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上马车,企图挟持佳佳为质。他大急,急掠而去,却被官兵重重围困,脱不开身。
孙豪长袖一挥,腾空而起,闪电般落在车辕,赵兴海还没有进去,已被孙豪提在手里“豫儿过来吧!他们没人敢拦你,快赶车离开这儿。”孙豪长笑道。
江枫欣喜万端,纵起身体,落在马背上,一扬马鞭,三匹骏马绝尘而去。数千官兵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过去,不敢阻拦,主将在人家手里,谁敢贸然行动?
孙豪笑道:“赵将军,你再带五万人马,结果是一样的。只有让你来打公主的主意,才可以请到你来退兵。”
孙豪的运筹与豪情令江枫万分钦佩,擒贼先擒王,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师父的韬略赛过千军万马,特别是他的一番预测性的言语,真可谓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载的世外高人:“有的事你可以选择,而有的事也只能听凭命运帮你决定。”师父他在暗示我吗?难道他比未来人还知以后要发生的事?
第二十八章 此恨不关风与月
更新时间2011…12…9 10:43:34 字数:8658
江枫与李永佳在洛阳遭遇安禄山的叛军挡路,死里逃生之后,却无法返回长安。通往京城的道路几乎全被叛军封锁,只能在洛阳附近的山林中呆了数月。此时,大都市里充满了战火硝烟,处处残砖断瓦,一片狼藉。四处可见背井离乡的逃难者,他们衣衫褴褛,携儿带女,匆匆忙忙的四散奔跑。自古云“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个人的野心,把天下黎庶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制造战乱者真是千古之罪人。令人唾弃。
只有荒山野林中才能得到一丝宁静,青山绿水,茫茫山川,风月清爽。远离战争带来的伤害。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打着诛除奸相杨国忠,杀广平王李豫为儿子报仇的旗号率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南下进攻唐朝。叛军所过州县,地方官吏或逃,或被擒杀,无敢抗拒者。安禄山的叛乱来势凶猛,如同江河决堤,震撼了唐朝的统治。大学士李白在《长恨歌》中用两句话描述了这种形式,“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讽刺唐明皇与杨贵妃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在叛军烽火燃起这一刻方才有所收敛。
江枫与李永佳不能立刻返京,心急如火,却又无可奈何。迎着拂拂山风,两个人登高眺望着山川风月。原野牧歌。可惜了,大好河山不可避免的蒙上了战乱的阴影。
李永佳情绪黯淡:“如果知道安禄山的叛乱造成如此大的伤亡,我真不该逃婚,嫁给安庆绪,也许他们就不会造反了。”
“傻丫头!安史叛乱,这是历史早已注定。非人力可以挽回。皇上就是把皇室中所有公主全都送给安家,他们也会造反,他们要的是大唐的江山社稷,是整个天下。你别再自责了。”
李永佳如何肯信?他以为江枫是在安慰她,对于不晓历史的佳佳来说,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她凤目含泪,凄然说:“都是我,因为我不安分,只为自己的幸福,给皇爷爷,父王惹下这么大祸。”
江枫无比心疼,拥著她,柔声安慰:“佳佳,安禄山野心勃勃,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是一个弱女,要你拯救大唐,那是给你无谓的压力。相信我,历史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安史之乱在八年后就会平息,大唐一定能长盛不衰。”
李永佳忽然转身,跪在江枫面前。
“佳佳,你这是干什么?”江枫吃惊地问。
“我李永佳替父王、皇爷爷和全天下亿万百姓求你,暂时不要把真相抖出,继续以李豫的身份挽回大唐的统一。孙前辈都已经说了。这是天意,大唐国民需要你,你暂时不要走,答应我,好吗?”
江枫扶着李永佳,一双星目含着果毅的神彩:“据我所知,安禄山将很快攻破东都洛阳与京城长安,皇室亲眷必离京西去。我答应你,帮助朝廷收复两京再走。佳佳,江枫只是个平凡人,并无万能之力。战争销烟要持续八年之久。大唐忠良义士无数,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志士拯救国难,前赴后继,而我只不过是这儿的匆匆过客,早晚也要回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去。佳佳,现在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说,是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不知道你听得明白么?”
