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清朝欢迎你 > 第40部分

第40部分(1 / 2)

>

对于妇容,李伊水学的最为用心,加上她先前就有些基础,因此,每天用心打扮一番,出门也是一个俏丽小佳人。

张氏见李卫每一次写信回来都说工作顺利,生活顺利,一切都如意,开始张氏还信以为真,到后来开始怀疑儿子是不是只报喜不报忧的,因此,开始担心了,她还特意让李洵去了封信说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家里说,别自己扛着。转载 自 我 看書 齋

这个时候,张氏也会搬着指头帮李卫算账,京城里的庄子过秋后才买进,冬天这一季的收成就别说了;李卫的俸禄那是固定的;加上京官的冰敬、炭敬,李卫的官职小,这一项相比也不会多到哪里去,其他的就全是花费了,完颜家的礼少不了,李卫的上司、同僚们也要搞好关系,还听说十四阿哥对李卫很好,人家是皇子阿哥,这般平易近人,李卫跟人家交往,也不能小气了。次一点的东西人家看不上眼,李卫也未必拿得出手啊,这一下子又是一大笔费用,还听说前一阵子十四阿哥的李侧福晋生了一个女儿,十四福晋可是纳喇素琴的表姐,虽说侧福晋生女儿,嫡福晋未必高兴,但是表面功夫也是要做到的,纳喇素琴算是表姨了,这份礼物恐怕少不了……(炫*书ūmdtΧt。còm*网)

张氏有些头疼的想——李卫手中的银子够不够用啊?穷家富路的,儿子别再外面作难啊?

张氏很后悔在李卫临走的时候没有多给他一些银票。

看来,开春的时候得找一个妥当的人往京城送一些银子,张氏暗暗盘算。

张氏的银子还没有到,李卫从京城送来的年礼就到了李府。

张氏刚刚听到的时候还不敢相信,等确定了,却心里埋怨,出门在外,钱不知道省着花,家里什么东西没有,还要往家里送,听说京城的东西老贵老贵的,这些东西要比在徐州置办多花多少银子啊。

虽然心里埋怨,但是又想到自己毕竟这么多年含辛茹苦的将儿子抚养大,现在儿子这般孝敬自己,心里还是美美的。加上亲朋好友得知李卫在京城做官,还往家里送了厚厚的年礼,语气都充满羡慕,直道张氏有福气了,下一步,恐怕就是李卫的衣锦还乡了,张氏听了这话,下定决心开春后派人给儿子送银票去,毕竟,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吗。

新年刚过,张氏派去送银票的人还没有上路,就又收到了一封京城里来的信。

这封信并不是报喜的,可能是李卫收到父亲的信,为了避免家里人担心,将京城的实际情况说了一些给父亲母亲知道。

虽然李卫尽量轻描淡写的说,但是张氏仍被震惊在地,那就是——李卫受伤了!

在信里,李卫一再强调自己的伤势不要紧,而且已经过了两个月多了,再养上几日就完全好了,又可以活蹦乱跳了,请父亲母亲不用担心。

李卫说的轻巧,张氏哪能不担心,就连李洵也跑到纳喇府打探消息,可惜纳喇大人对此事也是毫不知情,自然无法给李洵提供什么有用的消息了。

虽然李卫在家里的时候也经常因为练武而受伤,但是那毕竟在身边,自己知道他的伤势,现在,李卫远在京城,张氏不禁开始担心李卫的伤势,想象中也将李卫的伤势扩大了,开始责怪纳喇素琴来,李卫受伤这么大的事情还帮着他隐瞒家里,可见她在李卫身上并不用心。

张氏迁怒了一阵后,便想到自己亲自去京城探望儿子,如果儿子的伤势重的话,她留在京城照顾儿子,就算是儿子没有事情,自己亲眼看看也可以放心啊,顺便将这些银票给儿子带去。

张氏将自己的想法跟丈夫李洵说了,李洵并不同意,天寒地冻的,哪里是出门的时候?再加上他在江宁的生意繁忙,也抽不出时间陪着妻子前去京城啊。

可惜张氏主意已定,坚持要去京城,李洵终于在张氏的坚决的母爱面前举起了白旗,同意张氏前去京城。

正文 第八十二章 上京

虽说张氏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京城,可惜她还是想到万一李卫的伤势重,在京城需要她长时间照料的准备,因此,家里的事情还要好好安排,才能动身。我看书_斋

李伊水听说母亲要上京城,便想跟着母亲去见识见识,呵呵,确切的说,是想看看三百年前的北京城和后世究竟有什么不同的。

虽然李伊水前世曾将去旅游过不少地方,想平遥古城之类的,虽然北京城三百年后也保存了不少古建筑,李伊水早就了如指掌,但是李伊水还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看看三百年前的原汁原味的北京城。

