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137部分

第137部分(2 / 2)

在辽东,懿安皇后不顾风雪,亲自到各地查看,使得黄宗羲、夏允彝等随行的人更是钦敬的五体投地。

十二月十七日,懿安皇后回到了北京。

赶在这个日子回北京,懿安皇后是故意的,她要在北京过年,这已成了她心底越来越强烈的渴望。

还有十三天就过年了,谈判再谈几天,离过年就没几天了,那留在北京过年也就顺理成章,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实际上,懿安皇后这就是心虚,要不,想个什么理由不能在北京过年?实在不行,啥也不说,就是要在北京过年,谁又能说什么?

回到北京,自然还是要住慈宁宫。

住进慈宁宫的第三天,二十日,黄宗羲等人求见。

黄宗羲是这次谈判的首席代表,黄宗羲来,懿安皇后以为谈判出了什么问题,但黄宗羲等人进来后,却发现这些人的神情都有点怪。

“谈判有什么问题吗?”黄宗羲等人落座后,懿安皇后立刻问道。

“没有,皇后,主要的都谈完了。”黄宗羲回道。

“都谈完了?”懿安皇后吃惊地问道。

“是的,接下来就是一点细节了,已经无关大局。”黄宗羲道。

沉吟了一下,懿安皇后问道:“怎么谈的?”

黄宗羲道:“皇后,没谈什么,只是他们把最新的织布方法告诉了我们。”

这个答案是懿安皇后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她问道:“这种织布方法真能把成本降那么多?”

黄宗羲点头,道:“他们没说假话,我们实地都看过了。”

陈海平这么做,即使不满意,也还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黄宗羲等人的神色为什么这么古怪?

第二百九十六章 铁路

黄宗羲等人神色古怪。懿安皇后这方面的经验已经很多,一定又是因为陈海平弄了什么幺蛾子,让人吃难受,但不吃又不行的东西出来。

沉吟了一下,懿安皇后直切主旨,问道:“与修改合约相比,哪个更对我们有利?”

没有犹豫,黄宗羲道:“长远而言,修改合约只是治标,所以,臣等以为现在的做法对我们更为有利。”

果然如此,懿安皇后心里更肯定自己的判断,她接着问道:“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问题?”

“是,皇后,他们是用一种叫蒸汽机的东西来作为动力,驱动机械织布,织的布又快又好,但用的人工极少。”说到这儿,黄宗羲苦笑,跟着道:“只是,这些东西我们做不了。只能买他们的。”

懿安皇后明白了,咬了咬牙,问道:“是不是很贵?”

“是的,皇后。”黄宗羲无奈地点了点头。

全天下,最jian最jian的jian商就是陈海平这个王八蛋,懿安皇后牙疼。

那小子肚子里的这坨坏不定憋多久了呢,她现在的反应就是这幕戏的高潮,这个王八蛋现在准定最想看的就是这个。

懿安皇后兴致全无,道:“既然谈完了,那准备一下,我们明日启程,回南京。”

迟疑了一下,黄宗羲道:“皇后,他们说过几天请我们看一样新东西。”

懿安皇后问道:“什么新东西?”

摇了摇头,黄宗羲道:“他们没说,但他们说那绝对是惊天动地的。”

这个王八蛋,一环扣着一环,把她吃的死死的。不过,很奇怪,懿安皇后现在不再有先前的那种无力感,现在她只是感到牙很疼,疼的想咬人。

黄宗羲等人离开后,懿安皇后直到夜幕降临,依然还是很生气。

-----

戌时刚过,陈海平来了,陈海平是和孙茜一起来的。

大太监章程赶紧迎了出来,躬身道:“领政大人、夫人。您二位稍等,奴才这就去禀告皇后。”

陈海平摆了摆手,道:“章程,不用了,我们自己进去。”

对陈海平,章程是很有好感的,因为陈海平把太监当人看,这不仅是因为陈海平对所有的太监都极为照顾,更是因为他自己面对陈海平时的感受。

作为贴身的大太监,章程对懿安皇后和陈海平的关系即便不是一清二楚,但该知道的也都知道,所以陈海平不让通禀,他也只能咧咧嘴,站一边去了。

一见陈海平突然进来,懿安皇后的眼睛冒火,但陈海平却不管不顾,二话不说,就把懿安皇后搂进了怀里。

忽然,陈海平闷哼了一声,原来懿安皇后一口狠狠地咬住了他的肩头。

血慢慢浸透了衣服,但陈海平一动不动。忍着。

一开始,懿安皇后那是真使劲,但慢慢地,力道越来越小。当被某人的小手从后面抱住,懿安皇后的身子不觉又瘫软了下来。

这又是一个癫狂之夜。

癫狂中,谁胜,谁败,算计的心慢慢消融,消融在了销魂蚀骨的**当中。

-----

腊月二十三,一八五六年的腊月二十三,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科学院自然会有很多的科研基地,在科学院的西北角,就有一个被高墙环绕的大院子,大院子里有一栋非常高大的厂房。

上午巳时,天空飘着雪花,四五百位京城的高官巨贾、学界名流都被邀请到了这个大院子。

“这是什么?”走进院子,看着那极其高大却从未见过的房屋,懿安皇后向身边的陈海平问道。

陈海平道:“那是厂房,制造一些大东西的地方。”

厂房的大门洞开,进去后,懿安皇后惊讶极了,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双眼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个黑乎乎的奇形怪状的大家伙,大家伙下面,还铺着两条长长的铁棒子。

“这是什么?”懿安皇后第二次问起了同样的话。

“这叫蒸汽机车。”陈海平轻声道。

像蒸汽机这些东西,陈海平原本不想在他手里出现,他相信,只要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不出百年,这些东西都一定会一一出现的。

但是。技术性的东西容易出现,可政治性的东西如果他不推动,那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就是建立士、农、工、商四个利益集团,然后让他们相互制约。

这样一来,在华夏这块大地上,就可能有效制约全国性的战乱和动荡的发生。

士、农、商这三个利益集团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要想把“工”这个利益集团建立起来,那没有初步的工业化是没有可能的。

初步的工业化是建立“工”这个利益集团必须的基础,而要想催生工业化,蒸汽机以及蒸汽机车的出现就是必须的。

蒸汽机的出现会直接催生纺织业的工业化,而蒸汽机车的出现则更是会让全面的工业化很快出现。

不说蒸汽机车所引发的时空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铁路建设本身,也足以促使矿山开采、冶炼等相关行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当然,蒸汽机也好,蒸汽机车也罢,它们的出现和陈海平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

蒸汽机是训练营的一个叫李锐的工匠发明的,实际上,就是李锐自己,也以为这就是他发明的。

至于蒸汽机车,那就更简单了,陈海平只是让科学院研制出一种东西来,可以大量运输煤炭。于是自然而然的,蒸汽机车就出现了。

历史在发生,但很少会有人意识到自己在见证历史。

见证历史,陈海平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新技术的出现是因为需求,需求越强烈,新技术的出现就越迅速。

对这个时代的技术和工艺而言,蒸汽机和蒸汽机车都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真要说和后世有什么差别,那就是进度太慢了。

但是,陈海平相信,随着铁路建设的全面铺开。以及立刻显现的巨大效应,加工以及相关的各项技术都一定会得到飞速的进步。

除了极少数人,没人知道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人人都在用惊异的目光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