那边的如果
1720年2月5日,傍晚时分,第五斯巴达军团进入尼德兰,短暂而急促的凡尔赛远征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结束了。事实上,如果排除掉从德意志抵达阿登地区和再阿登山地里那一段时间,第五斯巴达军团只在法国待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
但正是这二十天的时间,给整个欧罗巴带去了极大的变化。
在德意志南部,受到国内形势的困扰,十几万法军除去卢森堡公爵一部之外,还往后撤去了数万兵力,用来拱卫他们的侧翼和沿途的补给据点,围攻维也纳的军队一再削弱之后,虽然试图发起过一击功成的攻城行动,但还是让奥地利人给守了下来。
中部的黑森地区,黑森公国把入侵的汉诺威和布伦瑞克两个公国的赶了出去,虽然某种意义上是后面的那两个入侵国撤出了占领地,但黑森公爵还把这个功劳据为己有了。
北部地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耗费钱财百万,死伤兵士过万,却始终无法达成他们的战略目的,在法军援军,卢森堡公爵一部抵达的情况下,他们只好选择了撤退。
在德意志这片区域来说,变化并不大,但就国际形势上来讲,罗马帝国无疑是对法国宣战了。
至于战果,我只能说非常遗憾,第五斯巴达军团死伤了三千多人,整个萨克斯人团被撤编,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二十多天在法国的征战,我仍没能达到原计划中的一半的效果。
只让我杀伤了数量不过一万的法国人,破坏了数座法军据点,烧毁了数量有限的法军补给。把卢森堡公爵一部从法军前线给扯回了法国。除此之外,还能算是战果的便是法军终于醒悟到了阿登地区的防御漏洞。他们在稍后的时间里增强了这个地区的防务。并把拱卫巴黎的军队提升到了四万人。
尼德兰人就更惨了,因为被萨克斯和我利用,他们盲目地发动了一次毫无任何战略意义的进攻。死伤超过万人,只攻占了几个毫无用处的要塞,最后只能在法军援军抵达的情况下,灰溜溜地跟我们一起撤退。
橘子威廉暴跳如雷,但不该发生的事情也发生,他只能把这口恶气吞下去,咽在喉咙里面。整件事以萨克斯被解职而暂时搞告别一个段落啊。
比起我们这边的惨淡景象,法国人那边就比较热闹了。死了成百上千的无用贵族,又因为提高巴黎驻军上限,光是填补那些死去贵族的空缺和买卖军官职位这两件事就让热情的法国商人正忙着对空缺,你争我夺,相信等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法国国库肯定是堆满了黄金。
过去似乎有威胁王位的大孔代亲王因为战败,导致大量的贵族死伤。在凡尔赛遭致了极大的怨言。王储因为在关键时刻。在大孔代亲王之后布防,使得大孔代亲王能够稳住阵脚,构建第二道防线获得了极大的赞赏。
另外,根据阿萨辛们打探的消息,军务大臣鲁瓦因为一连串的失误被贬职,但仍旧负责整个法国的军务部署。财政大臣柯尔贝尔不但要负责买卖官爵和军职。还得负责主持在阿登地区到巴黎之间的要塞建造。似乎是路易面瘫觉得我们的这次突袭太让他丢脸了,他还下达了让柯尔贝尔准备建筑师要去考察全国各地,在必要的地方建造能够阻挡敌人的要塞的命令。
说到底,似乎法国人才是这一次突袭的大赢家。
对我来说唯一的意外之喜便是我击败了那位法国第一名将。
关于大孔代亲王的失败。擅自发动攻势的东侧侧翼要担负很大的责任。
可以说,大孔代亲王之所以便是因为他们,孔代亲王家族成员为了捍卫那位亲王战无不胜的威名便把责任推给了那群负责东侧的贵族们,并放出话来,要不是那些家伙自乱阵脚,大孔代亲王并不会输。那些在东侧的贵族们以及他们的遗孀们就不干了。这群死要面子的人说什么都不愿意把这次失败承担起来,但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若不是他们,或许大孔代亲王并不会败。因为当时在主阵地的人都清楚,我们罗马人打得非常辛苦。
然后,责任推卸来,推卸去地就推到了某个首先喊出进攻和冲锋口号的人身上。只是由于当时情况混乱,谁也都不记得到底是哪个家伙发出的命令,导致东侧阵地法军乱哄哄就一拥而上了。
很快,各种谣言就在凡尔赛和巴黎大街小巷出现了。
有人说,这是国王在陷害大孔代亲王,东侧的法军贵族只不过被误导了。
也有人说,那是王储因为惧怕那位堂叔的威望便在东侧军中安插了心腹,这才有了东侧贵族做出如此不可思议举动的这件事。
但也有人说,整件事都是财政大臣在主导的,因为是他第一时间提议填补空缺,也是他在利用提供巴黎驻军这件事在买卖官爵、军职,这位财政大臣这么做除了是要补充国库之外,还要为王储排忧解难的意思。更夸张的是,有人甚至觉得罗马人的入侵是跟柯尔贝尔这位财政大臣分不开的,罗马人之所以能够翻越阿登地区是因为财政大臣的故意纵容。
这些谣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法军之所以是失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