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强汉 > 第196部分

第196部分(2 / 2)

的律法来进行约束,而郑元编策律法的速度实在不敢的十三卷二十六章目前只完成八卷十六章,完成的律法都是限制庶民阶层,武士(士族)和贵族阶层的律法还只有一个框架。

有些东西急是急不来的,林斌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袖昆莫猎娇靡的使者来西林已经有一段时间,危黎须现今主要的工作是和汉部中级阶层接触,互相了解对战争的准备速度,进行一些贸易。

危黎须已经完成了部份使命,在洽谈过程中从汉部购买了西域急缺的牲畜,对此他对汉部越加感激,因为汉部也在准备战争,牲畜作为战略物资的一种也是汉部所需要储备的。他原本还希望从汉部这里购买一些兵器和甲冑,但是没能达到购买目的,他部份猜测出汉部的备战情况,汉部的兵器和甲冑生产出来马上被自己的军队消化,由此只在说明两点,其一是汉部的生产力跟不上军队的装备进度,汉部的备战应该并不顺利,来年能不能支持西域很难判断;其二是汉部的生产力并不差,但是汉部正在大规模扩军。

两个不同的猜测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危黎须十分希望自己是猜对的第二种,汉部军队数量扩充目前对西域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拥有一个军事实力强大的盟友才是西域安全的保障,其实也正是因为汉部军事实力强大西域才如此谦卑地恳请帮助。

危黎须这次来西林的最大使命还没有完成,他甚至连和林斌见一面的机会都还没有。

西域这次派遣的是使者而不是使节,使者代表的是乌孙王袖昆莫猎娇靡个人,使节则是代表西域,商业贸易只是顺带,他最大的使命是请求林斌将陵公主下嫁于乌孙小王子岑陬军须靡!

和亲?或许该称呼为政治联姻吧?不过名称的变换根本不会有什么区别。

乌孙王昆莫猎娇靡希望用联姻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毕竟和一个强大势力进行联姻是对西域诸多邦国最强有力的威慑,由此可见西域内部也不怎么平稳?

乌孙人普遍渴望能与汉部结成亲家,当然普通人的渴望与统治阶层不同,那些普通的乌孙人想法非常简单,他们坚持认为只要乌孙王室和汉部最高统治者的女儿结合乌孙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安全保障,立时汉部派往西域的军队绝对会保护乌孙国不被匈奴人入侵。

乌孙意图与汉部联姻的消息在西域被绝对的封锁,乌孙王昆莫猎娇靡不想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消息一旦曝露西域三大强国之一的车师国也肯定会试图抢亲,毕竟联姻带来的利益是谁也无法拒绝的,哪怕是一个效果和汉部联姻成功也可能在汉部的支持下瞬间变成一个强国。

危黎须心情忐忑地等待,不过他并不担心西域其它邦国的竞争,他十分清楚自己国家的小王子与汉部公主的感情,两位尊贵的阁下相处了一年多,而且似乎双方都对对方十分有好感?更为重要的是汉部的最高统治者对乌孙很看重,应该不会放弃加强双方关系的联姻!

对乌孙人想法不清楚的林斌不是刻意避开与乌孙使者的见面,他很忙,忙到没有个人时间,他甚至对乌孙使者危黎须的到来根本一无所知,贸易归属民政司管辖,而民政司递交上去的报告摆在案头连动都还没有被动一下。

林斌的确是在对军队进行整编,第一批整编对象是从卫氏朝鲜归来的豹军,他与甲贺进行交流后下达了一项指示,抽调出豹军下属的步军单位,同时进行骑兵补充。这一项改变确定了豹军不会再参加卫氏朝鲜的战争,日后豹军的主要作战方式将专属骑战,战场在塞外的草原。

并不是只有豹军的建制在改变,除开前线的几支军团外,将以参加过卫氏朝鲜的军官为框架有限地增加了三个步兵军团的建制。骑兵军团的建制也将改变得更完善,两种完全不同建制的军团日后将有各自归属的战场。

