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谈笑之间破大案 > 第3部分

第3部分(2 / 2)

第一章 中秋之夜引发的话题

更新时间2012…11…28 11:25:39  字数:3343

“另外一些侦探,他们既没有佩戴过警徽,也没有挂出过写有他们姓名的‘私家侦探’的招牌。他们是遍布全国各个城镇的普通男女……较之侦探技巧,他们受益更多的是爱打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勇往直前的往往是他们的是非观而不是付费多少。他们不带枪,所以总因为过分自信而处在危险中。警察对他们采取屈尊俯就的态度,而罪犯也没有把他们看成是解决不了的麻烦。一旦交了差,他们又会回到平平淡淡的生活状态中……”

斯蒂芬?赞米亚诺维奇《谋杀故事集》

破案历来都是警方,或者小说家所塑造的半人半神的超级私家侦探的事情。下面要讲述的故事,却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谈笑之间,揭开了一桩令一百多名警察耗时半年多仍束手无策,头疼不已的连环凶案。

第一章中秋之夜引发的话题

写犯罪题材小说的人,常常热衷于讨论这样的话题:究竟是向读者抛出一具尸体,还是多具尸体?有人认为,一具尸体是谋杀,多具尸体就是屠杀了。我不打算制造屠杀,也不想渲染血腥和暴力,可是务必请亲爱的读者见谅,我不得不向你们抛出若干具尸体,因为我要向你们推出的,是一个关于连环凶杀案的侦破故事,而连环凶杀案的定义,就是一个人或一伙人连续犯下的多起凶杀案。美国FBI探员罗伯特????K?雷斯勒和犯罪专家RobertD?Keppel博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连环杀手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作案(杀人)三次及三次以上的杀人凶手。

犯罪小说家们另一个常常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向读者抛出尸体最合适?一些人认为,在一开始就向读者抛出尸体,能够很快吸引读者的目光,取得作品的最佳效果。这点我也颇为认同,可是我不打算这样干,所以还请读者们拿出一点儿耐心。

故事要从我父亲对于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往事的回忆讲起,而这场回忆,完全是由我所引起的。

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喜欢中秋节。

在晴好的中秋之夜,当你举头仰望天空,看到那玉盘似的满月在墨蓝色的夜空的衬托之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芒,一种宁静之感油然而生。玉盘上那深浅不一的影像,令人无限遐想。

每到中秋之夜,我们家总要在入户花园的餐台桌上摆满各色卤味、熏鱼、凉拌菜、盐水芋艿、肥美的大闸蟹等食物,当然,一坛浸泡了梅子的加饭酒是少不了的。至于那最具中秋意义的食物----月饼,则因为在商家要表不要里的营销策略影响下,“已退化成为一块毫无特色、甜的腻人的面团”(我老妈的评语),而连续数年被我们家“封杀”了。

那一年的中秋之夜,又是一轮皓月当空。一家人照例迎着笑盈盈的月儿,摆上佳肴,就着美酒,边品尝着可口的小吃,边五湖四海、天上人间地闲聊。

作为一名网络写手,我时不时地会与父母聊聊他们年轻时战斗过的那个年代,激发灵感,汲取生活的元素。跟我们相比,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总让我感觉有着某种永不褪色的天真和激情。

“老爸、老妈,能说说你们一生中最难忘的事儿,让孩儿我领受一番教诲吗?”我嬉皮笑脸地问道。

母亲把手中的螃蟹腿向我老爸一挥:“把你曾经跟我说过的你们智破连环凶案的故事讲给他听,这绝对是他的最难忘!”

“太好了,老爸!赶紧把你的‘最难忘’说出来让我分享一下吧。”我望着正在吞云吐雾的老爸催促道。

我爸兀自在那里吞吐着青烟,半响没有作声。

“老爸……”

我爸对着静谧的夜空徐徐吐出一团浓烟,悠悠说道:“一个人一生的最难忘,似乎总是跟年轻的岁月联系在一起……”

发了声感慨后,他再度陷入了沉思。

一阵静默之后,他举起酒杯对着明月作了个邀请的姿势,然后仰头将酒一饮而尽。

我赶紧抱起酒坛给他斟了一满杯,因为那是他灵感的源泉。

接着,他从香烟盒中弹了一支烟出来,我赶紧拿起打火机为他把烟点上,因为那也是他灵感的源泉。

随后,我爸用他那低沉的嗓音,把我带入了另一个时空,为我揭开了一件系列凶案的真相,也初次让我领略了心理学的魅力。正是心理学帮助人们找到了真凶。

“那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时我还是清川钢铁厂的一名工人。清川钢铁厂是当时省里批准的在山区县、市建一批‘小三线建设’项目之一,是冶金部投资的项目。这座厂是我们清钢厂近万名全体职工一镐头一镐头、一担土一担土、一块砖一块砖,在一片荒山上建起来的。当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万多名建设大军,”我爸充满感情地说道。

我爸告诉我,清钢的选址,真正体现了当时中央领导“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战略思想:它坐落在一片舒缓的坡地上,背倚海拔一千五百三十米的鸭贡山,脚下是蜿蜒流淌的清江----清川市的母亲河。连绵的山脉既为清川钢铁厂提供了保护屏障,又为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沿江平坦的地势有利于公路、铁路等运输大动脉的修建;水量丰沛的河流则是它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血液。

清川原先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农业县,除了一条沿江修建的千孔百疮的柏油路外,简直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什么基础设施。自来水厂就更不用提了,从居民到机关、事业单位,全都靠打井取水。清钢在此安营扎寨后,清江便成为清钢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清钢人的生命线。

清钢厂建设于一九七零年五月六日正式破土动工。在全国支持清钢的精神指导下,八千多名昔日的知青和军人以及由F省第一建筑工程局、F省冶金机电安装工程局、西北第三工程局、东北第八冶金安装公司工程队和建设部第三设备安装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施工大军,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被茅草和灌木覆盖的荒山上,总人数达到三万多人,是清川市区人口的近五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钢创业历程,形成了数万人大会战的壮观场面。

在“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三边”政策的指导下,建设进度快速向前推进。定向爆破技术被大量而又精确地应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方圆几公里的山头被削平,一道道沟壑被填平,移山填谷量累计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立方米,造出一块三百多万平方米的地块。不久,一座座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不久,生产设备的轰鸣取代了建筑机械的喧嚣,冲天的浓烟取代了蔽日的黄尘,一炉炉鲜红的钢水如火龙奔腾不息,结束了F省“手无寸钢”的历史。昔日的蛮荒之地,变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兴工业城市,清川也由一个县,升格为了地级市。

年轻的建设者从工棚搬进了砖混结构的楼房,从工地走进了车间,开始了三班倒的常规生活。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变得循规蹈矩。

他们都很年轻,年龄大多在十八至二十五岁之间,一个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八小时的劳作并没有消耗掉他们多少精力。而在那个年代,又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和书籍可供他们消耗过剩的精力,于是他们就自己找乐子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