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经理很意外地抬起头问:“有这事?”然后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近乎腼腆地一笑。“后勤工作就是这样,‘只有穿对方的鞋,才知痛在哪里 ’。有几栋老家属楼多年来都是暖气不暖,改制后新班子立动手组织解决,我们胡总有时晚上十点多还到老职工家里去检查供暖情况,领导尚且如此,下面的人谁敢怠慢?增添锅炉、检修管道,一个月内就彻底概根除了;幼儿园内有一棵大树,倾度太大,危及安全,我们组织人花了1000多元才处理妥当;有天刚回家端起饭碗,一老太太追来说有人将垃圾倒在她门口臭死了,就只好放下碗去想法子处理;还有一次半夜睡得正香,有人嚷嚷说四楼的水将他家淹了,就得赶紧爬起来;也有说茅坑满了叫赶紧掏的……反正,这么多住户的吃、喝、拉、撒,几乎都能跟后勤扯上关系。事无大小,总都得处理吧?弄不好小小的一个问题,就被反应到领导那去,啥事都要领导过问,要我们干啥?东运集团家大业大,领导要操心的事多了,能顾得过来吗?”
记者:“能看得见后勤服务人员付出的辛勤的人还真不多,甚至有人会认为这些细枝未节的事是公司最低层的劳动。你们难道就没什么想法吗?”
冯经理:“这?这我们心里都明镜儿似的,有人过河就要有人建桥,而且这桥不但要搭建,还要搭建的好,搭建的牢。我们东运集团冲锋之即,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无后顾之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免去了冲锋人员的后顾之忧,冲锋人员才能全身心的去拼!”
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团队,成就不了一番事业才叫奇迹!
记者:“在这个搭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某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的时候,您怎么妥当处理?”
冯经理:“这类问题还真不少,一旦遇上,只要用心跟他沟通,跟他说明一些事实,说这并不是他想像的故意怠慢他还是怎么着,后勤工作人员只是站在全局的这一方综合考虑才会这样做的。一般都很快会消除误会,没有人拒绝一颗能够诚挚待他的心!”
记者:“这个工作您准备一直做下去吗?”
冯经理:“我喜欢我的工作,退休了如果公司还要我,我还会继续做! 对我本人来说,尽管我特想在做业务上能有所成就,可终因我性格偏内向,口头表达能力又差,才不得不做了后勤服务这一块工作,对于这一块工作,在刚接触时我也不是很喜欢,认为它也就是一个打杂的,没什么好做的。但当做得越久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学问越多,尤其是对后勤这一综合服务来说,内容广,问题总似有些层出不穷,能让人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学到好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套用一句老话来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后勤服务人员始终有着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思想,再烦心,再难做,再琐碎的事情做起来都不是问题。”
要想问的太多了,这不单是因为记者的身份,最主要的是一个普通人对一家如此有向心力的集团公司最朴素的一种关注——普通员工的良心,中层干部的责任心,高层领导的雄心!
尽管向前迈进的步伐很艰难,但东运集团如旭日般灿烂的前景该是理所当然!
第10篇 盘活车站 当好总管
盘活车站 当好总管
——访泾川车站站长赵维成
一个不能最大限度创造利润的商人,不是好商人。
一个给企业创造了利润,却为某某部门某某官员所不容的商人也不是好商人。
在“东运集团2005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仪式”上,董事长胡高晓谈到“解决中层执行力问题”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车站有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有那么大的资产,结果到头来连几十个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去,要公司补贴,要借工资发。说没有实干,但整天忙忙碌碌,说实干,员工不满意,上级也不满意守着金山讨饭吃。认真仔细地回想一下,我们究竟想没想法子,动没动脑筋。有的站长,不管把他放在哪个站,都能把工作搞的红红火火,都能把当地行业管理部门关系搞的很融洽。”(此段作序言排)
“有你这句话,比给我1000块钱还值!”
“老领导,多谢您了,我们今年的奖金拿的最好,真是多亏您了!”
2004年春节,现任华亭站站长对前任华亭站站长赵维成说“是的,多亏他了!”华亭站职工如是说。
“是的,多亏他了!”公司领导如是说。
2002年7月,置换身份。
2002年7月,华亭客运车欺行霸市,无序竞争。
2002年7月,华亭站票务员上不得车,售不得票。
2002年7月,华亭站“守着金山要饭吃”。
2002年7月,赵维成走马上任华亭站。
新官上任“三把火”。
赵维成的“三把火”熊熊燎原。
第一把火:不做为就不给座位,民企凭什么养闲人?
第二把火:集团给了我们这块阵地,就得无条件守住!
第三把火:我们守着的本是座金山,岂能要饭吃?
华亭站帐上的盈余了。
华亭站上交的利润也有了。
华亭站职工领了多年50%的工资也满额发放了。
华亭站职工理直气壮的进家门:我领奖金了!
华亭站职工自豪的告诉朋友:我们单位也有福利!
泾川站丞待好总管
2004年5月11,赵维成调任泾川车站任站长。
走过312线的人都知道:“泾川站人不归点,车不归站,也就是个摆设罢了。”
泾川大部分车历来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