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大海哥,水蛇咬人可舒服了。不信,夏天来试试。”
“大画家,秋平姐是田畈的漂亮胚,田畈人都说千金难买秋平笑,你住在她家一定好开心。”
坝上的女人们七嘴八舌,笑得更开心了。
“哈,哈,哈,哈,各位大嫂、小妹,你们慢慢洗,我还要到县里去,下次我一定来看你们洗衣,给你们画画。再见。”
“到县里去?”当陆晓凯启动车子后,李秋平在后边问。
“嫂子,你年轻时与她们一样?真厉害,不饶人。”陆晓凯回头看了看李秋平,自言自语地说:“田畈的女人真可爱。”
“为什么到县里去?到县里去干吗?”
“嫂子,听小明说,农村走家串户都得买礼包,我入乡随俗,更何况我第一次去你妹妹那里。你要是不反对,我想叫六一和小雨出来吃午饭,我还想给你买些衣服。”说话间,车子已经拐上了通往县城的公路。
“那是过去。不要!停!”李秋平大声喊了起来。“大海,听我的,去沙湾,要不,赶不上吃饭。”
“嫂子,现在不到十一点。买衣服用不了多少时间。”
“大海,去沙湾。”李秋平非常坚决。
“那你坐到前头来带路。”陆晓凯见状哼哼地笑着。
“我就坐后面。大海,她们怎么样?”
“谁?”
“坝上的女人。”
“我没说吗。嫂子,她们与你一样,健康、漂亮、纯朴、无拘无束,非常可爱,不像城里的女人。嫂子,平常碰上男人也这个样子?”
“不。大家喜欢你,觉得你是好人、熟人,觉得你是自家兄弟、亲戚才这个样子。”
“真有意思,所以老古话讲三个女人一台戏。”
“大海,我们都像亲姐妹一样,什么话都讲。你不知道,回娘家的女人最爱到这里来,好像回到姑娘时代,好像溪边洗衣是她们最快乐的时光,她们啥都敢说,说了也不红脸。刚才说野草野花的就是陆吉堂的三妹,出嫁前三棒子打不出个屁来,可贤静了。”
“嫂子,看来小溪与田畈的女人挺有缘分。”
“以前大家分散在小溪两边,没这么集中,说话吊着嗓子,也没这么热闹;现在带上小凳在坝上一坐,一边洗一边就能东拉西扯。大海,到了夏天不但有洗衣的还有洗澡的,那场景更热闹,晚霞映衬下女性动人的身体在水中若隐若现。”
“是吗,那么看来,夏天我一定带小勇到坝上一游。”陆晓凯看了看小勇自得地说:“小勇,我想,就叫《小勇与水坝》。对,就这么定了。哎,嫂子,我以前怎么没听你用这种方式讲话,说心里话,我可没想过你会说出这么美妙动人的句子。”
“我看了一本书。那上面有。”
“什么书?借我看看?”
“《哈默雷德》,我学了不少。”
“我怎么没看到。嫂子,你对哈默雷德为了报仇雪恨装疯卖傻这事怎么看?你对哈默雷德的死又怎么看?”
“他勇敢,能面对现实。”
“面对现实?是的。面对现实。”
“大海叔,你说我们不像城里的女人,她们不说笑?不说男人女人?哈默雷德的恋人不也在刺绣,她是大臣的女儿,还要刺绣?”
“城里的女人当然也说,但她们要工作,要思考。也许,她们说话方式与你们不同。”
“家里的事谁做呢?烧饭洗衣是男人的事?”
“嫂子,我的意思是说田畈的女人朴素大方,从里到外都是自然的,处处展现出原始的美感,没有矫揉造作,不,我说的是那种实实在在的、可亲可爱的感觉。”
尽管小车在山涧崎岖的小路上颠簸,但李秋平却生平第一次感到心里美美的,舒畅极了。
一个小时后,他们到了李秋平妹妹的山庄用毛竹搭建的几间竹坯房。此时,竹屋前停了二部汽车,从里边传出喝酒、猜拳的声音。身材、相貌与李秋平非常相象的燕子对李秋平和陆晓凯的突然出现表现出极大的惊讶,她认真仔细地审视了一番陆晓凯,然后挽着李秋平的手拖着她向竹屋先走了几步,轻轻地说:“你家的画家?”
