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漂在平凉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1 / 2)

>1949年3月拿到中原大学毕业证。

同年南下留湖北省委工作,曾任王任重秘书科长、省机关团总支书,后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学习机械制造。

1958年在甘肃省委钢办室工作,参加了彭老总在兰州召开的会议。并记下了彭老总的词——“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练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谁为人民鼓与呼!”

1959年被指派到甘肃5个地区,调查农村生活状况。

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

1961年下放到徽县劳动改造。

1962年9月12日下午2:30,在住所被甘肃公安厅逮捕。

1963年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以“(63)反初字2号判决书”判刑15年。

1963年—1977年在平凉监狱服刑。服刑期间任技术室主任,设计试制出20个产品,把手工制砖厂变成机床制砖厂。

1978年服刑期满,因贡献突出,留职附件厂。

1994年以技术工人的身份退休。

杜效国老人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附件厂上班,成家另过;小儿子下岗、大龄未娶,又是精神病患者。全家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杜效国老人的500多元退休金。他花掉几十年来全家从牙缝里抠出来的16000元钱,又借了4000元,凑足20000元,出版了1500册《中华魂》,全书45万字,共涉及到“孔子、老子、扁鹊、李白、赵匡胤、徐霞客”等133人。

用作者的自序来作评——“我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所以选写了一百多位古人传记,把他们的思想追求、言行编著出版。目的是想弘扬爱国主义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有读者能从中受益,得到启迪,那就是笔者的最大快慰……”

杜效国老人的这些话不是一般的客套话,记者在他简陋得近乎寒伧的居室采访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您写《中华魂》的题材看,这本书不能给您带来什么经济效益,您为什么要出这本书?”

“这是我一生的梦想,我是学历史的,我都快死了,不把我学了这么多年的精华留下来,我死都不瞑目!穷死我,我也要出这本书!没有人买,我就送给人看,我的书只要有人看,就变成活的东西,我就心甘了!”

你佩服也罢,你说他是神经病也罢,这就是杜效国老人!

第6篇 悲剧情结诠注悲情男人

荆爱民的作品接连问世;荆爱民的作品研讨会适时召开;荆爱民诠注的悲情男人弥漫着雄浑沉郁的诗情;荆爱民的悲剧情结渗透着太多生活的无奈,读过了,品过了,你却不得不以更加感恩的心去赢得生活!

中国人习惯于憧憬喜剧,荆爱民不同,想来他大概深知悲剧给人心的一种震撼,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比如“贾宝玉与林黛玉”。想来他确实深知,喜剧往往当时感觉很好,也许第二天早上你就忘掉了。悲剧的话,你可能会哭一场,可能过了几年你都忘不掉。因为忘不掉,你才会更加珍惜你的生活,才会更加激发你的力量,你才会更加努力。

看荆爱民的作品,心情是抑郁的,虽然有那辽阔的长空,无垠的黄土地,以及那纯美的王母宫、善女湫、瑶池沟,但是画面之外的那种沉重的思想却紧紧压在人心头,一刻也不放松;虽然有美丽的爱情,缠绵、缱绻,但是蕴蓄其中的又有多少的心酸和悲苦!《白露为霜》里的痛,不仅仅是大毛的不幸,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窘,有更多、更多的东西深深地埋在那黄土层的深处……看过《瑶池沟最后一个道士》的人们不会不记得刘道士,不会不记得那一尊用生命与鲜血砺刻而成的“谜一样诱惑人”的相思菩萨。平凉的黄土圪垃,被荆爱民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给予了主人公多少幸福,又留下了多少伤痛!平凉的黄土圪垃就像一位父亲,或许就像《妹妹在深山》里妹妹的父亲,何尝不盼着儿女们能得到幸福,可是却不得不把女儿嫁出去——只为着能吃饱肚子,当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还能追求爱情吗?庄稼人有庄稼人的规矩,就像《苦娃》里麦贵的命运不会出现奇迹一样,他也有向往,最后却只能被吞没在火海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有人醒悟了,酿造出这个时代一类人的悲剧,譬如荆爱民酿造着这个时代男人的悲剧。或许,幸福,要在悲剧后才诞生——就像太阳在黎明最黑暗后升起!

