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威胁到刘氏王朝时,无可避免地让刘氏王朝产生了敌意。
两个本来拥有联合发展前途的势力产生不信任态度,她们已经失去了联合发展的希望,事态的改变更是让她们不得不无奈地走向对抗。
同根同源?是的,尽管双方都不怎么舒服,但是她们没有否定两个势力是同根同源,这就出现极为怪异的现象,她们敌对、怀疑、较量,但是在外来的压力下却一直没有爆发战争,同时她们又知道未来有一场主导民族地位的争斗在等待着,外来压力消失的时候交锋无法避免。
最高统治者的犹豫很容易被下面的领导阶层发现,他们无法左右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但是却可以进行潜意识的引导,有无数人正在试图扭转、拍散最高统治者心里的犹豫。他们之中有人做出了实际的行动,一点点地铺垫道路,那条道路的尽头是融合或者被融合。
三个月说长不长,但是说短也不短。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拖了一个月的兵工厂终于正式生产军备,两个兵工厂统一继承先秦的流水式管理制度,采取零件分别生产再进行组装的方式,产量因为合理的系统化制度十分可观,新一批的战略物资正在累加,如果进入良好循环的话足以应付来年对匈奴战争的消耗。
因为又勘测到两个小型铁矿和一个中型铁矿,预计可以提供两个兵工厂的消耗,而且保证供应不会中断,权政司已经通过预案,决定再建设两个兵工厂。而民政司也在萧延的强力争取下获得加办一个民间农具生产工厂的份额。
内政发展蒸蒸日上,军事的扩张也颇为受益。
随着汉部的政略方针进入轨道,在有后方不断支持的优势下,黑旗军和虎军在卫氏朝鲜战场已经逐渐获得主动权,因为战略部署的正确,卫氏朝鲜西部的补给通道被切断,使得卫氏朝鲜不得不再次进行龟缩,辽西和辽东的卫氏朝鲜军队后撤,该区域正在被虎军接收。
没人会怀疑对卫氏朝鲜的战争会失败,胜利是必然的,差别就在于需要一点点时间去等待。
另一方面,派往凉地的吕炎已经组织起一支三万人的族军队,他们用族的名义合理地接受来自汉国中央政权的馈赠,基本上完场初步的备战,再有两个后的准备就可以开往西域战场参与布防。
有好的自然也就有不好的,比如林斌正在被方方面面逼进强烈矛盾之中,一个新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这位不怎么聪明的统治者。部下们不敢直问,韩安国却没有那个困扰,他非常直白,直白得让林斌有些恼怒,韩安国不止一次在问:“要不要做好匈奴和汉国交战后南下的准备?”
林斌已经被逼得需要做出决断是不是要争取中原的控制权,毕竟大战后果格局是一定会出现变化的。
时间还在继续流逝,初期的恼怒之后林斌真的很努力在进行判断,无数声音在提示他:不南下取代刘氏王朝就是对中原文明的犯罪,他领导下的政权更有活力,超时代的治理思想能够使民族走的更远……。
第一第二百八十五章:乌孙人的渴望
节变换,西林迎来了一片冰天雪地,商人来到西林的气候的原因缓缓变少,不过因为没来得及离开而逗留的商人却是给了原本清冷的西林一种前所未有的热闹。
汉部的部众讶异的发现原来冬天的时候不是只有单调的生活,商人带来的娱乐给许多人开了眼界,新开的酒馆等娱乐场所成了冬季消遣时间的所在,他们在酒馆内谈论最近发生的事情,好友相聚享受冬季短暂的清闲。
最近的话题比较统一,西域因为想要与汉部更近一步,远在乌孙的昆莫猎娇靡派来了使者,使者是上次来过西林的危黎须,他代表昆莫猎娇靡前来问候林斌,同时请示明年春季的动向。
汉部民众一直一来都觉得自己的势力很强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从外来者身上寻索优越感,西域的谦卑是汉部民众愿意看见的事情,他们无不觉得有人恳请帮忙是展现部族强大的一部份。
优越感能使人对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最明显的就是前年才成为成员的新民众慢慢觉得身为汉部一员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部份民众,比如原先生活在汉国边郡的汉民,他们基本上满意目前的生活,因为没有人敢于三天两头到汉部势力范围惹事,更别说有敌人骑兵进入汉部势力范围劫掠,生活有保障所产生的归属感因为部族军队在外征伐频频获胜而变得更强烈,致使许多人对自己的新身份感到极度满意。
民众满意内政发展地速度自然也就快速。军队的士气当然与内部民众是否满意相挂钩,形成的效果让在外征战的士卒并没有因为气候寒冷而变得士气低迷。
军队征战讲求士气但那并不是唯一,其实关乎成败的关键是取决于军事物资的补充,而这一点汉部从来都没有放松过。
因为气候的问题屋外劳作基本取消,民政司作为管理民政的部门替部众找到了新的工作,男人们除了必须进行冬季军训地那一部份,民政司将他们招集起来配合妇女进行劳作,一些可以在室内进行的加工程序产量极大。
根据权政司的统计,汉部目前有自由民(庶民)八十三万余;奴隶数量因为战争不曾间断极为庞大。人数超过一百三十万。
充足的劳力是进步地根本,同时因为汉部社会制度的特殊,生产力十分集中和易于调配,如此一来简单的工业体系建立得非常快。
汉部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的所有国家都不一样。在林斌地许可下,现今的汉部已经部份执行私有制,也就是说奴隶以上的阶层可以拥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将拥有自己地财产。如无犯法执法部门没有权力没收个人财产。
由于战争状态的时间较多,目前获得私有财产的渠道并不多,普通民众唯一可以选择地是参加军队成为士兵,他们可以依靠军功爵制度获得奖赏、或者是在战场进行缴获。当然。无法参加军队地民众可以经商、或者进行耕作、或者放牧累积自己地财富,不过因为尚武的风气,有条件参加军队地人并不会愿意放弃成为一名军人。
有放宽的政策自然也就有严厉的限制。按照这个世界的世俗观念整个部族的财富都自动归属最高统治者。林斌一方面放松了私有制但是他对兵工厂之类的机构则是抓得很严。借鉴了后世的体系采取国有制。当然,林斌十分明白所谓国有制在某种情况下就等于是被私人(比如某些太子党之流)侵占了。在成熟的时候他自然会将这一套制度改善。
自从林斌同意在许可的条件下,汉部可以南下参与对中原控制权的争夺,几位高层极受鼓舞,办事效率再一步加快,而似乎因为高级将领的影响在外征战的军队对敌国的攻势变得凶狠起来?
林斌知道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将军都是赞同南下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其余两成也表现得十分奇怪既不反对也不支持之采取沉默。他从这里看清楚一件事实,南下作战已经不可避免,一旦再进行强力压制将会遭受反弹。
这也在说明一件事情,以前汉部一直在运动中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使得将领的服从度很高,但是现在已经安定下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个别将领的影响力也在扩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埋下动荡的种子。
林斌对律法的关注度在变高,他现在迫切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