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董懿娜作品集 > 第29部分

第29部分(1 / 2)

>目的地,只是必须经过的一个驿站。这里住了些乡村的人家,那种黄褐色土

制的泥罐仿佛家家都有,她的心被撩拨了起来,好客的乡村人家送了她一个,

如获至宝地一路颠簸捧回了家,用蓝印花布衬底放在墙角里,插上友人送的

芦苇相倚而坐,朋友说,这样很美!随意地拍些照。照片出来以后,朋友们

都说好,问她要了留纪念,她也就不经意地送上,半年以后,有人说最近的

杂志上有她的倩影,她不信,去买了本来翻,才发现这是本装桢很为雅致、

印刷质量颇好的时尚杂志,半年多以前她随意拍的照片就在里面。许是哪个

朋友出于善意将它推荐了出去,照片底下的小字为这幅照片注解的意思就是

时尚风采。朋友们都怂恿她去请律师来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她倒是非常轻松、

淡淡的笑,轻轻地说:本来我就以为时尚是某些高明的炒作者的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愈演愈烈,胜利的永远不是参与游戏的人而是操作游戏的人。

她就象没事一样把买来的那份杂志随意地送了人。依旧是安静的生活,

雅致简单的服饰。朋友告诉她,这一年,这个城市的蓝印花布成为最热销的

商品之一;这一年,这个城市的很多百货商店都在卖那种泥制瓦罐;这一年,

很多女孩都在穿那件她照片上穿的蓝底白花的袭地长裙。。

她依然是浅笑,然而眼神中的淡然却愈加浓重了。

1 巴黎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2 三毛:《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

Page:8

'Z1'这种对血缘关系的强调,带有一丝惊异:“我和她闹了那么多矛

盾,居然还是得相处!这全因为我们的血管里流的血液是相同的?”与其如

把它解释为某种神秘的“无穷尽的力量”,不如说是传统家庭的习惯使然。

诞生于一对夫妇的孩子们必须也在一起生活,而不论他们之间有多少不同,

多少矛盾。G 在这里对血缘的惊叹和维护,其实应理解为与妹妹“疏忽、隔

膜、冷漠甚至怨恨”的关系的反面表述--女性习惯用曲折的、隐晦的甚至

相反的方式表露内心的感受。显然,直述姐妹之间的恶劣关系,是不符合一

般的伦理观念的,也会破坏了G 重视亲情、温情脉脉的风格和形象。于是,

在下文道出与妹妹关系的实情之前,先要作一个补偿,以使读者既心领神会,

又在总体上显得中性、公允。

G 与妹妹之间的差异,当然应该有先天的因素。但是,后天的因素是不

是也有关系呢?是不是父母对待两姐妹的不同方式造就了两姐妹的不同呢?

似乎可以作这样的解释:因为G 从小远离父母,回到父母身边之后,自然有

些不习惯和陌生,心知父母给予自己的爱是不够的,因而有点怨恨他们。“那

个时候我沉静的个性中多的是倔强,对关心、对爱的渴求是极为强烈的。总

觉得父母欠了我很多的爱,于是就强装不在乎,强装个性坚强,或是将自己

已经逐渐成熟的个性包裹起来,让父母觉得我还只是个孩子,还处于可以被

疏忽情感的年龄。”内向的性格开始不过是一种情绪,如果父母及时察觉,

加强交流,G 今天完全可能是另一副样子。但是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来关心孩子,更何况漂亮可爱的妹妹又抢去了本已所剩无多的关爱。久而久

之,内向、沉默的习惯就形成了。到后来,这种与妹妹截然相反的性格反而

成了G 与妹妹区别的标志,她也依此来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对抗妹妹的活泼、

开朗。这意味着G 不是开朗不起来,而是存在着心理障碍。虽然成长了以后,

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姐妹的家庭地位有逆转之势,G 也有理由开朗,有

理由活泼,但她却不可能象同龄人那样,童年的阴影一直留存着,暗暗发挥

着作用,制约着G 的一举一动,使她不能得到完全的舒展。在童年,G 就被

迫活得比旁的儿童大一些,老一些,这种心理习惯保存了下来,使得她在小

学时有中学生的神情,在中学时代有成年人的思考,在二十四、五岁时有中

年人的心境。简简单单用“早熟”来形容是不够的,她总是活在比她实际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