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这,天子就觉得好笑,别的民族会替大汉打仗吗?这个想法显然在天子看来很可笑,甚至有些天真。
不过李云倒还真有些本事,居然联络上了月氏人,天子在听了月氏使者的话后,在得知月氏现在拥有十五万骑兵时,他忽然间发现其实这个想法似乎并不天真。
事实上李云一直就想这么干,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不在少数,譬如一战的时候。英德两强打的难解难分,最后胜利的果实被一直在旁边大卖军火,大量购买两个集团债券地米国人给拣了,靠着战争米国不但没有损失什么。反而迅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他的舰队开始在五大洲的角落浮现出来,而二战更绝,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米国国会还在讨论着是不是该再卖点军火给日本,好让他们加大劲。把战争继续升级?
正是这种以本国利益为最高利益,将其他一切抛地脑后的实用精神的指导下,通过两次大战,米国成功的将自己地势力渗透进五大洲的每一个角落,它地舰队取代了日不落帝国,星条旗取代了圣乔治旗成为世界的警察。
而现在的大汉的位置以及地理环境与一二战时的米国实在太相似了,秦始皇修建的长城防御体系和直道快速反应体系,足够使大汉有效的遏止匈奴或其他民族的进攻,长城相当于另一个大西洋。它将保护大汉的本土不被战火波及。
而在地图上看过去,强大地匈奴帝国就是日不落帝国的翻版,它的强大足以媲美那些横跨亚欧大陆的强国,这点从即使是它的残余力量也毁灭了罗马帝国最后的希望地可以看出。
而野心勃勃的乌孙人则像极了德国人,同样的和匈奴有着不可切断的联系,却又同样想要挑战他的地位。现在乌孙人所欠缺的不过是一个理由。一个令他们自己觉得足够的理由,一旦拥有了这个理由,即使是昆莫与匈奴单于关系再好,战争也将不可避免,君不见德皇于英皇还是表兄弟,可他们同样的打了起来。
而月氏人则似乎和俄国人很像,非常地像,他们与乌孙。匈奴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血仇,这种仇恨甚至已经扎根在他们的骨子里的每一个细胞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李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大汉将完全的彻底的借用草原上的力量来击败自己的敌人,并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老百姓到贵族都将从这战争中得利,而不是和历史一样,惨胜!
所以李云在半路上知道了月氏人终于和他希望的一样,加入到这乱世的棋盘中时,你可以想象他心中喜悦,所以他顾不上休息,一路上几乎是狂奔着向长安快速的挺进,令迎接他的中官吃尽了苦头,不过看在他现在得宠的份上,中官也就没有了怨言,毕竟他可不是张明那样的一直深得天子宠信的中官。
不过现在,月氏人的使臣离乐已经深深的臣服在大汉文化的崇拜中,在他看来,大汉无疑是已知世界最文明,最强大,最富饶的帝国,这也更加的坚定了他联合大汉夹击匈奴的想法,虽然他从前也是匈奴人,但是当他的妻子,子女以及父母被浑邪王杀死的时候,他就已经与他曾经的民族,国家结下了深深的仇恨,你要知道,要想让游牧民族真正的了解一个民族的含义那该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事实上,匈奴,月氏以及乌孙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他们靠的抢掠别族的人口来发展的,实行的是奴隶制度,而匈奴事实上有着一大半血统是来自华夏族,最初的匈奴族就是夏朝的遗民迁徙发展而成的!所以民族的概念对于他们而言等于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大汉的军队中有那么的将领和士兵实际上就是匈奴人!
第一第三十三节 龙虎际会(上)
刘彻最近过的挺不错的,在公孙鏊有意无意的推荐下,这位大汉未来的皇帝陛下在一个午后见到了卫青,当然是穿着便服,用小名刘彘以一个王公子弟的身份见的,毕竟要是让卫青知道这位来见他的少年是当今大汉的太子殿下的话,估计这位未来的大将军肯定得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而这世界上偏偏有一缘分叫一见如故,穿着便服的太子殿下,一看见卫青就喜欢上了。
恩,毫无疑问的卫青是属于任何人见都会有好感的人,他个子不高,却长的很壮实,年轻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当然最重要的是卫青几乎完全继承了大汉勇士的完美性格。
他谦虚,得体而又极为礼貌,说话不卑不亢,从不主动发表对局势的看法,这样一个拥有着传统作风的人,毫无疑问立刻引起了刘彻的好感,只是碍于此人乃他姐夫平阳侯的贴身保镖,所以年轻的太子才没有立刻开口向平阳侯要人,要知道抢自己姐夫培养起来的人,这对刘彻而言面子上是很过意不去的。
当日后刘彻知道,卫青是平阳侯专门为他培养的将军时,自然而然的对他姐夫多了几分感激,可惜平阳侯的身体永远和他的能力成反比,令人担心!
