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危险,只不过是中途远了一点。”郭志一安慰着妻子,同时也在为自己打气。
全家人高高兴兴的吃完一顿丰盛的午饭,郭志一回到了锦衣卫的衙门之中,向上司交接了工作,指挥使大人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已经派人通知了郭志一的上司,为他的出行准备好了借口,并拨下来了经费。一切进行的十分顺利。
郭志一在手下士兵中选出了十名忠心且办事能力强的锦衣卫作为自己的助手,这此人大多也和郭志一一样在锦衣卫中不得志,听到有机会得到升迁,也就顾不得危险高兴的参加这次行动。第二天一早郭志一一行人秘密离开京城直奔山西而去。
此时的山西表面上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
山西的战事差不多停了下来,山西境内的流贼除了张楚不是降就是逃。三边总督洪承畴亲率大军在山西剿贼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这时洪承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朝中已有消息传来,皇帝接到奏折弹劾他剿贼不利,丢失了运城和山西以南的黄河渡口,并且以邻为壑将大量的流贼赶到了河南境内。洪承畴明白这肯定是那些山西商人搞的鬼,据和洪承畴关系不错的晋商向他报告,现在晋商的日子已经要用不能过了来形容。
出张家口到草原贸易的商队经常受到蒙古人的袭击,现在基本上出不去了。而这次保安军更来个狠的直接占了黄河渡口不走,一下子掐断了通往江南的商路。错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些商人当然不能就此束手待毙,有的在京中找关系弹劾洪承畴希望皇帝命他加紧剿贼。有的直接找到他恳求出兵,及早打通商路。
洪承畴心里也是着急,对于运城的战事,他在奏折中大耍春秋笔法,以回援太原为由为自己解脱,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将运城夺回来自己这个污点才能洗干净。
夺回运城即符合自己的利益,又响应了商人们的呼声,洪承畴也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可夺回运城又谈何容易。这运城可是保安军守在那里。对于保安军洪承畴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对其他流贼洪承畴是节节胜利,对保安军却是打一次输一次。保安军就在那里不跑不走,洪承畴知道保安军恐怖的防守能力,对于保安军占领地区却不敢派兵去收复。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洪承畴每日里都在思考着怎么样能够战胜保安军。心中苦闷的洪承畴决定观看一下自己队伍的情况,顺便到处走走散散心。
洪承畴最先到的还是他最信任的曹文诏的大营。曹文诏将洪承畴迎入营中,跟在他后边一起察看着士兵们的情况,洪承畴见曹文诏的士兵士气还算充足,训练执勤也很认真,心中感到很是满意。
二人来到曹文诏的中军帐中,洪承畴在上首落坐,曹文诏小心的站在一旁听候洪总督的指示。
“你的士卒状况还不错,看来你很是用心,这一点儿我很高兴,不知现在对河南境内的流贼打击的怎么样了?”这一时期曹文诏始终带队围剿河南境内的流贼,但由于流贼见了官军就跑,洪承畴始终没有捞着什么大仗打。所以洪承畴也没接到这方面的汇报。
“流贼现在是越来越滑了,见了我的队伍都远远的逃掉了,我多次组织出击也没有抓到大股的敌人。要想消灭流贼还得多方配合。
“这个我会想办法的。众将用命肯定能早日消灭流贼。”洪承畴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大明官场相互相配合是多久难的事情。不给你拆台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不过我发现了一个不太好的状况,流贼见到我的骑兵就跑,可对于其他官军的队伍下手却越来越多,越来越狠了。流贼的战斗力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有几只官军的队伍就吃了他们的亏。”曹文诏还是比较实在的,有什么就说什么。
"一群饭桶,连那些散兵游勇的流贼都打不过。”洪承畴想到有关几只官军失力的报告,气不打一外来,不顾形象的骂出了粗口。
“这倒也不完全怪那些将领,我发现流贼被打到河南以后武器盔甲反而更加充足,质量也更好了。我们缴获了一些流贼的兵器,发现竟然比我们官军装备的都好。”曹文诏可不想获的个在总督面前说同僚坏话的结果,所以极力的为其他将领开脱,说完赶紧示意中军官去拿一些缴获的流贼武器过来。
洪承畴看着摆在他面前的流贼武器,心中的烦恼又增加了几分。流贼的武器明显的要比官军精良的多,这一把好的刀剑就可能在战场上让官军多付出好几个人的性命。对此洪承畴却一点办法也没人。朝庭的武器制造掌握在各级官员手中,偷工减料是常有的事。再加上克扣工匠的工钱,工匠们连饭都吃不饱,那有心情认真制造武器。
这一个保安军就够让洪承畴头痛的了,如果其他的流贼不再是手拿农具冲上来送死的炮灰,那么官军的处境就会更加困难了。
“这些武器是从那里来的?流贼怎么有财力装备这么好的武器?“洪承畴看问题还是可以看到更深的层次,所以直接向曹文诏提出了两个关键的问题。
可这两个问题曹文诏一个也回答不了。对于打仗以外的事情,曹文诏关心的还是不多,所以他只能站在那里光张嘴说不出话来。
洪承畴知道自己问了半天也不会有什么有用的答案,还不如自己想办法。于是闷闷不乐的离开了曹文诏的大营,他准备去找师爷张绍堂看看有没有什么克制保安军的办法。
第二百七十四章 自办兵工厂
在攻打运城的时候师爷张绍堂想了许多克制保安军火器的办法,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也使洪承畴看到了一丝希望,使用火枪火炮后的官军在运城第一次攻到了保安军的阵地之中,最后如不是被保安军的刺刀冲锋打垮了,还真有可能取得胜利,这比以前只能被动挨打要进步了许多。所以在运城之战中虽然官军的火炮、火枪等火器几乎都丢给了保安军,洪承畴还是没有放弃发展火器部队的想法。
现在洪承畴手下的火器部队全部由师爷张绍堂管理。经过运城一战洪承畴发现这位师爷四书五经读的很好,看起来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上阵杀敌肯定不行。但愿意思考,接受新事物快,不受老思想束缚,他没有参加过军队中冷兵器对战,初次上战场见识到的就是保安军火器的威力,官军被保安军单方面屠杀给他的印象太深。战后张绍堂就一直在研究火器在战争中的使用,向洪承畴提出了许多应对火器之策,他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要想打败使用火器的保安军,最好的办法就是官军也使用火器。
张绍堂的想法深得洪承畴的赏识,于是将在运城组建起来的火炮营和火器营的建制仍就保留,交由张绍堂统领训练。张绍堂接手后发现这是个极为困难的工作,在运城一战中官军战败不但丢了火炮等装备,操控火器的士兵也死伤大半,再加上逃散的,火器营内能够使用火器的兵卒也剩下的不多了,为了报答洪承畴的信任之情,张绍堂将自己的铺盖搬到了火器营中,一个有着举人功名的读书人与那些粗笨的士兵一起同吃同住,每日里研究怎么使用火器在战斗中取胜。
洪承畴这次就想看看这位老先生的工作进展的怎么样。
看着前来迎接的张绍堂洪承畴不由有些心酸,站在他面前的张绍堂早已没有了先前那种儒雅斯文的模样,整个人又黑又瘦,身上的长衫都换成了短打扮。
“先生辛苦了。”这句话发自洪承畴的内心,没有一丁点儿的虚假作态。
“这没什么,如果能为总督大人分忧,我辛苦一点儿算不了什么,你看我是不是比以前精神了。”张绍堂自己倒不在意,这些日子组织士兵在阳光下训练,虽然他只是动嘴在旁边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