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未满的“天哥”发现在新民路、盘旋路这一块,有一大帮和他年纪相似、境遇相同的小兄弟们。
“今天如何打发”?
“街角青年”们日常作息时间:中午起床碰头,然后上网、看录像、玩桌球、唱卡拉OK……凌晨2~3时回家。
对于“街角青年”而言,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晚上的夜生活往往使得他们在每天上午补睡眠。一觉醒来,各自在家里吃过中饭,不用人召集,中午12时左右就自觉来到某个街角,懒懒地在阳光下抽烟、闲聊,当人数聚集到10余人时,便开始重点讨论“今天如何打发”,然后开始他们新的一天“街角生活”。
从“灰”到“黑”解决经费
作为这群“街角青年”的老大,“天哥”必须考虑和担负群体活动的绝大部分经费,必须为手下几十个小弟兄们安排好出路。为此,天哥可谓煞费苦心。
他甚至还曾经积极组织一帮人,通过各自家里凑钱铺子,什么“快餐店”、“服装店”等等,让小弟兄们去管理店面,可这些正经生意却在“街角青年”的懒散经营和形象不佳下是“开一个砸一个”,最后全是关门大吉。
于是,“街角青年”将目光投向敲诈勒索小学生和年纪较小的初中生,一些问题学生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因此而辍学开始与“街角青年”们合流,最后成为“街角青年”。而一些小打小闹的偷窃行为也开始在“街角青年”的价值观念中得到认可,老大“天哥”因此还拜一名老扒手为师,“灰色”开始向“黑色”演变。最终在2003年7月,“天哥”因盗窃不成而抢劫,被当场抓住送少管所管教一年。
“我们不是恶势力”
“街角青年”如此自辩:我们大家在一起只是凑个热闹,有个伴,在一起玩,当然如果没钱玩,也会做点小坏事。“谁都瞧不起我们,又没有正式的手艺,找不到也懒得去找工作,反正在别人眼里我们是小混混,那就干脆混得了,我就不相信活不下来,混久了,自然也就要惹是生非。”当谈到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时,“天哥”一脸的玩世不恭,可眼中却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正常社会的向往和无奈。
“天哥”说:“其实很多事情我们是在搞破坏,你们认为不应该的,我们偏要去做,有时候看到别人被我们捉弄后的愤怒,我们就会觉得蛮兴奋,到后来,我们把这种事情作为我们这帮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与一些违法犯罪帮伙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运作规则决定了“街角青年”自发形成的一个“灰色社会”。但是,“街角青年”这种相对主流社会而言的“灰色青年”,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黑色”,暴力和犯罪倾向愈发明显,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如2003年,“天哥”为首的“街角青年”打了5次群架,“豆芽杆”为此丢了一只眼睛。
“街角青年”的生活状态,让人无可奈何,又不得不令人担忧。
2004年7月于平
第12篇 让我一次歇个够
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对崆峒区人如何度长假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享受假期愈来愈个性化的同时,“放松”是这个长假的“关键词”。
让我一次歇个够
“对国庆节长假的态度”的调查也显示出大家过长假的态度是“歇,就一个字”。33%的参与者面对长假发出了“工作太累,可以好好休息”的感叹;仅次其位的是亲情和友情,12%的参与者选择了“可以和朋友聚会”,“终于可以陪陪父母家人了”准备常回家看看的选择也占到了13%;认为“一个人独处很不错”准备独享清闲的占到了7%。另外11%的人感觉“哪儿都人多,还不如在家休息”,其休闲方式也很“家常”,看电视、电影、光盘,享受视听大餐的占据了6%,与“没什么意思,吃了睡睡了吃”的懒休一族选择打了个平手。
休假充电两不误
在“国庆节打算如何度过”调查中,27%的朋友打算蜗居在家休息;而18%的朋友准备培训充电或读书学习;10%的朋友计划国内旅游,大大高于计划去国外旅游0。7%的比例,选择逛街、唱歌、打牌等就近娱乐活动的比例是9%;走亲访友、聚会的占了16%;登崆峒山、去泾川洗温泉等郊区度假的有5%;其他如去体育馆打球等选择是3%。
