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少包三同人]长风曲(庞策) > [少包三同人]长风曲(庞策)第8部分

[少包三同人]长风曲(庞策)第8部分(1 / 2)

>。赵祯以为自己眼花,定定神,才不可置信的开口:“庞统?”庞统笑得爽朗:“怎么?见我没死,很失望么?”却上前将一封书函塞给赵祯,道,“李元昊的请和书。”赵祯惊讶的看着他:“什么?”庞统道:“李元昊求和了啊!具体的稍后再说吧,本王现在想先去看看公孙策。”

“庞统,”赵祯却叫住了他,道:“其实,朕也并不想你死。”庞统微微一怔,扬起眉毛认真的注视他。赵祯道:“庞统,你可还记得朕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也是这金秋时节。那时在御花园,你还折了一枝桂花给朕。”赵祯的手轻轻拂过眼前的桂花枝,竟似一时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之中, “朕本以为你会辅佐朕共理朝政,却没想到日后你竟会如此看不起朕,也没想到你会跟朕争同一个天下,喜欢同一个人……”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唇边是苦涩的笑。

庞统静静听完,才开口唤道:“皇上。”他叫的不是老六,也不是赵祯,而是真真切切的一声皇上。他缓缓开言,竟是难得的庄重:“我当初确实是小觑了你。如今想来,若论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成就一代霸主,你不及我。可是,若是仁政天下宽厚爱民,做一名仁君,我却比不上你。而今天下难得安定,百姓都喜欢仁君仁政。我也觉得,这大宋在你手里,不坏啊!”他顿了顿,脸上又浮现出张扬的笑容,“这天下,我不会再跟你争。但是这人嘛,我绝不会放手,你也争不过我。”

赵祯看着他,良久,却渐渐的露出笑意,竟是许久都未曾有过的欢畅:“庞统啊,真想不到你我今日竟然还可以这样坦诚相对。”庞统也含着笑:“是啊。单凭这一点,我也是欣赏皇上你的。”赵祯道:“行了,朕先回宫了,你去看看公孙策吧。”他转身离去,临走却折了一枝桂花握在手里。

第二十章

庞统看着赵祯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前,正打算进屋看公孙策,一回头却看见自己朝思暮想那人正倚着房门站着,惊喜的看着他:“庞统?”庞统忙过去将他抱住,道:“怎么起来了?不是还病着么?”几个月不见,怀中的人似乎又清减不少,容颜也颇显憔悴,让他疼惜得很。公孙策却紧紧揽着他的腰身,头埋在他怀里,良久不语,突然抬起手一拳砸在他胸前。虽然并不痛,却让庞统吃了一惊,讶异道:“策?你这是做什么?”公孙策却板起脸:“这些日子你到底去了哪里?还有延州城,到底是怎么回事?”庞统笑了起来,扶他回屋坐下,才向他一一道来。

原来,那日庞统在延州听说西夏六十万大军卷土重来之时,便知李元昊已是倾举国之兵,立时想到此时西夏国内必是后防空虚,便定下一招瞒天过海围魏救赵之计。当下命人做出加固城防全力备战的假象,暗中却令全城军民尽数撤出延州城。等到西夏大军兵临城下意图拼死一战,却发现延州早已是一座空城。

而此时的庞统,已经亲率大军从小路悄悄潜进西夏境内,突袭夏州城。此时的夏州兵员稀少守卫松懈,哪里敌得过庞统的十万精兵。庞统轻而易举便占了夏州。说来这夏州城乃是西夏重镇,李元昊数次起兵都是以夏州为据,城中辎重粮草更是不计其数。而夏州城又处于西夏国的咽喉要塞之上,庞统既占夏州,则进可挥师直取国都兴庆府,退可断李元昊六十万大军的后路,可谓是占尽了地利。

而那边厢李元昊惊疑不定的率大军刚刚进了延州,便收到急报,说是本方夏州城已经被宋军攻陷。这才知道原来庞统竟以延州空城为饵,拖住西夏大军,实则早已越过边境,在自己后方腹地插了一把尖刀。这一招真是让李元昊始料未及,却别无他法,只能弃了延州,回师自救。却不料庞统早已退出了夏州城,并联合范仲淹的鄜延路、韩琦的径原路两路大军,在李元昊回师途中设下埋伏。

