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2 / 2)

“语言是条流动的河”,这话早就有人说过,我这里不过是借用一下。当然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来看,词典在规范用语的同时也可能限制人们的创造,人们在大胆创新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规范,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尺度。不必动不动就拿书本说事儿,千万别做“春江水暖鹅也知”式的老学究。0609(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教育的权力空间有多大

学生随手扔个矿泉水瓶就能被开除、女生留长发或者男生剃光头就禁止上课、校长儿子结婚全校师生放假、以教育为名随意曝光学生隐私、随意开除学籍又拖延办理退学手续、高考试卷上的漫画成为落榜理由、考试作弊就取消学位资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近来目睹之教育“怪现状”,足以显示出校园权力的混乱无序和随意扩张。这必须由外力和法治加以监督规范,必须建立针对校规合法性的审查程序。不合法的教育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和悲哀。

最近又有这样的事,深圳某中学在全校整顿学生发型,规定女生必须剪齐耳短发,舍不得剪去长发者不准上课。类似事件在一个月前还发生在广州某民办高校。

这两起事件都在学生形象上大做文章,其目的何在?深圳该校校长的说法是为了优化校风树立学校对外文明形象,因此还把“整顿发型”作为各班级考核标准之一,若有一位女生没按规定剪发就扣掉班级一分。广州该校负责人的理由更加冠冕堂皇,是“为了搞好素质教育”。

校方的这些新规定和新现象,足以构成教育界的“形象工程”。刻意地注重外表,苛求所谓的规范,从而缺失了起码的人文关怀甚至有悖常理,这其实是为学生的人格发育营造了一种扭曲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都可能得不到满足,人格发育又怎么可能不受负面影响呢?

教育不是“形象工程”,不是做给外人看的,而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校方的那些理由是荒唐可笑的,头发长些的女生就没了素质就有伤校风吗?这种观念怎么有点“复古”的意味呢,这是否也可算作另一种“传统回归”?只是在这样的传统回归中,学生的正当自由和权利又要到哪里去寻找?

深圳该校校长对记者承认“不剪发就不许上课是班主任为保班级评比分而采取的偏激方式”。这真让人搞不清到底谁更偏激了,学校既然有了这样不剪发就扣分的制度,那还能让班主任怎么做呢。校长还表示他将“教育班主任用适当方式给至今还留着长发的女生做思想工作”。呜呼哀哉,我实在不知该何言以对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不需经过任何听证与论证,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笼,谁赋予了学校这种“绝对权力”?教育者的权力空间到底有多大?

现代法治社会里,公权与私权的关系要逐步实现对等,校园不是法律真空不是世外桃源,当然也应该被包含在内。可在现今的教育界,在学校里,校方的“公权力”与学生的“私权利”之间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学生是否只有服从管理的份儿,而不用理会这种规定是否合理又出于何种目的抑或只是校方的一时心血来潮?这样培养出来的将会是符合怎样标准的学生?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又谈何以学生为主体,谈何人格和地位平等。学校的权力空间过大,迫使学生的权利空间过小,这样的教育本身就是畸形的。

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教育者的权力和受教育者的权利,该如何实现对等,学生如何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平等,这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深刻思考和认真对待了。0105(原载《检察日报》)

一朝吐绿露芳容(2)

一窝蜂的“杰出”就是庸俗

前一段在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的前列,都有“杰出”两字的出现。随之某出版社又推出了某母教专家主编的一本“杰出”的书,有关“杰出中学生的N种能力”。如此竞相“杰出”,大有追风赶潮之势。才能出众、与众不同方可谓真正的“杰出”,而一窝蜂的你追我赶以致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那就只能沦为平庸了。

让我们先来数数此类图书都有哪些“杰出”的代表。诸如“杰出青少年的N个习惯”、“高效能人士的N个习惯”、“度量激发青少年的N个潜能”、“成功父母的N个秘诀”、“N种方法使你的孩子出类拔萃”,不一而足。当然这个“N”数的具体值也不一样,反正都有若干吧。这么多的“秘诀”和“习惯”,真真让我们眼花缭乱。不消说付诸实践了,就是看它一遍也得头疼好几天。因为这类书大多是从美国引进的枯燥理论。适不适合中国暂且不说,而今出版界向西方学习的“谦虚心态”实在令人惊叹。就连育人竟然也要全部照搬美国?

成功源于创造,而非模仿。教育或做事方法是不可以照搬的,只能靠自己对事物本质的领悟。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套用别人的东西是低能的,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自己。缺乏创造力是可怕的,对于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来说都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照搬别人而无自我的创新,就不会进步和发展,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说得实在一点,在育人和成才上的“全盘西化”、“崇洋媚外”之风将贻害甚深。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出版界的庸俗之风。追慕风潮、搭车赚钱之举,已然蔚为大观。每有一种“市场化运作”的新书出笼,屁股后头便会立马跟上一大堆追随者。也不管这新书的气味香臭如何,能否真正赢得读者。很多“好书”不是真好,而是书商和媒体“真情互动”,狂加猛料一通爆炒做得的“美味佳肴”。可有谁真正为读者的利益考虑过呢?读者如果不加分辨,盲目听信书商的“自卖自夸”,则只会落入“铺满鲜花的陷阱”。只由别人牵着鼻子转,没有自己的分析、领悟和创造,何以奢谈成功?

习惯或方法是没有穷尽的,绝不止书上说的那些。您大可不必受它的局限,尽可以自由地去创新,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自己的东西。创造的天空是没有边界的。对于这类书即使要随便翻翻,也只能是“仅供参考”,千万别奉为经典,照章去办。照搬别人注定是失败者,只会走向“杰出”的反面。古今中外,真正的杰出人物都是创造的“天才”,靠模仿别人不可能成功。

新近推出的这本“N种能力”的书,又打出“少年大学生”和“早期教育”的招牌。少年大学生成年以后还能杰出的几乎没有,各高校少年班的纷纷停办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甭管它号称出自什么专家或“杰出”人物的手笔,个人的心得和经验总是有局限的。如果你个性十足、崇尚创造,就不必受枯燥理论的束缚,尽可按照自己的目标自由地发展。这才是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即使参考别人,也得多加分析,尤其对于商业化的书籍,只能怀有批判之思来阅读。0826(原载《光明日报》)

谁能为“天人合一”正本清源

在攀登珠峰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天人合一”的真谛,摒弃“人定胜天”等违背人伦天理的思想。“天人合一”理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源远流长,它绝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任何一种思想都可能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我们不必过分囿于传统。而且,即便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