李伊水充分发挥磨人精的能耐,一连三天缠着张氏,列举自己跟着去的好处,最后,张氏考虑到李伊水这段日子的刺绣厨艺妇容都学的不错,在身边可以当一个好帮手,最终点头同意了。(炫*书ūmdtΧt。còm*网)

李伊水知道母亲担心哥哥李卫的伤势,虽然心中兴奋,却不敢露出来,反倒是提醒母亲多带些药材。

张氏原打算轻车简从的前去京城,李洵并不放心妻子和女儿,最终给张氏安排了两辆马车和六个家人保护。

跟着张氏和李伊水前去京城的有翡翠和翠萧,琉璃因为婚期在即,张氏便没有让她跟着,韩嬷嬷也留在了家里,家里的事情还需要她来主持的,考虑到韩嬷嬷的身份摆在这里,张氏唯恐她压不住下面的人,还特意亲自前往梁家请李家的姑太太在她不在的时候帮忙照顾家里,李氏听了嫂子的请求,自然是忙不迭的答应了。

张氏的这个安排却招致了李欢的不满,毕竟除了张氏是正室外,其他的几个姨娘,李姨娘和赵姨娘都是生的女儿,孙姨娘虽然有李纪,可惜已经去世了,只有他母亲霍姨娘有他这个儿子,现在张氏离开了家,那么在家里主事的应该是他母亲霍姨娘才对,可是现在,张氏分明是提防他们母子,宁可将家里交给外人,也不肯让霍姨娘主事,张氏在家里这般排斥他们,李欢心中自然是很痛恨,可惜他现在知道就是他到父亲李洵面前去说这些话,父亲也是不会偏袒他的,自然不会前去碰这个钉子,只是心中盼望着张氏最好是一去不回,那样的话,他倒是看看他那个姑姑好意思管李家管一辈子。

张氏并不知道李卫到底伤势怎么样,自然不知道拿什么药前去好,最后索性将家里的药每样带上一包,就这样,单单是这些药材,张氏就装了半马车。

最后,张氏将银票放在贴身小袄的最里层,又用手在外面拍了两下,觉得妥当了,才放心。(炫*书ūmdtΧt。còm*网)

张氏走的那天是清晨,早晨,李伊水早早起来,在翡翠的伺候下换上了出门的大毛衣服,外加一个斗篷,来到母亲的房间。

张氏已经收拾妥当了,手边放着一个小包袱等着李伊水,见李伊水进来,便要出发

李洵虽说徐州和江宁的生意忙,抽不出时间来陪妻子去京城,但是到徐州城门口送送张氏和李伊水的时间还是有的,因此将张氏母女二人送出徐州城才返回家。

这次除了李洵外也没有其他人前来送行,可以说这一次是悄无声息的赶往京城的。

且不说李欢见张氏走后,家里父亲经常不在家,李纪又是一门心思的埋头苦读,便认为家里属他最大,开始骄纵起来了,时不时的调戏丫鬟之类的,单说张氏和李伊水在往京城赶的路上,张氏心急,自然让马夫尽快赶车,这一下子可苦了李伊水,古代马车抗震方面本来就不好,车轱辘还是木头做的呢,加上道路高低不平,纵然座位上铺了厚厚的棉垫用来减震,李伊水仍然是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张氏无奈,只好让马夫放慢速度。

速度放慢后,李伊水就好多了,李伊水见自己拖了母亲的后腿,心里很是内疚,张氏反倒安慰她,“反正李卫的伤势已经几个月了,就是现在赶过去也不急这几天。”

在车上颠簸了几日,李伊水渐渐适应了在马车里的来回摇晃,便让车夫提高速度,张氏见车夫提速后,李伊水仍然是没有事情,便放心了,开始加紧往京城赶路。

终于,经过二十多天的路上奔波,张氏一行人来到京城天子脚下。

张氏看到巍峨的城门,心里有点发怵,这毕竟是她第一次来到京城,但是想到住在京城里的儿子,张氏压下心中的紧张,整整衣冠,开始吩咐车夫排队准备入城。

等进了京城,张氏看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大都衣着华丽,就连平民百姓也都是衣帽整齐,很少看见骨瘦如柴苦哈哈的人,张氏不由想到李卫曾经说他到京城就像是乡下土包子进城一样,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新鲜,当时她还以为李卫夸张呢,现在却相信了,张氏想到在徐州城人们看到那些土包子后露出的鄙夷讪笑的神色,便收起神色,端庄肃穆的坐在马车上,好像这京城的景致她是司空见惯似的,只是偶尔才用眼角瞟一下窗外的街道景致。

李伊水对繁华的街市来往的人群并不感兴趣,毕竟这里的街市在繁华,也比不上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社会繁华,李伊水的关心重点在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上,从马车车窗闪过的特色装潢的店铺更是紧紧吸引了她的眼球,如果不是母亲急着见哥哥,李伊水真想在这北京城的大街上逛上几遍。

李伊水到京城之后会遇到什么呢?欲知后事,请将推荐收藏交上——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