那么就让我们回忆下年轻的太子和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第一虎将,大将军卫青的第一次面吧!
这日春光明媚,刘彻一身便服在公孙鏊的指引下,悄然来到一家酒厮,这时候由于已经临近了科举策士,所以长安十分十分的热闹,来自大汉各地的学子们。按学派划分,严格在待在各自应该待的地方,因为假如不同学派的人凑到一起地话。厄,那很容易发生恶性事件。对于这些学子之间的争执,长安城统管治安的魏其侯有着非常非常浓厚地兴趣,他麾下的禁卫军和卫戍军地牢房据说已经特意腾空了不少,恩,长安城一些犯了小错的人真应该感谢这些学子,若不是这些学子来了这么多,魏其侯又舍不得拿出国库的钱扩建监狱,那么他们想必还得在里面蹲上一阵子。当然任何一个似魏其侯那样的官员,都绝对不希望历史书上扩建长安监狱的人的名字是自己,大汉是以无为治天下,并非严酷的法律,人治重于法治是现在的主流认识。
不过魏其侯身为天下百官之首。他自然希望这些参加策士地学子是谦谦君子,假如这些人连学派间的分歧都打大出手的话,那么魏其侯自然有足够的理由的相信,这人即使通过了策士,当了个官也绝对不是好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其侯认为官员地素质远远比官员的能力重要。所以他借着他管辖长安治安的权利,顺手帮天子淘汰了点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最先到长安的几派学子由于相互间学术的不认同,而在长安大打了起来,而魏其侯的禁卫军官兵则忙了大半天,最终将这些学子统统关进了监狱,在科举最后地策士结束前,他们得在监狱中好好反省了。
要知道现在可是大汉的统治时期。并非后世那样的极为重视文治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现在远比文得到大汉天子的重视。你要清楚,大汉的创立者高祖皇帝是靠着军队得到天下的,所以武将自然比文官权利大,这点不需要怀疑,单单看那些在大汉创业阶段那些闪烁着光辉的名字吧!萧何,张良,曹参,周勃父子,全是武将体系出身,而日后地卫青,霍去病等也无不是靠着武将的光辉掩盖了文官体系的光辉,当然说到这我们就得感谢战国以来民间培养起来的尚武精神,在大汉即使是司马相如那样弹的一手好琴的翩翩儒者,舞起剑来也是十分厉害,等闲一两个人根本是对手,更何况朝堂上的大臣,据说即使是好赌出名的右光禄大夫田汾,那也是可一个挑三的好汉,所以一个大臣尚武并不是新闻,只有似平阳侯那样因为身体原因而不会武的贵族才会被人所关注,而且那也只是因为身体原因,事实上平阳侯曹寿十分十分的想拿起剑来骑上战马去边关戍边,你要知道,他的爷爷就是曹参,标准的武将世家,所以正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大汉的学者人人腰间有把剑,而且这把剑并非是用来装饰的,在必要的时候,它很可能给予那些企图对主人不利的家伙一点小小的教训。
刘彻的腰间现在就佩着一把宝剑,这把剑同样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随时可取人性命的宝剑,到现在为止刘彻用他腰间的这把间已经斩下了数十只凶猛的野兽的头颅,对于年轻的太子来说,斗兽的乐趣远比在卫绾的教导下,看那些无聊的竹简来的有趣。
卫青跪坐的酒肆的一边,独自喝着小酒,等待着好朋友公孙鏊的到来。今天有了空闲,平阳侯去了馆陶长公主府上作客,所以他被撇下了。
平阳侯倒不是有什么见不得的人的事,而是要保护卫青,你要知道馆陶长公主殿下在大汉的贵族圈子里的名声十分的好,她最喜欢的就是似卫青这样即年轻又英俊而不失结实的男子,毕竟她的丈夫去的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