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漂在平凉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2 / 2)

黄土地的世界不是一个话语所能拯救的世界,就像《白嫩嫩豆腐白嫩嫩嫂》里的米贵,尚可以在玉娃的陪侍下喝着豆腐花;就像《庸常男人》里的主人公没有理由去钩鱼、去短途旅行、去听秦腔、去陪妻子逛商店、去上网、去转转,还可以悄悄坐在家里看电视。但平凉的山,平凉的水,平凉的这片土地这片天空,这碌碌生存的群体,却无可等待,它原本自生自灭,既无大善亦无大恶。这里,连窑洞上的对联都不外是悲剧的物象。

荆爱民笔下,一幅幅黄土悲情画卷就这样展开来,使人看了历历在目,有苦难和无奈,也有豁达与包容,并时常有触目惊心之感。犹如平凉这片贫瘠而热烈的黄土地。似乎,荆爱民的悲剧情结诠注的悲情黄土地上的悲情男人,这悲情,不仅是悲伤的爱情和主人公在我们眼中的所谓的原始和落后。看荆爱民的作品,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恨任何人,某一个主人公或者作者,也没有理由批判什么,所有的只有留在心中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痛。

荆爱民,总想用朴实的言语,向你诉说点儿些什么,每每话到嘴边又咽下,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得太明白。如果可以明白的诠释,为什么有情人终不能相守?很多时候,悲情男人们想执手轻问:是前世美丽的相约,让彼此在今生温柔的相逢?还是前缘未尽,来到今世再续?荆爱民,“狠心”的让这些悲情男人得到多少幸福就得承受多少痛苦。荆爱民的作品犹如他这个人,是否玫瑰太鲜,所以在群芳争艳的万花丛中便显得孤独?

孤独的荆爱民认为,人类如果无法回避一个悲情时代,那么真正值得悲情一歌的是,当太阳出来了,幸福是否与阳光同在?现在的人们,有钱、有文化、有理想,可又有几个人生活在幸福之中?“麦贵”走到现在,是否就会得到幸福与快乐?可以不为生存,只为爱了,又有几个人在自由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庸常男人”就算溶入了人群,他是否就算得到了生命的滋润,就有凭藉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干渴? 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因时间的流逝和经济的发展有多大的改变!“庸常男人”依然存在,荆爱民、你、我,我们依然在这一块贫瘠的黄土地上放牧着自己。

鱼说: 没有人知道我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

水说: 我知道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荆爱民如鱼,肯定会有人知道他有泪。

但愿这些文字,像一绢柔柔的纸巾,溶去包括荆爱民在内的悲情男人们心里的泪。

第1篇 “端”不走的端午节

今年的这个端午节,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肯定会多一些“端午”话题。

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举办荷包节、吃粽子、过端午节,需向别国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玩笑!”

事实上,这的确不是玩笑。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端午节将成为外国文化遗产?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即使不知道端午节,小孩子也知道吃粽子。我们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将成人家的“文化遗产”?试想一下,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如果被国外申报成功,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将有多尴尬?

渐失魅力的端午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亲情、团聚,正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异化,节日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

端午节被“端”走意味着什么?

年年吃粽子,但是对粽子里的文化含义到底了解多少?

也许不需要了解屈原是怎么死的,不需要了解人们为什么会纪念他,也该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文化记忆:屈原满怀爱国之心,但他的理想始终得不到实现,被贬放逐。他在水边留下多少动人的诗篇,形容憔悴,渔夫劝他与人同醉,但他始终心系国家黎民,投水自尽。一个独立的彻底的浪漫的爱国者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一个节日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历史是绝不该忘却的。

‘端”不走的端午节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真的那么容易被他国“端”走,成为他们的私有文化传统财产吗?相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帮负责审核的官员也不是白痴,昏到传统节日不问出处,就随随便便默认申报者的张冠李戴式的请求。因为,那样一来,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还不乱了套,来个世界性的传统节日大洗牌,说不定圣诞节的“原产地”很快就变成了非洲,情人节的“原产地”挪到了亚洲?果真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恐怕早被全世界人民的唾沫星给淹没了。

他们拿端午节去申报,我们干涉不了。

但是申报世界遗产有三个关键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文化遗产留存和保护的完整性,以及文化所具备的惟一性。正是由于惟一性,“端午节”如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将更有机会。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将至,花花绿绿的荷包成为平凉街头的一道风景,相信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会多一些滋味,这个滋味是因为习以为常了的“吃粽子”会有外国人“抢”?

如果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端午节真的被外国人“端”走,让传统节日变成“洋”节日,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2005年端午有感

第2篇 “平凉第一人造美女”镜头难觅

把自己的脸和身体交给别人去“裁”、“减”,最后一定会美么?在最近一个月,全国各地的“人造美女”们制造了越来越多的新闻,但是医学专家表示谨慎的提醒:在过去的十年间,因为追求美丽,在全国有约20万张脸被毁掉。外科手术一定等于美丽么?在离开手术以后还会有多大的风险?《平凉周刊》最近接到很多热心读者和爱美女士们的电话,都很想知道几个?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