目前的阶段还相对比较简单,骑军训练和作战目标不变,新组建的步兵军团在新兵训练期后会派往卫氏朝鲜参战,增加步兵军团的作战经验。

至此汉部南下作战的意图基本已经得到确定……

第一第二百八十六章:举族皆兵

了应付各种战场军团的改编势在必行,以前汉部的主塞外,作战主要是以机动性为主,如此一来依靠有基础的牧业在不缺乏马匹的情况下军团是以骑军为主,先前建立的五支军团建制并不庞大,这是受到正规作战人员不充足的条件下,拿豹军为例……

豹军的建制只有八个部设立校尉一名,作战单位(一部)的士兵人数为四千至五千不等,也就是说四曲(五曲)才形成一个作战单位;特殊单位(后勤部)的人员数量相对增加,有固定的一万后勤人员;每一部的作战单位下辖一个斥候营,斥候营里面的基本斥候数量有硬性规定,人数在一百至两百五人之间。

那么也就是说豹军的总成员人数大约有五万左右,就是这么一支五万军事人员组成的作战单位成为一个独立的骑兵军团,通常林斌对它们的称呼是一个军。

由于汉部新崛起不久,成员构造相对比较复杂,汉部拥有大量的奴隶,同时汉部民间对奴隶的需求量又不大,如此一来奴隶的作用就不是很凸显,最开始林斌的处理方式是将奴隶编制成随战仆从,当成次一等的作战人员,让随战仆从在监督下执行一些危险的任务,由此也就产生了当时性质比较单纯的督军执法队。

一个军有五万左右正规军,同时军团因为随战仆从这个职业的存在相应地增加了附属单位,每一个军团下辖地随战仆从都不同。豹军下辖的随战仆从一直都在十万以上,那么也就是说豹军包括正规军作战士兵在内有十五万的人数。

伴随部族不断征战,随战仆从因为军功被提升为自由民,自由民可以选择脱离军队到民间生存,亦可选择继续在军队服役,不过选择在军队继续服役的话则是需要重新从一名普通士卒做起,他们享有平等的晋升体制,一般很快就能依靠以前的作战经验爬升到伍长、什长乃至于队率的基层军官位置,如果想继续往中层的军官位置靠近军功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但是这个时候对随战仆从转为自由民再服役爬升地士兵就有些困难了。

军队对资历的要求相当严格,这是针对军官对部族(或者说最高统帅)的忠诚程度,哪怕再怎么善战没有被上层认可也不可能晋升,军队自然有自己一套的测试方法。基层军官想要爬到中层军官地位置难就难在获得上层的认可,那需要很繁琐的一段淬炼期。

汉部目前在西林有一所军事学院,该学院只吸收功勋后裔进行教育,培养将军们的子嗣成为一名合格地军人。教导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同时这所军事学院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所国办学院。

按照林斌的构思,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西林还在加办三所学院。

由中枢院和密枢院联合置办地学院不对外进行招生,只接受来自军队推荐的基层军官进行深造。由于学院的建立存在针对性。该学院将不负责对中层军官进行培育。

第二所学院将由林斌亲自出面置办,按照后世地说法,他就是该学院地校长。这所学院地也不对外部进行招生。它将主要被用于培养军队推荐上来深造的中层军官。他们会在该学院里面进行学习。主要加强对战术方面地理解,以及领军的知识。当然不会只限制在有限的几个方面,会对科系进行区别。

两所军事学院似乎有重复的地方?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受于条件的限制只有进行明确的区分。

第三所学院是混合体系,也就是说不再只限制在教导军事内容。这所学院同样由林斌出面,学院不再限制招生对象,民间人士可以进行报名,他们可以选择入读的科系,需要通过基本测试才能被录取,初步建立期间不接受学员涉及两项科系,每一名学员只针对一项知识进行教导。

林斌当然知道这样的教育体系非常落后,他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凡是都讲求从无到有,相信只要这样的先例一开,自然会有?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