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红色苏联 > 第5部分

第5部分(2 / 2)

此时,那名飞行员正在用崇拜的眼神,望着西蒙诺夫,西蒙诺夫笑了笑,在苏联,军人,技术人员,都是受人尊重的,尤其是像西蒙诺夫这样的走在苏联航空科技的最前沿的总设计师,更是受人崇拜。

“怎么都是晶体管?”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技术人员依旧在动手,拆解内部的设备,当操控台上的螺丝卸下来,露出了里面的电路板的时候,一名技术人员顿时惊叫道。

“那个黑色的疙瘩,怎么有那么多引线,难道是集成电路?”

“怎么不见电子管?”

本来,他们打算拆开电路,看里面的具体构成,争取尽快测绘出来,确定这些侦查设备的运行方式。但是,当拆开之后,却发现跟他们想的不一样,不是各种玻璃泡的电子管,而是晶体管,集成电路!尤其是集成电路,不知道内部构造,很难分析电路结构和仿制啊。

电子管,是根据爱迪生发现的热电子效应制成的,在抽真空的玻璃泡中,制造出电子二极管和三极管,具有闸门作用和放大作用,又构成了各种复杂的电子线路。

之后,美国人在48年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里发明了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用半导体材料来制造,耗电少,体积小,故障率低,又在58年的时候,制造成了集成电路,将众多的二极管,三极管合在一起,做成一个芯片,进一步减小体积,降低故障率。

现在已经是76年,美国人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应用上已经相当迅速,军用领域里也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苏联却一直都对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不感冒,他们只钟爱电子管。

“美国人是怎么想的,一旦发生核战争,剧烈的电磁辐射,这些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都会被击穿的。”一名技术人员开始替美国人担心了。

“美国人的路子是对的。”就在这时,后面发出了一个声音。

第十三章集成电路是方向

某些时候,苏联人是相当固执的,比如,面对着西方的电子革命无动于衷,继续大规模地采用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能少,耗电量大,都发热了。而他们利用电子管,绞尽脑汁地想出各种办法,力争在性能上获得突破,这种整合的能力,是相当的强大,如果他们拥有和西方相同的电子技术,那肯定会开发出比西方更厉害的系统来。

其实,苏联也是有晶体管技术的,苏联在五十年代就有晶体管了,1953年5月苏联建立了专门的半导体工厂НИИ35,后世叫做“脉冲星”联合体批量生产半导体器件;1955年,在列宁格勒“斯维特兰娜”工厂也建立了生产晶体管生产线。而在七十年代就有了集成电路制造的超级计算机厄尔布鲁士。

不过,当时苏联人还认为电子管必定有潜力可挖。1953年的时候,杆状核心真空管出现了,体积大大缩小,同时塞进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里面去,功率远超过美国人采用晶体管的卫星。

由于部门的利益,苏联的守旧的电子专家抵制晶体管,更加有军方的一个观点,晶体管无法抵御强大的电磁脉冲,无法在核战争中使用!

所以,此时的苏联军事工业里面,几乎还是真空管主导的,像现在的米格25,战斗机的雷达功率巨大,还让制造者沾沾自喜,声称什么能烤熟兔子,其实,就是个大烤箱而已,根本就不如同期的美国的雷达!

现在还不晚,如果意识到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才是以后真正的方向,在这方面奋起直追,苏联的电子技术,应该能够达到美国相同的水准,甚至是超过!毕竟,苏联有着体制上的优越性!计划经济体制,只要上面拨款支持就行,不用想有没有市场。

现在,这架美制的EP3,上面的电路,大部分都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了!这同时也是苏联的专家们第一次接触到美国的专门的军用电子干扰机,美国同行们的做法,让他们很惊讶。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这样可以吗?