用某电脑公司的王女士的话说,“不管长假短假,激烈竞争并不休假,要让自己不贬值,就需要不断地充电,休假学习两不误。”
从调查结果里,我们看到人们的黄金周不再单一,而是充满个性,放松而不是放纵,休息而不是算计,安排更加冷静合理,全方位自我调节,光天化日下赖床也好,秋风朗月下读书也好,只有缓解释放长假前积累的工作压力,才能为节后的绚丽积蓄色彩。
将调查过程中的一些个案录来以飨读者。
主人公——子君(某报编辑)
作编辑,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因此说起放假怎么过时,子君脱口而出“睡它个天昏地暗”。“这次放假就是全身心地美丽一回。”她边说边屈指把清单列了出来:先好好睡两天,待到不再那么疲惫后,就上美容院舒舒服服地做一次美容,靓丽之余还可找回自信。除此之外,她还打算抽出几天强化锻炼,因为平时总是吃完饭就打开电脑,一坐就是半天,身材有点走样,而且常常腰酸背痛的。
除了对身体进行“营养补充”外,子君还为国庆长假计划了一次“精神革命”。因为工作需要,子君平日把心思都放在了相关知识上,因此少有时间好好静下来品一本独属于女人的时尚书,譬如今冬的服饰流行走向,或者美容、化妆类。早有“预谋”的子君美美地描绘着那个放假画面:睡够觉后,泡上一杯花茶,拿着一本最想读的书,坐在阳台前,阳光的气息混合着茶香,一切清新明净……
主人公——陆枫(营销策划人)
以前读大学时,陆先生一直就非常喜欢艺术的东西,或者是欣赏一幅画,或者是听音乐,都会让他异常满足。而美术展、音乐会,对于那时囊中羞涩的他,就稍微遥远了点。但如今已成为营销策划人的他,不再为钱包发愁,却再难抽出时间去好好接受艺术的熏陶。这次国庆大假,陆先生很想再找回学生时代的心情,于是他一早就留意了各种各样的音乐会和画展。彻底放下工作,放下平时的冥思苦想,陆先生要让自己悠悠地流进艺术的河。
主人公——秦远山(某公司销售主管)
由于扩展业务需要,小秦大部分时间都在火车上度过,因此每年都难得见上亲人们一面。国庆对于像他这样的“游人”来说,就是走访亲友们的大好机会。还没放假,小秦就已打电话通知各位亲朋好友:自己国庆将上门拜访。提前通知是怕到时大家都出游了,找不到人。小秦的笔记本上工整地写着:星期一去外婆家,因为妈妈肯定会第一时间将这消息告诉她;星期二走访叔伯们,毕竟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也帮了不少忙;星期三去找几位以前一起工作的好同事……当然,若还有一点空余时间的话,还可以去以前毕业的学校瞧瞧,前几年因为一直忙着职位升迁的事,一直都抽不出时间回母校。这次回家刚好可以彻底舒缓平日压在心里的点点思家念友的感伤,一次把旧怀个够。
主人公——小灵(某机关公务员)
小灵是某机关的公务员,工作就如许多人所想象的,稳定清闲,但也烦闷枯燥。面对每天千篇一律的八小时,她有时闷得透不过气,渴望能彻底逃离办公室一段时间,因此国庆节对于她来说,有“非凡”的意义。今年刚好逢上欧洲游开放的大好时机,一直渴望亲睹欧洲风情的小林一早就向旅行社订了位。法国、瑞士、意大利10天精华游深深地吸引了小林,而1…2万元的价钱也比较合理,因此小林提前向单位请了假,当了第一个放假先锋。
主人公——李景晖(某公司员工)
因为经济原因,小李并不像有些人那样对远游如痴如醉,看到同事们都纷纷准备出游时,小李反倒没什么兴趣。不过他也不想七天都闷在家里,毕竟长假难得。碰巧女友与他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两人约定到一些不太远的村镇散散心。他们也一早就画好了“构图”。首先去一个有田野的小村,可以顺带一些简单的锅瓢,到时可以在田地里美美地煮上一顿情侣小餐。然后再去崆峒山,早起可以看日出,黄昏亦可等候晚霞淡去,尽情享受城市给不了的浪漫。
第13篇 扫把尖的尊重
平凉城区几乎每个市民都遇到过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街道的情景,大家或掩鼻疾走,或急急闪躲……
我从另一个城市来,那个城市醒着的时候,街上没有一个环卫工人,只有在深夜,城市睡着了,环卫工人们才倾巢而出,为那座城市梳洗打扮。
因而,当那天,我一身白衣如雪,行走在平凉街头,正遇上一名环卫工人挥动着扫把时,心里的感觉可想而知!但出乎意料的是,我还没来得及闪避,面前的扫把却停了下来,大大的口罩并没遮住那双笑盈盈的眼睛,我近乎狼狈地点头,仓促的一笑——对方似乎一怔,下意识地将扫把又向旁边挪了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