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2)

>我将手中的食品放在水泥地面上,双手紧紧地把着冰凉的铁栅栏,尽管我知道一点希望也不可能再有,默默地看着逐渐远去的尚队长,那个将我亲手送至地狱的男人,那个扼杀我所有希望的男人,那个视我为玩物的男人,看着他渐渐模糊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

我很想放声大哭一场,但是我不能;我很想深吸几口外界的花香,但是我不能;我很想挣脱出皮囊的桎梏,但是我不能。

我所能够做的,就是在这里,静静地呆在这里,心若死水般地静静地呆在这里。

在这里,没有人在意我的过去,而我,亦将自己的过去封存起来,直至我真正自由的那一天。

走廊对面是一扇敞开的玻璃窗,玻璃窗外面是一片辽阔的广场,广场的辽阔,更加映衬着夜空的无限。

我象一个石头滚到路旁,我象一名战士被弃之山岗。也许,这一切本身,注定是一个错误,那么谁又是错误的缔造者呢?

夜空很晴朗,还能看见缓慢飘逸的云彩和银河的点点星光。同一星空下,有多少人在金迷纸醉,又有几人如我一样有家不能归?有多少人寻欢作乐,又有几人如我寂寥落寞?有多少人弃家而别,又有几人如我般思家心切?有多少人浮骚郁闷,又有几人如我痛不欲生?

这些事情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知道我也无法改变。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风,不断地吹透我单薄的衣着,脆弱的躯体,涌进拥挤的监室。

举头望天,银河茫茫;侧耳听蝉,悲鸣凄切;悔悟自醒,无限凄凉。

对于我而言,真正要独立面对的人生和挑战,正是从我被关押的这一刻开始。

阿甘说,你永远无法 得知下一盒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我说:人生中吃的巧克力越多,人生也越出彩。

2004年7月23日23:04分,我彻底丧失了自由。

2004年7月23日23:04分,我的人生,开始了新的篇章。

第十二章

2004年7月23日夜    第一夜



对于我而言,让我开始新生活的是那名叫李建国的年轻人的一句话。

“嘿!哥们,叫啥名字?"

我还没有从刚才的迷乱中回过神来,依旧握着栅栏,迷茫地望着群星闪烁的夜空。

“你叫啥名字?”李建国感觉到有伤自尊,不禁加重语气问道。

就在他说话的同时,所有监室人员的目光均聚焦在我的身上。

“看他哪个傻呆呆地样子,不知是犯了嘛事!?”说这话的人一定是天津人,至少在天津长呆过。

“看!那不是※中学的校服吗?哎,亮亮,你媳妇不就是※中的嘛。”

“就是的呀!当初我天天接她,她只要周三有体育课就穿这衣服。”这个尖利的嗓音很明显就出自于哪个叫亮亮的年轻人。“一接就三年,想当时,大冷的雪天骑自行车带她上学,我容易吗?”

“行了,行了,可别吹你当年的历史了。我们都听过八百遍了。”那个公鸭嗓的声音离亮亮的声音很近,应该就在他的身边。

“算了,你这个不解风情的家伙,和你说没用,浪费我感情。”亮亮不耐烦道。

“你们※中还是人才辈出呀!看样子象个高中生。”

“你们猜他是为啥近来的?”有好事者已经开始打起赌来,有说盗窃、有说伤害、更损的是一个男中音:

“看他那样子,戴个小眼镜,假装文质彬彬,没准呀,是强奸人家小女生了。”

“对对!还是吕哥看得准。”公鸭嗓说着,顿了顿,道:“亮亮,呆会儿可得好好问问,别他强暴的是你马子。”

在换取了亮亮一顿拳脚之后,公鸭嗓倒也安静下来,但他仍然不甘心,道:

“要真是这样,呆会可得让他好好讲一下作案历史,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动作,妈的,肯定比黄书过瘾。”

“就是的。”亮亮配合道:“李建国,该发挥你舍长的作用了。”

那个叫做李建国的年轻人,见长呼短喊仍然不能使面前的这个男人有所反应,估计是颜面尽失,穿起秋衣快跑两步来到我后面重重地拍了两下。

“小子,别不好意思,转过来让我们看看。”

而在我,此时此刻此地,我的心又在哪里?分明的,看到我的另一个身体,飘向那遥远的地方。无奈地我,闭上那瞬间阅尽人间白态的疲惫的双眼,幻想着,自己身在另一个地方——有我的妻子、孩子、双亲,还有我的幸福的狗窝(小店)。

当人极度匮乏某种东西的时候,他会为之疯狂的想念/幻想,有时甚至不用闭眼——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只需点燃一根火柴就可以看见美味的烧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年少轻狂的我喜欢ROCK‘N’ROLL(即便现在亦是如斯),曾经疯狂的迷恋JIMHENDRIEX的LITTERWING和唐朝的老五,也幻想着有朝一日组建乐队,发行自己的专集。唱片进入白金镑,我的FANS满街躺——这是当初我最大的希望。因为此,还与同学买了一堆打口碟,兴冲冲的转遍整个市区,寻找适合自己的吉他(不是技术方面,而是资金方面)。甚至,我们连乐队的名字都起好了——红旗——自己认为呱呱叫,当时我和同学还想手持教室里悬挂的卫生流动红旗拍照以示留念,但愿望还未实现,他却因为心脏病休学了,渐渐地,失去了他的联系。只剩下一本充满狂热涂鸦的歌本(有他写的,也有我写的),作为一段年轻的回忆。

还是上大学的时候,自己有一次偶然从旧物堆里翻出这歌本,吹去尘封多年的灰尘,轻轻翻阅,不禁为那些充满躁动的话语感到N幼稚可笑;又过四、五年,再偶然翻及时,感觉的分明是一颗年轻鲜活的心,一腔向往理想的热血。

事物是不会改变的,改变地只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现今,我还清楚的记得歌本里的卷首语:红旗,不在它生存的地方;红旗,只会飘扬在它向往的地方。

这,就是这个例子所要表达的意味——灵魂,不在它生存的地方;灵魂,只会快乐在它向往的地方。

(PS:说两句题外话,问及上个世纪末尚在中学念书的我们,将来想作什么?估计热门的答案是——创作摇滚乐,组建自己乐队,辍学去南方找公司签约。是的,这几乎是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少)年梦想的标准配置,尤其是在我的故乡——一个人民生活水平不怎么富裕的工业城市。不少的学生都向往组建地下乐队,然后幸运的找诸如EMI之类出自己专集——尽管有可能自己父母尤自在下岗线上苦苦挣扎。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