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董懿娜作品集 > 第25部分

第25部分(1 / 2)

>出来的。那时候,我的诗歌创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我对这方面的兴趣确

实也较常人甚一些。我的一位老师要策划一套普及美学丛书,涉及到电影、

电视、小说、散文、诗歌等,共有约十本,蒙他的信任,让我写一本《诗歌

美学》的书。这在当时,对我而言是个极大的考验,我从未系统地写过理论

文章。虽然这是本普及美学的书,对理论性的要求比较低,可对我而言是一

次挑战也是一次新的开始。当别的同学为我感到幸运的时候,我所付出的是

将近一年的辛勤劳作。

也正是从写这本书开始,我真切地体味到了写作的辛苦。以前无论写

散文还是写诗,都是随感而发的,而评论则是没有那么随意任性,在本质上

它需要冷静、客观、明智。这一些都是我原本的气质中不存在的。必须将原

本那种自在散漫的写作习惯改过来,纳入一种严谨的写作风格中去。这种调

整在当时对我而言或多或少有些痛苦,但实质上是有着很大好处的。因为要

写书,所以我必须先阅读大量的诗歌,很多并不很盛名的诗人写的一些充满

睿智的,优美的诗句,常常在那些寂静的夜晚给我莫大的感动,伴我度过了

很多个孤单的日子,至于名人佳句则更是让人难以忘记。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软,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当你老了》

我曾经喝过赛人的眼泪的毒汤-

象内心地狱里蒸馏出来的污汁,

使我把希望当恐惧,恐惧当希望,

自以为得益,其实在不断地损失!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语言,音乐,都只能

在时间中行进,但是唯有生者

才能死灭。语言,一旦说过,就归于

静寂。只有通过形式,模式,

语言或音乐才能达到

静止,正如一只中国的瓷瓶

静止不动而仍然在时间中不断前进。

艾略特《焚毁的诺顿》

你再不用想我说话,

我的心早沉在海水底下;

我再不用向我叫唤:

因为我--我再不能回答!

除非你--除非你也来

在这珊瑚骨环绕的又一世界:

等海风定时的一刻清静,

你我来交互你我的幽叹。

徐志摩《珊瑚》

我开始做各类卡片,把一些需要用的诗歌作为资料记录在卡片上然后

归类。久了,这就会变成一项枯燥的工作。可我的老师总是给我勇气并且给

我莫大的信任,还帮我借了很多诗歌评论的专著,让我能看到别人是怎么写

的。整个准备工作大约有四个多月,然后再着手写的。写作的过程也不太顺

利,在这种迂回的日日夜夜里,我与诗歌纠缠了很久。后来,这本书被送到

出版社,其余的八九本书也一并完成了,然而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它们都

那样搁置着,一方面表示一定要给予出版,一方面又迟迟不得以兑现。起初

还有些焦虑,久了就搁浅下来,不再去想了。再后来,我后写的书都要出版

了,这本书真的就成了封存的记忆了。现在想想,如果说写这本书给予我最

大的收获就是有一个强迫的环境让我从对诗歌的喜爱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很

可惜,那部书稿不在我身边,否则我真的很想摘一些自己写的诗评在这里。

那是一个女孩子主观和客观兼有的一些稚嫩的想法。我写过的诗有几百首,

摘几首曾经获奖的和我比较心仪的在这里,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引起女孩们的

共鸣。

秋的素描

(一)

晨露在晶莹中映射着凉意的凄艳

暮色的余晖里蕴着惨淡的华贵

风的柔和成为挽不住的浓情

阳光的妩媚一日日褪尽铅华

严寒的讯息过早地淹没秋意

浪漫才是涨潮却又退去

一切都变得简单而又没有意义

(二)

满是浓郁的芬芳和绝伦的华丽

阳光透过枝杆斑斓而至

透着残弱生命的最后一丝呼息

是比生死更为壮丽

尽管我爱意无限怜惜伤感

你还是日愈枯瘦直至竭尽

满目的惊叹和不舍送你远行

我的-

落叶

心灵无涯

秋的温柔如渐涨的潮

我寂寞的心只涤荡着曾有的微笑

阳光明媚亦成为逝去的骄傲

在空茫的日子里面对

爱和永恒

心的边缘开始扩展

当爱如潮般涌来我惶恐无依

当爱如夕阳我会再度哭泣

心的边缘无限扩展

期冀爱如磐石不飘离

你只在我的梦中没有别离

我是无限苍白而无力

晶莹滑落在无涯心灵

无踪无影

起风的日子

感觉到血液的变速

不曾悲凉的往事如梧桐叶纷纷扬扬撒落

街头

徘徊在长廊的尽头畏缩外面的风

将不曾丰厚的情感在起风的日子吹散

希冀灵魂深处的烙印呈现出

摆脱落寞的不再是虚幻的你

我不再疯狂奢望

怎奈得起风的日子重抖落

飘散很久幽远的梦

无尽头

三毛和她的书

每每看到现在那些为各类流行事物而疯狂的中学生,我就会努力回忆,

我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而“发烧”过?记忆中倒好像还是平淡如水的样子。那

个时候,流行歌曲还未曾象现在这般满山遍野开遍,也没有这个星那个星的。

那个时候,好像人和文字和关系还是比较密切,迷恋作家(对于中学生而言,

迷恋一个通俗作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的事倒还时有发生。我还记得那时候

有人在报上写文章,说是琼瑶的书,金庸的书,三毛的书害了很多的学生废

寝忘食的样子,甚至害得学生荒芜了学业。甚至是很有些威望的评论家也站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