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前进的步伐 > 第58部分

第58部分(2 / 2)

一个人只有做到语言与行为的统一,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语言和行为的艺术。但这世上真正能把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完全做到艺术化的人是没有的,只有不断的努力,让自己的的语方和行为更接近艺术化。语言和行为都是一个人进入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存的工具,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工具,你才能非常娴熟的与人交流,并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正文 第五章第三节 知识就是力量

(更新时间:2007…7…12 10:04:00  本章字数:6785)

在现在这个经济时代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人类文明就以飞快的速度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样的时代,知识的多寡就成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这条标准几乎成为现实社会中的普遍共识。知识的丰富已成了现实社会的通行证,有了它,你就可以创造出你想要创造出的东西,它会为你赢得名利、权势和财富,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的确,在这个时代里,知识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最大力量。但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如果不懂得合理的利用他所拥有的知识,也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这与一个没有多少知识的人无异。因此,如何发挥知识的力量,就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

要发挥知识的力量,首先就是积累知识。为了实际应用而积累知识。

如何积累知识呢?这只有一途,就是努力的去学习。当然这其中有好多的学习方法。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学习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教育;二是自我学习。

人类长有两只手,绝对不是为了附合对称原理。被捕捉的猎物可能向左也能向右逃窜;凶猛的巨兽可能从左也可能从右扑过来。永远作两手准备,因为即将发生的情况常有两种可能,有的甚至有多种可能,你都要一一考虑周全。

尽管人类长有两只手,人们还是习惯于单向思维。事前准备不是一心向东,就是执意向西,情况发生突变时往往固执主观意志,全不顾客观世界的千变万化,其结果必然是措手不及、慌不择路、难以应付、丧师失地、以失败而告终。

即将发生的情况往往有两种可能,只有一套方案永远是危险的。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内战的呼声。

共产党怎么办呢?只作和平的准备显然是不明智。毛泽东的方针是:既争取和平,又要准备战争。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方针是绝对正确的。

永远做两手准备,所有的成功者是这样做的。

取得战斗胜利的人,不是提出好的建议的人,而是负责执行和下命令执行这个建议的人。

一个国家要屹立在这个世界,就看其教育系统是否完善。学校在,一个民族就在。一个国家是否有希望能够崛起于世界的强国之林,就看这个国家的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如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任何人都不难想像出教育的场所───学校会在这个国家的国民生活中具有何等地位。

一个国家的学校为这个国家、民族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它是一个国家以前历史文明的传承者,也是一个国家未来历史文明的开创者。

知识是人类最稳妥的财富。因此人们对知识这种财富产生了近似贪婪的欲望。一个人早年所得到的知识大多是从校园里学来的。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但是,这也是一个人接受知识最关键的时期。

知识是为应用而学,智慧是为实用而生,不能应用的不算知识,不实用的智慧只是弱智儿的小聪明。

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于是聚在一起召开集体会议,号召大家贡献智慧,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众老鼠们冥思苦想,最后,还是一个老鼠的主意让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那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会发出响声,大家就可以事先得到警报而躲起来。

这一决议被全体投票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

其实,任何决策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疏漏,如果一项决策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它极有可能就得毫无意义。决策和制度不在于多么英明完美,而在于最终能否实施。

教育要从学童抓起。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在现实中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复杂多变的,人的一生相当漫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际遇与偶然性。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亲都必须面临着的现实问题。

一个人的事业、社会地位、婚姻和财富,并不取决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功,同样,智商不高的人不一定不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智商低的人肯定不幸福、不快乐,智商高的人则比较自由和快乐,而智商的高低恰恰与早期教育着极大的关系。并且,教育也必须要从打开孩子的心扉开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儿子幻想着自己是土耳其人。他认为自己应当赤裸着蹲在餐桌下面,捡饭渣吃。

焦急的国王请遍国内的所有医生,没有一个能帮助他的儿子。一天,有个智者来到国王面前,主动要求帮助这个孩子。

那个人脱光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蹲在餐桌下面。当男孩问他为什么蹲在桌子下面,那个智慧的人回答说:“因为我是一个土耳其人。”

“我也是一个土耳其人。”国王的儿子说。

这样两个人光着身子在餐桌下面蹲了几天,彼此熟识起来。

有一天,智者让人扔几件衬衫下来。

“你是不是觉得土耳其人不能穿衬衫?”他问男孩,“土耳其人当然能穿衬衫,一个土耳其人是不能根据其是否穿衬衫来判断的。”

几天以后,那个智者再让人扔几条裤子下来。“你是不是认为穿裤子的人不是土耳其人?”他问男孩。

于是两个人都穿上了裤子。

那个智者继续这么做,直到两人都穿得整整齐齐。

然后他让放些食物在餐桌上。

“你是否觉得,”他问男孩,“如果吃好东西就不是土耳其人?你当然还是土耳其人,可以吃好东西。”于是他们一起吃起来。

最后,智者说:“你认为一个土耳其人必须整天坐在桌子下面吗?你知道,坐在餐桌旁仍是一个土耳其人,这是完全可能的。”

这就是那个智者如何一步一步的把男孩带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理解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角度,但最容易说明的是,如何与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这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一个人是天才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