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董懿娜作品集 > 第29部分

第29部分(2 / 2)

龄更长一些的时间域里。于是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她的作品里会有那么多的

对时光流逝、芳华不再的感怀。

这也是G 小说的结构常常是“将来过去时”的缘故,将来与现在对她

是同时的。

“早熟”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发育不良”。由于她总是领先于她该在的

时间,以至于她在每一个年龄都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没有游戏的童年,

没有早恋的青春期,没有绽放的成年的生命之花。。虽然在某些方面,她看

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但心智里是天真的、幼稚的,在关键时刻就会表现出

来。而且这种天真永远不会在继续成熟的过程中消磨,最后这一点是很可贵

的。

大概没有哪个女孩没有虚荣心,但她们产生虚荣心的原因却可以是各

不相同的。G 的虚荣可以理解为这种一般倾向的表现,可以理解为上海这个

超级城市的影响,但这都不是本质的。G 的虚荣是在与妹妹的竞争中,从童

年起慢慢滋生的。只有这样,才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G

在情感生活中的进攻性、霸道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但是,向上的仰视和向

下的俯视却仍是布尔乔亚的脾性,与此无关。

Page:8

'Z2'存有,即“存在”。在常用的词语中置换掉一个字,这是G 文字的

一个特点。例如情谊(情意),褪去(退去),方方整整(方方正正),四方

走走(四处走走),躲蔽(躲避,已删改)。。在大多数情况下,置换并非

内容上的需要,虽然违背语词的公用法,但也不至妨碍理解。这是一个使自

己的文字看起来有那么点特别的简单方法,而且,与日常语言制造一点差异,

引起阅读情绪的些微惊讶,这也是写作者对自己,文字的主宰者,的一种小

小的放纵,大概也不无快意吧。

不过,可以发现,这些置换都是同音置换,若联系到G 写错别字的独

特方式,即只错同音字少错近义字,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G 似乎对

读音而非字形更敏感。原因是什么呢?课堂听讲听得太多?

Page:8

'Z3'这个说法象萨特的《词语》。

Page:9

'Z4'但实际上,G 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未能突破传统的界限。所受的

严格教育和管束在作品中是有体现的。在文字空间里的舒展的感觉其实是对

日常空间里的自己的内向的补偿:只有在这里才能吐露内心感觉和想法,在

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倾诉是不可能的。

写作,向一个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听者倾诉,这大概是我们排遣本体的

孤独的最佳方式。

Page:9

'Z5'在《情往何处》和《斯人已去》中处处表现的自恋情绪以及那种

似乎过于旺盛的对爱的渴求在这里都找到了答案,它们是对缺乏爱和关怀的

补偿。

Page:9

'Z6'这里让我想起每当我夸赞你的美丽时,你总是不以为然的样子。

Page:9

'Z7'想到了《斯人已去》中唐雯对唐杰的忌妒的那一段吗?

Page:10

'Z8'因为过早地独立,接触到生活的真相,自己去处理生活的琐碎,

应该发展的,应该得到的营养不是很充分。因此在心理结构中有一个空洞、

一个缺项,象黑洞一样吸引着G 的情绪倾向。这种自由是“被迫自由”。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