“我大概明白一些。就是说,在你的世界里,安史之乱已经发生了一千多年,对吗?”李永佳的确很聪慧,完全弄懂了过去与未来的关系。
江枫轻轻点头,更为佳佳的聪颖赞许。
“可是,我生活在这个时代,对于我,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我知道这样要求太过分,你不是我李唐之人,并没义务为我们舍生忘死。你不是大唐子民,就是以臣子身份尽忠报国都算不上,我却这般为难你。对不起。佳佳会把你永远藏在心中最珍贵之处。永世不会忘怀。”
“谁说我不是大唐的子民?至少现在还是,我会尽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在朝廷反攻叛军的卫国战争中添砖加瓦。”江枫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突破叛军封锁,尽快回长安。”
“委屈你了,江郎!”自从知晓江枫身世之后。李永佳从来没有称呼过他,而现在竟冲口呼出一声‘江郎’。
“现在我还是你的大皇兄李豫,你就不要唤我什么‘江郎’了。”江枫笑道“听起来好老啊!”
安禄山的来势之猛,尽管大唐皇室早有心理准备,但仍为此势如破竹之势震惊。
玄宗昼夜与群臣聚在大殿商议应敌之策。
张九龄建议皇上调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带兵征讨,皇上准奏。
封常清接旨后,把自己部下四万人马调出,又到洛阳召集六万残兵,再从长安六军征调一些,共计十五万大军。派右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领兵进驻陕郡抵御叛军{今河南三门峡西}。然而仓促凑齐的军队未经统一训练,无法抵挡安禄山的进攻。因而安禄山的叛军兵锋日盛。自河北南下,很快度过黄河,攻陷荥阳,洛阳,进逼潼关。封常清、高仙芝二人败到陕州,以为无险可守,而且通关兵力薄弱,既共同退守潼关,以防叛军突入。这是二将最明智,也是目前为止最正确的策略。
消息传来,京师震动。潼关乃是京师门户,一旦潼关失守,大唐中央政府也将为叛军所攻占。
玄宗大急之下,又紧急调其他藩镇出兵洛阳,力求把叛军挡在潼关城外。
此时,大唐宫中发生一件大喜事。让玄宗皇帝久已疲倦的身心得以暂息。
天色尚未明亮,大明宫烛火就爆发出‘噼噼啪啪’的轻响声。这是有喜事的预兆。果然,内侍禀报:“贵妃娘娘在长春宫中产下一位小皇子,母子均安。”
玄宗忧急深锁的龙颜才有了一丝喜色。忙命宫女内监更衣,摆驾长春宫。这些日子,日夜为叛乱之事忧心。连爱妃临盆都不在身边陪伴。真是不该。
长春宫二十多名宫女、太监齐跪地上接驾。玄宗急急进入内室,伸手握住杨贵妃面色欣喜:“爱妃,你真是好样的,朕已有二十三位皇子,最小的也已十八岁,朕的孙儿都有几十个了。你又为朕添了一位小皇子。你是朕的福星!”
宫女、太监齐声向皇上道贺,并说这位小皇子定能为皇上带来吉祥,带来好运,叛乱不日即可平息。
皇上大喜,忙命赏赐长春宫一众奴才,并在宫中设宴歌舞,召宫中嫔妃、文武百官前来赴宴庆贺。
杨贵妃说:“十几年前,皇上承诺,如果臣妾生下皇子,就册立他为皇太子。如今臣妾做到了。皇上是否也该实践你的诺言了?”
玄宗顿了一下说:“爱妃,皇子刚刚降生,而今天下不太平。等将来叛乱平息后。皇儿也已长大一些,朕一定改立他为太子。怎么样?”
杨贵妃满脸不高兴:“皇上因为太子已有五个成年的儿子,可为大唐出力。也怕太子知晓后谋夺帝位,故而不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