“燕子,他叫陆大海。与小明同年,叫大海兄弟也行,叫哥也行。燕子,我们还没吃饭。”
“大海哥,都一点了,我这里不是饭店,将就着吃一点,行吗?”燕子回过身来招呼站在原地的陆晓凯。
“谢谢。小妹,最好找个清净的地方。”
“大海哥,就三间破房子,你自己选,随你的便。”
“嘿,大海,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来,来,来,一块吃,一块吃。”没想到段德良一眼便看见刚进屋的陆晓凯,他立即过来拉陆晓凯。
“小虎,你好。怎么,我就不能到这里来。我来钓鱼。”陆晓凯看着人杂,他不愿去凑热闹,仍然站在门口。
“钓鱼?大海,我带你出来就不行,什么意思。还是小明娘们有能耐。来,来,来,喝一杯。”段德良强行拖着陆晓凯。坐下之后,段德良对身边的一个人说:“段德贵,拿副碗筷来。我朋友,也是山东老乡,叫陆大海,是位画画的老师。搞艺术的。艺术家。”
陆晓凯坐下后,段德良分别将桌上的几位一一介绍给陆晓凯;陆晓凯也与他们一一握手。
突然,段德良大声喊叫起来。“DVD,叫你拿碗筷,你愣着干吗。”他又转身对陆晓凯说:“兄弟,不好意思,这小子是刑侦队副队长,叫段德贵,记性特别好,一目百行而且过目不忘,好比放DVD一样。大海,不要被他的名字误导了,他是本地人,与我非亲非故。”
这时,段德贵将拿来的碗筷放在陆晓凯的面前,目光几次扫过陆晓凯,他笑笑说:“大哥,加酒,多喝些,酒,酒不错。原来听段局说过,没想今天有幸一见,大哥的面相真熟啊。大哥,小弟先敬你。”
“废话少说,喝酒。”段德良大声说道。
十一
自从陆晓凯到了陆小明家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家人心里有了一副朦胧的草图。最明显的特征是陆小明开始他轻松愉快的打工生涯而且每月有了较木匠更为稳定的收入;李秋平也慢慢从农村妇女超负荷的繁杂劳作中解脱出来,换句话说,她有空闭时光了。生活习作上的改变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李秋平思想上的活跃。有时,她做好晚饭后一人散步到村口去接孩子,然后,坐在六一的自行车后边两手扶着六一的肩膀与跟在后边的小雨又说又笑;有时,她借整理床铺、泡茶等机会在陆晓凯房中转转,她也有不小心的时候看着陆晓凯精致的笔记本电脑,几次将水溢出了茶杯。现在,陆小明家的堂屋常常是清清爽爽,已经见不到堆放在一角的常用农具,由于李秋平专心致力于菜地,方桌上的蔬菜也相对丰富一些。
李秋平的变化当然没逃过陆晓凯的眼睛。他非常高兴,他认为李秋平的变化与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而且也间接地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和学习,他逐渐意识到李秋平的心情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此外,他教李秋平玩数码相机并不厌其烦地指导她运用鼠标、键盘。辅导的结果是李秋平建立了自己的文件夹并用Excel表格统计家庭收支情况,熟练地阅读陆晓凯移动硬盘中的散文和中外名著。
陆晓凯不在家时,电脑归李秋平使用,她对电脑的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天,陆晓凯被段德良请走,她坐在电脑前看电影,当她看完一部电影时已将近中午一点,她下楼到厨房喝了一大碗水、装了一大碗饭、挟了几只煎辣椒并倒了一些辣椒汤,然后,她回到楼上一边吃一边翻看陆晓凯的文件。突然,她看到一只名为“二苏”的文件夹,她打开了它。
苏国庆其人其事
苏国庆,小名小庆,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62年2月生。83年师大毕业,同年与钱怀周和我一同分到六中教高中数学。85年苏国庆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市工会、市委组织部、卢东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任职,93年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上改任卢东区党委书记。我们是多年的同学,要算起来我们之间的交往已有三十五年。因此,我算一个对他了解较多的人。
他父亲出生扬州官商家庭,不仅是江南才子而且是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