黄土地的世界不是一个话语所能拯救的世界,就像《白嫩嫩豆腐白嫩嫩嫂》里的米贵,尚可以在玉娃的陪侍下喝着豆腐花;就像《庸常男人》里的主人公没有理由去钩鱼、去短途旅行、去听秦腔、去陪妻子逛商店、去上网、去转转,还可以悄悄坐在家里看电视。但平凉的山,平凉的水,平凉的这片土地这片天空,这碌碌生存的群体,却无可等待,它原本自生自灭,既无大善亦无大恶。这里,连窑洞上的对联都不外是悲剧的物象。

荆爱民笔下,一幅幅黄土悲情画卷就这样展开来,使人看了历历在目,有苦难和无奈,也有豁达与包容,并时常有触目惊心之感。犹如平凉这片贫瘠而热烈的黄土地。似乎,荆爱民的悲剧情结诠注的悲情黄土地上的悲情男人,这悲情,不仅是悲伤的爱情和主人公在我们眼中的所谓的原始和落后。看荆爱民的作品,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恨任何人,某一个主人公或者作者,也没有理由批判什么,所有的只有留在心中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痛。

荆爱民,总想用朴实的言语,向你诉说点儿些什么,每每话到嘴边又咽下,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得太明白。如果可以明白的诠释,为什么有情人终不能相守?很多时候,悲情男人们想执手轻问:是前世美丽的相约,让彼此在今生温柔的相逢?还是前缘未尽,来到今世再续?荆爱民,“狠心”的让这些悲情男人得到多少幸福就得承受多少痛苦。荆爱民的作品犹如他这个人,是否玫瑰太鲜,所以在群芳争艳的万花丛中便显得孤独?

孤独的荆爱民认为,人类如果无法回避一个悲情时代,那么真正值得悲情一歌的是,当太阳出来了,幸福是否与阳光同在?现在的人们,有钱、有文化、有理想,可又有几个人生活在幸福之中?“麦贵”走到现在,是否就会得到幸福与快乐?可以不为生存,只为爱了,又有几个人在自由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庸常男人”就算溶入了人群,他是否就算得到了生命的滋润,就有凭藉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干渴? 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因时间的流逝和经济的发展有多大的改变!“庸常男人”依然存在,荆爱民、你、我,我们依然在这一块贫瘠的黄土地上放牧着自己。

鱼说: 没有人知道我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

水说: 我知道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荆爱民如鱼,肯定会有人知道他有泪。

但愿这些文字,像一绢柔柔的纸巾,溶去包括荆爱民在内的悲情男人们心里的泪。

第六卷 第三只眼看平凉

荆爱民的作品接连问世;荆爱民的作品研讨会适时召开;荆爱民诠注的悲情男人弥漫着雄浑沉郁的诗情;荆爱民的悲剧情结渗透着太多生活的无奈,读过了,品过了,你却不得不以更加感恩的心去赢得生活!

中国人习惯于憧憬喜剧,荆爱民不同,想来他大概深知悲剧给人心的一种震撼,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比如“贾宝玉与林黛玉”。想来他确实深知,喜剧往往当时感觉很好,也许第二天早上你就忘掉了。悲剧的话,你可能会哭一场,可能过了几年你都忘不掉。因为忘不掉,你才会更加珍惜你的生活,才会更加激发你的力量,你才会更加努力。

看荆爱民的作品,心情是抑郁的,虽然有那辽阔的长空,无垠的黄土地,以及那纯美的王母宫、善女湫、瑶池沟,但是画面之外的那种沉重的思想却紧紧压在人心头,一刻也不放松;虽然有美丽的爱情,缠绵、缱绻,但是蕴蓄其中的又有多少的心酸和悲苦!《白露为霜》里的痛,不仅仅是大毛的不幸,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窘,有更多、更多的东西深深地埋在那黄土层的深处……看过《瑶池沟最后一个道士》的人们不会不记得刘道士,不会不记得那一尊用生命与鲜血砺刻而成的“谜一样诱惑人”的相思菩萨。平凉的黄土圪垃,被荆爱民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给予了主人公多少幸福,又留下了多少伤痛!平凉的黄土圪垃就像一位父亲,或许就像《妹妹在深山》里妹妹的父亲,何尝不盼着儿女们能得到幸福,可是却不得不把女儿嫁出去——只为着能吃饱肚子,当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还能追求爱情吗?庄稼人有庄稼人的规矩,就像《苦娃》里麦贵的命运不会出现奇迹一样,他也有向往,最后却只能被吞没在火海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有人醒悟了,酿造出这个时代一类人的悲剧,譬如荆爱民酿造着这个时代男人的悲剧。或许,幸福,要在悲剧后才诞生——就像太阳在黎明最黑暗后升起!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