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漂在平凉 > 第51部分

第51部分(2 / 2)

积极向社会市场拓展

是谁?

站成了闯市场的“急先锋”

前进中的东运人

轻悄悄地对望

眼角眉梢写满了

会心的微笑

挡不住的脚步

热腾腾地跨过

这个依然热腾腾的秋天

第36篇 呼唤一颗平常心

9名特招大学生5月10日来到平凉,进了东运集,这是2006年。

截止12月29日,5人离开,4人执著坚守,默默在岗——这也是2006年。

列举这组数字,无意于批评谁,更无意于挑剔这其中谁是谁非。只是在这颇多的感慨中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大学生首先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其次才是“大学生”,“大学生”这个称谓只是指他生命里有过三年苦读书的日子而已,而这三年,什么也不代表,只能说明他从事了一种叫做“读书”的职业罢了。

近几日,“东运在线”留言板打起了关于大学生留与走的“口水战”;

12月29日,紫玉与默默在岗的三名大学生也有了一次面对面、心换心的交流(另一位因为工作忙,腾不开空,没有见着)。

他说了很多,也问得不少,但言辞间有一个关键词:无聊!

她说的不多,但异样走调的声音和眼底的泪雾里有一个关键词:苦!

她说的时候,涉及个人情绪和生活的少,言及网上留言给他们压力的激愤却一览无余,字字句句间有一个关键词:不平!

紫玉也在随东运集团一起成长,虽无法堪比东运人对运输行业的博厚经验,可是此刻,却比东运人更近更深切地感受着这三个孩子的“无聊”、“苦”和“不平”。

是的,是“孩子”。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与家庭教育方式注定了这些刚走出校门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能是孩子。他们的人生履历上只有两个字:读书!至于其它的一切,全是空白,稚弱而无奈——这是相对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我们而言!

他们的父母付出钱财寄予热望,他们的师长付出心血寄予厚望,他们承载希望禁绝红尘的喧嚣,他们在那些温情的手打造的象牙塔里苦读书,他们收获的,是时代前沿市场峰颠的理论,他们是等待开发的宝藏,他们激情飞扬,像整装待发的将军,渴望驰骋疆场的快意。他们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他们有对工作满腔的热诚,他们堪称师尊——这也是相对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我们而言!

“东运在线”留言板上的一条留言,看到的时候,紫玉有一个感觉:心痛。

留言曰:刚才看到曾在东运工作过一位大学生发的帖子,这个所谓的大学生连“坐”、“做”和“觉”、“决”都搞不懂,可以看出你的水平有多高,还好意思在东运的网站上发帖,你真是丢尽了大学生的人啊,哪个企业如果录用你都是一种悲哀。

引用这条留言,没有指责留言人的意思,说他(她)言辞过于偏激?说他(她)失了“做人要厚道”的本分?不!相反,倒是蛮欣赏他如此维护东运的这份肝胆。

心痛,只是因为他(她)慷慨陈词捍卫东运的时候,似乎没有顾及到自己在公众平台上的言行会更深的伤及东运。

心痛,只是因为12月29日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发现留言如刀,已经伤到了这些孩子!

换作是我,人入社会之炉久矣,几经砺洗,心钝了,情糙了,脸皮也厚了。不敢说是刀枪不入吧,起码,此等小儿科的风言风语,是伤不及皮骨的。

可是,他们不同。他们敏感,他们单纯,他们的人生履历是一片空白。他们背熟上乘武功心法要诀,面对血戮征战,却绝望着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满腔澎湃的激情与热腾腾渴盼成功的欲念几欲成灰,值此关键时刻,轻易的一些儿风吹草动,都会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足以致命,他们似乎只能看到一条路:走!于是,他们就走了。

一位西北名企的负责人说,“以前曾用过不少大学毕业生,但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是的,截止目前,国内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有某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浮躁而不务实。可是,对于以经济效益为终及目标的企业而言,真正需要的,则是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团队意识,能够踏踏实实把手边事做好的年轻人。要把一个满脑子幻想的大学生培养成一个这样的人,绝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处的事,这需要企业管理层乃至于每一个老员工,付出时间,付出精力,留心留神,随时随处培育、教导。坚守在岗位与东运人站在一起的孩子们,此刻,最最需要的,是鼓励,是宽容,是一颗心的温暖!

他说,“他们走他们的,我干我的。我们本来就只是校友,大家平日里交往本就不多,无非是机缘巧合,大家一起走进了同一个企业罢了。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有选择走不同路的权利。网上留言,随他去罢。”他这样说的时候,神情间却没有话里的洒脱与轻松。话音刚落,他便迫不及待的反问,“你们怎么样看待网上留言?”只这一句,便尽述了他的在乎与无奈。

她说,“忙!天天晚上七八点吃晚饭,哪里有时间上网?只听说网上留言里有不少说大学生的,大概那都是些闲人吧?”

她说,“这不公平!大家指责批评时只说我们这帮‘大学生如何如何’,已经走了的,看不到了。可是,留下来的,却要承受这些蜚短流长。”

在充分理解孩子们面临的压力的同时,如果换个立场来看,网上留言整体表达了对大学生走与留的热切关注,也许这种关注传递的方式有些不符合孩子们的接受习惯,但却实实在在承载了东运人对大学生的厚望。

为什么说是厚望呢?

这不难理解,东运从计划特招这批大学生到最终付之实施,一步一步走来,所付出的心血、精力和财力,无法计量。上至决策层、管理层,下至普通职工,对这批大学生的加盟,无不寄予着引进新鲜血液以强自身的热望。

就像一对善良的夫妻抱养了一群可爱的孩子,满腔热望构画他的生活,满心欢喜设想他的未来,力所能及创造一切有利于他的生活条件,以为从此可以相依为命,祸福与共了,却不料突然有一天,有个孩子毫不留恋的,走了。

走了,还轻飘飘通过一个虚无的网络,带一句更加轻飘飘的话回来:我要更好的生活,我要更多的钱,你那里,条件太差!