此一役大宋三路兵马共计二十余万围歼西夏大军,加之火蒺藜的巨大杀伤性,使得西夏军兵败如山倒,六十万大军伤亡过半。而当李元昊仓皇退回夏州之时,却发现城里所存的全部粮草辎重尽数被掠走。李元昊立时察觉如今的西夏国已是元气大伤,不仅损兵折将兵力受创,而且国库空虚不堪损耗。更何况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也是怨声载道。他审时度势,当下做出决定:停战议和。

庞统说的简单,公孙策听得仔细,末了却问:“那又为何传言说中州王殉国?”庞统嗤笑道:“不过是李元昊故布谣言,乱我军心,却不想竟骗到了公孙公子你。看来你对本王还真是担心的紧。”公孙策却反驳道:“我才没担心呢。”“哦?真的不担心本王?”庞统攥紧了他手,探询的眼光深深的凝视他。公孙策一笑道:“当然。你不是飞星将军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何必担心?”话音未落,却听见门口传来展昭的声音:“他啊,不担心才怪呢!你若是再不回来,他恐怕真是担心死啦。”“展昭!你——”公孙策还没来得及发作,白玉堂已经抢先拉走了展昭:“猫儿,走啦!”顺便还不忘记对庞统和公孙策笑笑,“你们继续!我帮你们关上门。”公孙策哭笑不得,庞统却已伸手把他拉到自己怀里,浅吻他的额头,温柔的说:“病还没好,再睡一会儿吧。本王陪着你。”公孙策点点头,靠在他怀里合上眼睛。这些日子以来,虽然是病得昏沉,却也睡不安稳,梦中所见皆是干戈扰攘血流成河,现在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了。他抓着庞统的手,安然的沉入梦乡。

李元昊休兵议和,赵祯本有意以公孙策为和谈使。只可惜公孙大人尚未痊愈,赵祯便派了枢密使杜衍前往延州,与李元昊议和。

数日后,杜大人回京觐见,说是李元昊提了三个条件,微臣不敢做主,还请圣上定夺。赵祯道:“说来听听。”杜衍道:“这其一,西夏愿臣服于我大宋,却也要我大宋赐他封号。”赵祯道:“便依了他,承认他夏国国土,封他李元昊为夏王。”杜衍又道:“这其二,是要我大宋每年赐他白银五万两,绢缎十万匹。”赵祯略一沉吟,道:“据朕所知,平常一个州郡一年的赋税便有这个数目,如果只用一州的赋税,便可平息两国纷争,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朕也依了他吧。”杜衍道:“皇上圣明。只是这最最为难的却是第三条,他是要公孙大人到他西夏去做官。”“什么?”赵祯一惊,手中的钧窑茶盏应声落地,碎成了千片万片,“这个……朕要好好思量一番,你且先下去吧。”

赵祯遣走了杜衍,一个人进了养心殿。这是他日常礼佛的地方,平时到了这里,见到宝相庄严,闻到檀香袅袅,便会觉得心思清明心境安宁。唯独今日,却无论如何都静不下神。他喃喃自语道:“公孙策,难道朕真的要让你去西夏么?那朕又如何向庞统交代?”

第二十一章

数日后,延州。

李元昊不无惊讶的看着眼前的人:“公孙策?”“正是在下。”那人一如既往的风神如玉傲骨似竹,淡然笑道,“李将军别来无恙?或者,现在应该叫夏王殿下?”李元昊道:“公孙策,你这番来此,可是答应了随朕回大夏国么?”公孙策道:“若殿下真的从此熄了两国兵戈,公孙策又为何不答应?”李元昊似惊似喜,却又好奇问道:“朕还真是有些奇怪,那赵祯和庞统竟然真的就这样放你前来?”公孙策沉静的眸子里波澜不惊,只道:“殿下只需信守约定,再不起兵侵宋即可。其余的,便不劳殿下费心了。”李元昊笑道:“好!那我们便即刻起程回兴庆府可好?”

