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强汉 > 第195部分

第195部分(2 / 2)

学习怎么去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并不困难,难的是坐镇后方统筹战事,也就是进行战略部署,并且能牵制或者利用有限条件制造出对己方有利的局势。按照后世的方式,那个叫指挥类型的将军和战场实战型的将军,这个时代叫将与帅。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尚且难求,一帅呢?多少名将军里才能出现一位帅才?

从某些方面来看,韩安国不失为一名帅才,他有敏锐的战略眼光还有扎实的军事基础,其实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内政也有一定造诣。这么一名人才在汉国却一直没有好的发展,这不失是一个怪现象,不过似乎并不难理解,一切只因韩安国在汉国没有强硬的后台!

汉国建立不过是七十余年,这个政权却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老化,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匈奴在外威胁,没有外部威胁的条件下内部的世家门阀会把汉国搞成什么样子。而似乎历史已经写出了答案,汉国最后就是被林立的世家门阀瓜分,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

林斌也没有忘记一个人,那个因为刺杀自己而被幽禁在西林别院的李广。

李广与韩安国不同,这里的不同不是指忠贞,而是指作为军人的作用。李广是一名将军,他可以在战场冲锋陷阵,但他却无法对战局进行思考,虽然可以影响到战争的走向,但基本上无法改变战争的结局,毕竟会冲锋陷阵的将军多着去了,大会战时一名骁勇的将军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不大。

确定了半年的战略目标,具体也已经进行实施,那么也就是说汉部进入了预期的轨道,虽然会有变化但绝对不会影响汉部的发展。

林斌大的政略方针还是不变,他要利用外界不断交战的这一期间大力发展汉部的内政,改善经济和工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汉部将不再对卫氏朝鲜、北沃、南沃以外的势力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争,依此矫正汉部畸形的发展结构。

同时按照计划增加西域的防御力量,使西域这位盟友不会在短时间里被匈奴击败,如此一来也就需要在局部配合西域袭扰匈奴,甚至可能需要随时往西域派遣援军。

以上当然存在巨大的风险,使匈奴单于王庭掉头进攻汉部,不过这会被控制到最小。只要乔巴山的左贤王不动,匈奴单于庭的军队是无法越过乔巴山攻击汉部,匈奴也存在领地意识,所以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匈奴左贤王赛音达的意向。

一连串的行政方略被落实,最后是进行计算和推演。

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匈奴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动静,匈奴单于庭不可能一下子团结匈奴内部的贵族,军臣单于一样需要时间来进行整合,这就是所谓的整合期。

林斌欣悦地发现由于东方格局的不稳定,各国不是在交战就是在准备战争,火山没有喷发之前存在一段潜伏期,效应所带来的是一场政治上的交锋。

“对辽地作战的同时需要团结外围友好势力。需要更好的整编族,联合西域人,还有谁可以利用呢?”。

第一第二百八十四章:扩张与进步

斌很认真的细想,他现在根本没有多少朋友。

世界就是那么小,走来走去都是那几个地方,从默默无闻到举世闻名,伴随金戈铁马崛起的武将类霸主注定一生不会有多少朋友,他前进的道路上之存在必须消灭或者暂缓消灭的敌人。

汉部与西域的联盟短时间内是可靠而且必须存在的,她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匈奴!

因为匈奴的军事压力使得两个势力走到了一起,她们从陌生走到相识,形成一种建立在弱者基础上的联合,这种联盟状态并不牢靠,一旦匈奴方面的压力减轻或者消失,两个势力必然走向碰撞,小规模的摩擦爆发冲突,乃至于走向战争爆发。

林斌目前要做的事情是帮助西域人,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自己,但是又不能使西域人变得强大,中间需要维持一种力量平衡。有限的帮助下让西域能够勉强抵御住匈奴的入侵,同时让西域在与匈奴的战争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便利于汉部日后对西域采取应该有的军事吞并或者平和容纳手段。