于是,愤怒、怨怼油然而生,正所谓“恨铁不成钢”。

最令人揪心的是,怨怼之下,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自己抱养的,原本不是一个孩子!心甘情愿留下来的,才是真正体察了所有热望与厚爱的孩子。他们也要更好的生活,他们也要更多的钱,但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与养父母一起去创造!他们深信,在这个创造美好未来的过程里,他们一定能够与养父母真正契合融通,一定能够成为血浓于水的骨肉至亲。

东运集团特招大学生之走与留,原本是平常现象。每一种职业每一个岗位如果是一个擂台,选手无不是优劣并存。同台竞争,然后,适者生存,这是法则。出局了,留下了,跟天要下雨一样正常。正常的现象,就需要一颗平常心待之,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够透过这平常的现象,探究出值得谨之慎之的原因。

农村老大娘常说一句话:该你的赶也赶不走,不该你的留也留不住。

言至此,有一个愿望呼之欲出:请经验博厚且兢兢业业的东运人以一颗平常心待之——

请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那些走了的大学生!

请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目前留下来也许还要走的大学生!

请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选择了东运便初衷不改一直留在东运的大学生!

甚至于,请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篇随心生成的文字!

2007年1月1日于庆阳

第37篇 学历只是门票

“学历是什么东西?门票而已。”那天,与一个准备去应聘的大学生聊起关于文凭的问题,他率性着如是回答。话里话外的自信,让人折服。

东运集团的前身是平运司,是一个用车轮子碾出平凉运输行业曾经辉煌的企业。那个时候,玩儿车轮子的是大哥大,玩车轮子凭得是真功夫,与花哨哨的文气无丝毫关系。司机行当的人,无不见多识广,拎着命玩出了豁达,言语间未免有些放浪形骸。所以,世俗之见,皆惯性以为这群人“没文化”。

曾经,这群哥们姐们也颇以此为自豪——有文化没文化的,又有什么稀奇了?老子凭着真功夫玩转车轮子,钞票大把大把哗啦啦的往口袋里流,哼哼,谁个不眼红?

时代真是变了,社会真是不一样了。“文化”,这两个字如尖尖的麦芒,一窜一窜的,捅得人心里毛糁糁的,不安宁,且疼。

计划经济的时代,走了。体制改革,市场自动调节如突兀竖起的旋转木马,平运司一天天从鼎盛的巅峰,心不甘情不愿的滑,再滑,落入了谷底。平运司人痛定思痛,卯足了劲儿学习,学习,再学习。虽不见得个个有文凭,但可着劲儿装进脑子里的,全是“墨水”。这种变化,如改制后的东运集团,历三年日新月异。自觉能动的自我修练,东运人虽一时半会甩不掉世俗扣在头上的“没文化”帽子,但心底里卯着的不服输的劲头,却是谁也不敢小觑。平平常常的日子风生水起的过,虽无太明显的参照物可以比较,但心底里的自我实现之感却是满满。

“公司特招9名大学生!”这样的消息,如磐石,生生在砸进表面平静的湖里。

于是,东运人拭目以待。

大学生来了——集团公司高层亲自接风,亲蔼垦谈,推心置腹,厚望炽烈。

大学生来了——集团公司职工们奔走相告,咱东运终于划时代引进“有文化”的人才了!喜上眉梢,也是因为热泼泼的厚望!

也许,惟有这些有着特殊经历的人们——曾经的平运司人如今的东运人,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明白,引进“有文化”的大学生,对已经走过初创期的东运集团意味着什么。

初创期,要的是“跨马能够闯天下”的人才。

而今,东运集团却已经大踏步跨入了“发展期”。发展期,需要的是“提笔能够定太平”的人物了。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开始你是革命的动力,到了一定的时期,你就可能成为革命的阻力,或者革命的对象。

历经坎坷的平运司人,如今的东运人,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

“大学生来了”,“有文化”的大学生作了参照物,作了东运人称量自己的一杆称——可是,结果呢?失望!

用目前还坚守在岗的一名大学生的话说,“也许东运人的网上留言是对的,我们来了这么久,的确什么也没干出来。”不到7个月,9名大学生,走了5名,留下4名,留下的这4名,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能坚守多久。走了的也罢,留下的也罢,这些名字叫做“大学生”的人,承载了东运人太多太多的厚望——这厚望,是因为特殊行业的人们有着特殊的经历。要不然,如今这年月,“大学生”这三个字早已经什么东西也不是了,国民素质总体提高,大学毕业已经是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能力之高下全在于个人对不同工作岗位要求的适应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东运人的网上留言丝毫没有过份之处。能够有缘走进东运的年轻人,才真正享受到了被作为“大学生”看待的荣耀,想通这一点,感激犹且不及,哪里又会因为一半句“责”而压力丛生呢?所谓爱之深,方责之切。

凭着三年寒窗苦挣得一张门票,有幸以高起点加盟东运集团的大学生,对东运而言,无非可分三类:一是可以信任而不可大用者;二是可用而不可信者;三是可信而又可用者。大学生们无论是自己选择放弃,或被淘汰出局,或执著坚守,皆只一个原因:有没有能力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大学生们少年不经事,自视清高不染凡俗。稍许挫败感即会伤着,比如网上几句或咸或淡的留言。而事实是,张良成事,黄石公折之;韩信成事,小混混折之。或许,只有经过这样一些挫折,才会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才会历折而磨掉乖戾之气,历挫而磨掉酸腐之气,历败而磨掉迂阔之气。历折,方能成就自己,历折,方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方能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