公孙策与李元昊以及随行人马一路西行,很快便到了嘉峪关。出了这嘉峪关,便再也不是大宋的疆域了。故国万里江山如画卷,别时容易见时难。公孙策心下依依,忍不住勒马回首,再望一眼故国山河,却蓦地瞥见路旁柳色青青千丝万条,不禁想起那日离了延州回京,满目所见的也是这般垂柳拂风乱人心绪。而自己与庞统总是这样聚少离多,终究有缘无分,到头来怕是什么都留不住。

正想着,忽听得身边的李元昊意味深长的吟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孙策一愕,抬眼看着李元昊。李元昊自嘲道:“公孙公子以为朕不过一介武夫,不该懂得吟诗这等风雅之事,是么?”公孙策道:“不敢。”李元昊却不再多言,只从怀中取出一支精致的羌笛,举到唇边,吹奏出一支壮阔的曲子。那曲声里有跃马扬鞭纵横驰骋的豪情激越,也有关山冷月征人望乡的寂寞悲凉。笛音清越高亢直入九霄,连天上的飞雁似乎都在徘徊倾听盘旋不散。公孙策也听得入了神。李元昊吹完一曲,道:“这曲子是朕仿唐时古韵所作,公子以为如何?”公孙策星眸闪闪,眼里已起了敬意:“原来夏王殿下竟如此多才多艺。”

李元昊笑笑,唤他的名字:“公孙策。”他认真的望着公孙策,右手却遥遥指向西方,道:“嘉峪关以西,便是我大夏国的江山。那里有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也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有高山嶙嶙,翠壑丹崖千丈画;也有草原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这样说着,突然语音一顿,道:“公孙策,你可愿意跟朕回去么?”见到公孙策睁大眼睛满脸惊讶之色,又道:“朕是想问你,你是否真心实意的愿意跟朕归夏?”语气里竟分明是一片期盼之意。

公孙策略一沉默,才缓缓道:“恕在下直言,西夏再好,之于在下也只是异乡客羁。大宋,才是公孙策心之所念的故土。”李元昊有些失望,却也并不意外,道:“还有你心之所念的故人吧?”公孙策不语,只一笑置之,唇角却泛起隐隐的苦涩。李元昊见他苦笑,竟也无由的觉得难过,终于长叹一声道:“你走吧。”公孙策不解,疑惑的看着他。李元昊道:“公孙策,当日你留书一封便不辞而别只身赶来延州,你可知庞统为了你差点掀翻了整个大宋皇宫,如今更是亲率飞云骑昼夜兼程追将过来。就连那辽国的南院大王也在辽夏边境增兵三十万,并修书给朕,道是若朕敢为难于你,他大辽定会兴兵讨伐。朕虽然欣赏你,却也不得不放你走了。朕可不是怕了他们,朕只是不愿我大夏国从此国无宁日。”

公孙策这才了然,展颜一笑,诚挚道:“多谢殿下成全!”那笑容有如阴霾近散云开月朗。李元昊还是第一次见他笑得这么真心,竟也跟着心情大好,笑吟吟说道:“公孙策啊公孙策,人都说红颜祸水,我倒觉得你比那倾国红颜更像祸水呢。”公孙策斜斜的瞥他一眼,浅哼道:“殿下过奖了。若在下真是祸水,倒还是留在西夏比较好,让你西夏国自顾不暇,再也无法侵我大宋!”李元昊哈哈大笑,道:“罢了,我大夏国可不敢留你。”公孙策向李元昊一拱手,便牵了缰绳策马回程。自是归心似箭,纵马疾驰。没走出多远,便见的前方沙尘滚滚,数十飞骑绝尘而来,却正是庞统跟他的飞云骑。

尾声

大宋与辽、夏之间数年干戈,如今尽化玉帛。百姓安乐,欢庆升平。

中州王庞统上书,道是天下太平不必再起刀兵,自己甘愿归隐田园不问朝政。同一日,礼部尚书兼中书令公孙策称病辞官。

赵祯沉默的看着面前的两份奏折。虽然这早在他意料之中,可终究还是有些许不舍。他在心里默默道:“公孙策,若这是你的心意,朕便成全了你吧。只是,你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是朕命人日夜兼程赶往大辽将那西夏议和的条款送于耶律文才案上……罢了,其实你根本不必知道。”

他朱笔一挥,准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