每个民族都有她的基本天性和优势。

匈奴相信战争手段可以压服任何敌人,所以匈奴人在军事上面有优势,但是又受于民族天性的影响匈奴不懂得创造,他们使用的是民族发展本能:摧毁、灭绝、不使其共存。有民族优势必然也存在民族弱点,匈奴的成就被天性限制,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崛起并且强大,缺少共存意识也让他们更容易走向衰弱。

匈奴信任和崇尚野蛮,因此只懂得破坏的民族不会走的很远,历史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现今的华夏民族天性很复杂,她存在包容,但是她的包容有着自己的民族界线,一切想要融合进华夏民族的种族必须自主或者被动地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并愿意为主导政权做出服务。

拿汉国为例。汉国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融合地异族人,他们在民生或者军事阶层服务,汉国的军队系统就存在不少异族人,他们有的是鲜卑人、有的是匈奴人,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正在被华夏民族的天性所融合。

事实证明每个民族并不是一成不变,上古期间的炎族和黄族从黄河源头开始,他们不断在运动中吸纳成员。两支不断壮大的部落因为争夺土地爆发战争,无论成败融合成一个崭新地民族,从而世界上有了自称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他们继承了祖先的意志对土地有着无限的渴望。如此一来农耕地意识就在炎黄子孙心里扎下了根。

华夏民族因为地域的关系从游牧走向农耕,形成了一定的社会体系,他们在固定的势力范围内生存。有效地社会体系让炎黄子孙诞生了自己的文明基础,智慧文明带来相对先进的理念。爆发出来演变成家庭族系,家庭团结在领导阶层下不断以认知为基础向外扩张,慢慢从黄河源头走向富饶的中原大地。

必须认清一点,华夏民族地祖先从来都不缺乏进取和扩张精神。从窄小的黄河源头不断进行征服,奠定华夏民族扎根中原足以说明一切。

版图的扩大带来地影响是让这个庞大地民族变得复杂,家庭族系地关心早已经深入人心。因此也就有了私利。每个民族在进步时遭遇的困难被抬到桌面。家族地强大让一个中央政权的王朝走向衰弱,因此也就有了王朝权力压制到最小所产生的利益集团分布。这段时期被称呼为春秋诸国。

那么华夏民族从不缺少进取和扩张精神,是在什么时候让这个民族为自己加上了一道枷锁?

枷锁的源点正是如今的西汉刘彻王朝,这一位伟大君王完成了扩展生存空间的历史责任,同时他也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崭新转折……

自由而且竞争的思想学派在有目的的打压下消亡,一家独大的局面产生。民族失去了扩张精神和与异族的竞争必将走向腐朽,一个思想的限制下,这个民族的子孙思想变得僵化,特别是主导人民思想的学派没有向外扩展精神的教义下,民族无可避免地滋生无数内斗,他们盲目地围绕在最原始的利益中心徘徊,对外界触手可及的利益视而不见。

一代人或许不会看出有什么影响,但是一代代麻木地在儒家剽窃阴阳学说建立的五德轮回上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这个民族永无止境地进行内部的

替,不断内耗、不断流血,进而沦陷,不止一次地被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统治,尽管先进文明不断被动与入侵的落后文明进行民族融合,但这又意味了什么?意味达到进化萌芽的文明被摧毁,民族的发展每一次都要从头开始,落后也就无可避免。

林斌一直以为来到这个世界肯定是有寓意,他徘徊过也犹豫过,起先的想法再简单不过了,那便是站在刘氏王朝的女墙下见证民族走向辉煌。毫无意外地,小小的远望没能实现,他走上了事与愿违的道路,他艰难地踏上自保的旅程,发展成为一个有自主力的政治中心。

起先林斌并没有发现自己崛起代表着什么,他依然不知所措地按照本能在行事,在那一段时间唯一的想法就是“既然无法融合进刘氏王朝,那在外面为民族的崛起做贡献也能达到目的”,他开始了新的征程,利用有限地力量进行战斗。

战斗的过程中林斌变得越来越强大,事实的残酷爆发,就像华夏民族的一句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等待林斌发展足够?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