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漂在平凉 > 第46部分

第46部分(1 / 2)

>⑤信息更新更快,对信息的新鲜度要求高。

相应的,对我们在坐的各位采写员而言,现代生活的“加速现象”对我们新闻写作的启示是:

①多写短文。1000字能写完的,决不写成1001个字。

②言简意丰,可以成“压缩饼干”,决不能作“灌水文章”。

③能用图片说的,少用文字说。

④语言节奏可以快一些,多分行。

⑤多关心企业营运方面鲜活的事实事例。千字文章倚马可待,出手很快。

二、新闻媒体环境的变化:

信息爆炸的年代,新闻媒体何其多也!有党报,机关报,有行业媒体,有都市晚报型媒体,有经济类媒体,有娱乐型媒体;有电视、有杂志,有报纸,有广播,还有网络媒体,人们处在信息的重重包围之中。

在同一个媒体当中,也有不同的版面,而且照现在的趋势来看,成功媒体的版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倾向。新闻写作首先要解决引起“受众注意”的问题。

受众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开端,因为只有一个刺激被注意,这个刺激才能升到主要位置,在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并由于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作用,其它刺激在大脑上受到抑制,保证了心理活动的积极进行。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通常是由受众本人自己的需要而产生,另外,也要通过本人一定的意志努力。比如,一个代理商在寻找产品阶段可能会有意识的留意报纸上新闻与广告。一个从事政治工作的人会去有意识的留意电视中会议传达的详细精神,一般的大众则可能不会如此。

有意注意最重要的是引起受众的间接兴趣,也就是说,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本身不一定引人注意,但其可能具有的结果对受众有用,有益。比如一些严肃主题的报道和评论,通常依赖于受众的间接兴趣而获得有意注意。

新闻媒体在吸引读者有意注意的发展趋势是:

①注意通过“编者按”,“编后语”,新闻提要的形式,揭示该新闻的意义,使受众确信为此所采取的视听行为必有所获。

②标题和提要以简明生动的形式,重要的位置,揭示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吸引无意注意,从而有意注意新闻中的事实。

③所配发的评论性文章,阐述新闻事实的意义,深化拓展新闻内容,并给读者新闻事实这外的收获。引起读者的间接兴趣后,引发其对事实本身的关心。

现代社会对于新闻的注意更多的有赖于无意注意。一个人拿着报纸随意地翻弄着,看到一个引人的大标题,或者看到了它的提要,吸引了他,他就读了下去;另一个人打开电视,随意地按着遥控器的选择钮,荧屏上出现了的节目他觉得有点意思,于是他专注地看起来。

简言之,传媒吸引无意注意由这两个条件所决定:提供刺激的特征,传播内容与受众的关系。

刺激的特征包括:

①刺激的强度,比如媒体提供强势刺激通过大标题、大图片、醒目的色彩、头条来显示。在有多项内容时,相对的大字体,相对的留白,以提供相对强度的刺激。

②刺激的新异性,读者从来没有看过的东西,或者是看过的东西的新的组合,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③刺激的生动性,一般而言,图像比图片更引入注意,图片比文字更引人注意。而在文字当中,生动、形象、有力的词语比一般的文字更引人注意。

④刺激的简明性,实验表明,人阅读文字,跳动时不能感知字句,只有在眼停时才能感知,每次眼停的时间只有1/3秒,因而在经过报摊随意浏览时,只有简明的东西才有可能让读者清晰感知而成为注意的对象。

⑤刺激的主体性,比如头版、上半版、电视的黄金时段,因为居于主要的位置,赋予了主体的地位,而更引人注意。

⑥刺激的变化性,富于变化的东西,比如闪光灯比电灯要引人注目,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会吸引人的注意。

传播的内容则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①切合受众的需要,真正符合需要的信息才能让受众的注意力长久。

②牵动受众的情感,情感是能量库,它给视觉、思维、记忆以动力,情感是调节器,它对视觉、思维、记忆的方向产生调节功能,传播内容如果牵动受众的情感,就会引发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极大注意。

总之,这些新闻媒体环境的变化给我们在坐的各位带来的新闻写作启示是:

1、以前重视标题与新闻提要、导语的写作,现在要把标题、新闻提要、导语的写作提到一个更重要的战略地位。锤炼新闻标题和打造广告语一样,要让它简明而含有丰富的信息。

2、在新闻的选材,角度的选择上,要推陈出新。新鲜的东西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3、研究受众心理,以一个”虚拟读者”的身份和兴趣来选择新闻内容。

4、注意新闻事实与受众情感上的关联,并且把它们千方百计挖掘出来。

5、争取上较好的版面。

6、在必要时请写一些“编者按”、“编后语”,揭示新闻的重要意义。如果你是记者和编辑,当然条件很好,如果你是企业和广告、公关公司的人,不要不好意思,这种事我们干过,编辑大人叫好!

7、写作中多用动词,增强动感。

8、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少用空话。

三、新闻受众心理需要的变化

现代工业社会,工作专业化分工明显,经常是一个人负责固定的事情。比如,一个结构工程师可能只负责开发的结构部分,一个生产线上的员工只负责某一个工序,装配一个零件,因此,经常有人对工作的意义发出疑问?工作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为了赚钱吗?赚钱又为了什么?生活为了什么?难道仅是生下来了,就要活下去?在国外,工业文明曾经带来人们心理的困惑,人经常产生自身渺小感。人将通过传媒,透过别人来印证、肯定自身的存在。并通过新闻的人物事件来摹写自己,扮演社会的角色,这就是受众的社会化需要。

现代社会的生活质量高了,休假制度越来越好了,闲暇的时间增多,更为开放,从单一、固定、紧张的工作解脱出来,人们也在寻求多样化的生活。旅游、购物、体育运动等等之外,电视、报纸仍然是许多人的选择,这就是受众的调剂生活的需要。

人们在消费,在认识外在的社会环境,他们需要信息,满足消费之需要,他们需要信息来认识社会,开阔视野,从而消除人们对社会的不确定性的不谐同。除了人际传播等传播形式之外,新闻的传播也是重要来源,这就是受众的获取信息的需要。

以前,我国更信奉传播的“魔弹理论”理论,即受众“中弹即倒”,不断的灌输,受众就能受其影响,实际上,受众是一个最不确定的群体。在茫茫人海中,受众不是一个组织,受众与传播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受众是否受传完全是个人的行为。新闻媒体的受众目前是,以后应该还是十分轻松的。因此,新闻传播还是应该研究受众的三大需要,新闻写作也应以此三大需要作为指导。

这是现代新闻发展的趋势,也是给我们这些企业内刊人的启示:

1、企业报道也有故事,也有娱乐人们的成分。

2、重视现场感的描写。

3、重视细节的刻画。

4、把人情味写出来。

5、写好新闻事实,也要写活新闻事实的人。

6、多用大众的语言。

第六部分  新闻写作的“十二字真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新闻写作的“十二字真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