就在这时,后面传来的一个声音,则让他们纷纷回过头去,只见基地里的跟着司令一起过来的那名同志,正在郑重其事地向他们陈述观点:“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系统,体积和重量要远远地小于电子管的电路,能耗也小,而且,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多。看美国的这架EP3电子侦察机,可以侦查我们苏联海军和空军的所有波段,记录各种电子信息,要是用我们自己的电子管来制造,怕是一架安22运输机都装不下。尤其是集成电路,才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集成电路方面下功夫才对。”

这块电路板,是给输出的屏幕提供信号的,集成电路可以轻松地进行D/A转换,要是用电子管来搞…就这一块电路板,没有一个大机箱是放不下的。

“安德烈,你说什么呢?现场的可都是专家。”安德烈旁边,阔日杜布的脸抖了抖,说道。

这不是班门弄斧吗?安德烈可只是个飞行员而已,他懂这么多知识吗?

西蒙诺夫眼前却是一亮。

“那要是遇到核战争的话,这些电路不都毁坏了吗?”一名技术人员说道。

“我们不惧怕核战争,也做好了核战争的准备,但是,我觉得大规模的核战争,不可能爆发,毕竟如果真的爆发了核战争,那么,即使我们胜利了,留下的也是一个末日世界。我们知道这个结果,美国人也知道。”安德烈说道:“我猜测,以后的战争,打的是高科技,打的是电子技术,不是核战。”

不会爆发核战争?未来的战争是高科技战争?当莫斯科的那些决策的制定者都是白痴吗?顿时就有一名工程师想要讥笑。

“就像我们现在的米格25,机头的雷达虽然功率很大,大部分的功率都转变成热量消耗掉了,剩下的有用功率不足,由于电子管的处理能力有限,导致了我们的雷达功能很少,连脉冲多普勒的能力都不具备,无法将地面回波中的信号滤除出来。”安德烈继续说道:“导致我们的米格25战机,只能拦截高空的目标,万一敌机是超低空大表速突防,我们根本就发现不了。而现在,美国人最新的雄猫战机,配套的AWG9雷达,已经可以同时引导六枚导弹,攻击六个目标了。”

电子管?电子管搞出来的计算机得有多大?集成电路才是方向!米格25的旋风A雷达,重量达到半吨,使用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孔径超过1米,功能却十分的简陋,标称峰值功率高达600千瓦,但绝大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掉了,对典型轰炸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只有100公里,只能以单脉冲体制进行简单的对空搜索,捕获目标以后,再以单目标跟踪模式对目标锁定并导引机载导弹发起攻击。

安德烈说得完全正确,米高扬设计局也知道这其中的技术缺陷,所以,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研究院开始帮助在米格23高空云雀雷达的基础上,研制脉冲多普勒雷达。

“安德烈同志,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西蒙诺夫很有兴趣地问道,这次来索科洛夫卡基地,遇到这样一名飞行员,西蒙诺夫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想起现在T10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也许是该转变一下思路了。

“在成为飞行员之前,我在基辅理工学院旁听过电子课程。”安德烈说道:“其实,受我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对电子技术非常感兴趣,还曾经独自制造过矿石收音机。进入空军之后,我更是搜集了国内外的空军资料。”

安德烈想起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父亲,可是发电站的工程师!有着深厚的电子技术知识储备,安德烈耳濡目染,从小也就爱捣鼓一些东西。而现在,美国的雄猫战机的技术资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同时拦截六个目标的试验,也是做过的。

第十四章米格25PD

“安德烈,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休息了,明天还要战备值班。”老油条阔日杜布发现这安德烈的话,某些技术人员不爱听,为了避免出现更多意外,惹得这些专家们不高兴,阔日杜布立刻要让安德烈离开。

“小伙子,你很有想法,以后有机会的话,请你到莫斯科一谈。”就在安德烈在拉下脸来的阔日杜布的命令下,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听到了西蒙诺夫这句话。

本来,安德烈还有很多想法的,后世的苏27,完全就是被变态的总重超过一吨的雷达所拖累,要是提早上集成电路,别在电子管上浪费时间,重量能减下几百公斤来,外形优秀的苏27,就不用在增重和减重之间不断往复,最后的了个先天性的软骨病了。

毕竟现在才76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